“无接触贷款”助推银行加速拥抱数字金融

疫情期间,银行物理网点门庭冷落,但发力线上业务的步伐却有所加速。

银行开打“云渠道”账户争夺战

目前已经有数家银行发布《关于临时调整个人账户交易限额的公告》,调高II类账户借记卡交易限额,进一步扩大II类账户交易覆盖面。部分商业银行也将目光瞄向开发II类结算账户的支付结算服务,拓展获客应用边界。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账户管理的体系会逐渐清晰,不同账户的功能会逐渐区分,但线上化只是解决了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的问题,如何提升客户体验才是II类账户争夺战的关键。

据了解,I类账户即传统上在柜面开设的账户,可用于大额存取现金、理财产品、转账、缴费、支付等。II类账户可满足直销银行、网上理财产品等支付需求,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一般情况下,消费支付和缴费单日最高不超过1万元。根据监管规定,II类账户在线上渠道即可开通,但以往1万元的日交易限额,往往难以满足客户投资理财等需求,使得II类账户陷入开卡易、交易难的鸡肋情形。另外,如果以II类户作为工资代发卡,那么工资额超过1万元时,也存在无法全额到账的情况。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适度提高II类账户交易限额,对开卡获客将带来助益。

线上银行业务办理待突破

疫情之下,“云办公”“云招聘”“云面试”等“无接触”概念大火,线上办理业务的需求增长,也将激励银行更加发力银行卡线上业务。正如陶金所言,线上银行业务办理仍然面临IT技术问题及其相对应的监管问题,以及反洗钱等欺诈监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该类业务长期发展较为关键的客户体验问题,似乎仍未圆满解决。

“无接触贷款”助推银行加速拥抱数字金融

“无接触贷款”助推银行加速拥抱数字金融

国商信联的专家指出,以往II类账户主要在支付清算、存贷款、理财、基金等传统金融服务领域,而缺少水电费等生活服务类缴费、在线购物等消费类的相关场景建设,未来加强平台内相关场景建设是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银行账户金融服务还需要提升现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度,体现出线上优势;保护客户账户和交易的安全,解决无接触银行账户服务的安全性问题。”国商信联的专家强调,“目前场景化服务这部分仍然存在短板,还要进一步完善场景化服务,加强场景平台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消费服务、软硬件系统建设。”

加速拥抱数字金融

“无接触贷款是一种数字新基建,对于现阶段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小店经济回暖,都有关键作用。”邮储银行总行三农部总经理助理陈鹏表示说。

本月,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全力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打赢经济仗,邮储银行率先加入这一计划。

在邮储银行看来,和互联网银行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无接触贷款,并将成为常态。“邮储是线下服务小微最多的银行,网商是线上服务小微最多的银行,我们可以强强联合。”陈鹏表示。

据了解,邮储银行的网络贷款平均额度为10万,且有一定门槛,通过和网商银行合作无接触的数字贷款,平均额度在1万左右,能够服务到更小微的群体。

数字贷款,不仅为客户节约了成本,通过数字风控模型、减少人工干预,也让银行本身节约了成本。

无接触贷款,顾名思义,是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国商信联的专家表示,“无接触”的互联网贷款是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途径,可以从线上化、触达、风控、成本四个角度促进小微信贷服务。在疫情结束后,金融数字化和线上化的潮流也不会出现逆转。

监管对此亦持有鼓励态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与主要依靠互联网运营的民营银行的业务合作,为小微企业精准滴灌,提高复产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日前,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表示。

一方面,各大银行自身加强数据的治理和集成,对外开放合作,一方面也把产品和服务输出到相应的场景,与金融科技企业共同开发场景,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精准服务客户。

国商信联的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与银行的融合创新,正在成为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平台和银行在流量、资金、技术、数据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可以让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不断触达更多的小微企业和长尾人群,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可获得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