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竟曾經歷這樣不為人知的疫情

當一種致命的病原體向我們襲來,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2019年,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推出了一部講述瘟疫的迷你劇-《血疫》。 短短6集,一下午的時間就能看完,卻集集驚心動魄,讓人類看清,在病毒面前,人是多麼的渺小。 影片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年曾發生在美國P4實驗室中的一次埃博拉病毒入侵事件。

《血疫》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竟曾經歷這樣不為人知的疫情

何為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被稱為"生命的黑板擦"。潛伏期短,擁有極其廣泛的傳播途徑:血液、汗、嘔吐物、排洩物、唾液等。而這種疾病的致死率更是將其推上了“毒王“的寶座,這次爆發的新冠病毒致死率約為3%,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為1.3%,SARS病毒死亡率為9.6%,而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為50%-90%,在部分非洲病區死亡率高達90%,曾多次屠光整個村莊,部落。這種病毒從1976年首次發現至今,仍沒有有效治癒方案。埃博拉病毒曾幾度消失後重現,它在引起人們巨大恐慌後突然消失,卻又在幾乎被淡忘時捲土歸來。

“事情非常蹊蹺,大自然似乎在逼近我們,高高舉起屠刀,卻忽然扭過臉去露出微笑,這是個蒙娜麗莎的微笑,誰也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血疫》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竟曾經歷這樣不為人知的疫情


《血疫》劇情

美劇《血疫》講述了陸軍傳染病醫療研究所的南希博士收到來自一家靈長類動物檢疫機構寄來的食蟹猴屍體樣本。樣本出自100只來自菲律賓的食蟹猴, 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29只猴子死亡,且屍體中的脾臟變成了腫硬的凝血塊。檢疫機構覺得蹊蹺,就將樣本寄給了傳染病研究所。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女科學家,南希非常認真的檢測了樣本,發現了一個令人驚恐的事實,這些猴子很有可能攜帶埃博拉病毒。

南希將自己的懷疑和推測上報,然而所有人都認為她大題小做。美國境內從未出現過埃博拉病毒,而當時埃博拉病毒也已經銷聲匿跡很久了。百般無奈的南希博士找來了自己的導師病毒專家卡特聯手展開調查。在最終確認了這批猴子身上感染的的確是埃博拉病毒時,軍方決定處死所有檢疫中心的猴子,並對廠區進行徹底的消毒。

然而還是下手晚了一步,廠區一位工作人員由於接觸了猴子的排洩物而不幸感染病毒。在未確診時,員工的妻子每日照料員工,回到家中繼續接觸自己的其他親人。醫院的護士每日來監測病情,同時去其他病房,接觸其他病患。 南希博士的兩位同事也因在檢測時堅信這不可能是埃博拉而直接接觸了樣本,聞了樣本的氣味,處在被感染的邊緣。 更迷的是,這兩位同事因為怕被官方隔離喪失自由而選擇了隱瞞實情,自我隔離在實驗室,每日在實驗室抽血檢測自己是否被傳染,但仍在不知情時和禁不住誘惑時跑出去過兩次。病猴廠區的其他工作人員也心驚膽戰,但去超市購物,走在路上時仍避免不了要接觸他人。這些確診者和疑似者造成了病毒的傳播。病毒的傳播如滾雪球一般成倍增長,將要失控。

美國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軍方擔心若將病毒來襲公佈於眾,會引發民眾恐慌,數千萬人會選擇逃離,瘋搶物資,人心惶惶。即便是拿到了越來越多疑似者確診的診斷書,還是將實情壓了下來,選擇暫時沉默。在疫情剛剛出現時,如果能保持信息公開透明,及時上報排查隔離,那麼很有可能在病毒傳播初期就將其抑制住,避免疫情擴大。但如果在剛出現時就大肆宣播,全民防疫,很容易引起大眾的恐慌,造成不必要的社會秩序混亂,對國民生活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引發更多的人禍。

萬幸的是,30年前這次登陸美國的埃博拉,只是一個溫和變種,會令猴子死亡,但在人群中致死率低,沒有引起大規模死傷及恐慌。

現實生活中,當時的南希博士並沒有選擇沉默。 她違背上級命令,把埃博拉病毒消息透露給華盛頓郵報,堅守民眾知情權。 華盛頓日報報道後,美國當局非常被動,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認發現埃博拉病毒但澄清其不懼傳染性。當時當政的總統老布什下令使用特種生化部隊徹底消滅了所有廠區的猴子。南希博士退休後居住在一個安靜的小鎮中,不常露面。但她的一句名言:“我們不能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就可以無所作為!”卻為人們所熟記。

《血疫》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竟曾經歷這樣不為人知的疫情


一些感言

影片結尾,南希博士的一些話觸及靈魂,讓人深深反思:

“當她生病時,她的丈夫或是女兒會照顧她,當我們互相展現愛,善良和感情的時候,當我們展現自己最為人性的一面時,埃博拉病毒就會傳播。”

這次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很多丈夫感染後妻子感染,家長感染後孩子感染等的病例。當自己的至親飽受病毒折磨,不堪一擊時,我們往往會展示出人性中最原始的一面,會奮不顧身,成為逆行者,明知死神在前方卻仍義無反顧的前行。然而病毒不會理會“愛”,不會因為感動而離開,韓劇情節往往不會上演,撕心裂肺的痛苦會成為最終的結局。或許將戰疫冠以保護摯愛之人的名義,會更容易讓人們摒棄自私,奮戰到底吧。

“我們不會永遠都這麼幸運。我們必須停止在病毒爆發後才做出應對方案,相反我們應該未雨綢繆,這次爆發只是一個警告,我們可以選擇忽略,也可以直視未來。“


《血疫》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竟曾經歷這樣不為人知的疫情

病毒就像看不到摸不著的死神,在人類不遠處窺視,時而靠近人類,製造恐慌,卻又始終保留一手,悄無聲息的離去。正如我們摸不清它們到底從何而來一樣,我們也不知道病毒未來會做什麼。 劇中美國軍方、CDC,面對埃博拉病毒的到來毫無準備,缺少足夠的經驗,沒有足夠的實驗人員,甚至對埃博拉的瞭解都甚少。 他們能做的並不是對抗病毒,而是在猴子安樂死,病毒信息外洩,等問題上不停的扯皮,互相推卸責任。如果下一次病毒再次來襲,那麼還要這樣束手無策,糾結這些治標不治本的問題嗎?南希博士正是在呼籲政府,研究機構,CDC,要正視病毒的警告,未雨綢繆,建立應對體系,充實醫療資源。不斷的演習對病毒的防控和對民眾的信息公佈途徑與恐慌疏解方式。

其實不僅是官方,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於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都是一樣的,下一次天災人禍發生時,你是否能讓自己和家人體面的生活? 我們都要做好準備,未雨綢繆。翻開年前的記事本看看2020年的規劃,因為疫情爆發,全部打亂。 本來要出國的留學生,學校關停,回國隔離;本來要大幹一場的生意人,只能在家,每天擦地做飯,寸步難行; 本來準備節後返回北上廣的上班族,不知道接下來工作崗位是否還在。天災的發生沒有預告,我們當然要保持樂觀,擁抱未來,但是也應該建立自己更完備的掙錢系統,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合理飲食,常備物資,開始關注自然,愛護動物,保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