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或許有疑問,這句話前言不搭後語的,媽媽掉河裡跟孩子吃不吃這兩樣東西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一道給孩子測試的“陷阱題”。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抖音上有一位寶媽就對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做了實驗,兒子比女兒大。

她問兒子這個問題的時候,看到兒子的猶猶豫豫的神情,忍俊不禁,最後還是說出內心的想法,讓寶媽扎心:“先吃……巧克力!”

於是她又去找正在自娛自樂的女兒,女兒也是猶豫了一下,但是果斷說了讓寶媽很暖心的三個字:“救媽媽!”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其實家長是圖一樂,故意逗孩子,問題和選項沒有關聯,也沒有救媽媽這個選項,但是女兒繞過了選項選擇救媽媽,這當然讓老母親心頭一暖啊。

有兒子的寶媽得到的回答大多是這樣的:

“我5歲的兒子,他說冰激凌和巧克力都吃。”

當然,也有讓媽媽感動的,但是……

“先救媽媽,沒有媽媽我也沒錢買冰激凌和巧克力啊。”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有女兒的寶媽得到的回答大多是這樣的:

“我女兒毫不猶豫說救媽媽。”

“我問完問題,我女兒抱住我說不讓媽媽掉河裡,我這老母親眼淚都要出來了。”

當然也有男孩說救媽媽,女孩兒說先吃什麼的,不過不是很多。

還有人來了一句總結:

終於理解了一句話:生兒子保姓,生女兒保命。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回答先吃巧克力或先吃冰激凌的孩子是不愛媽媽嗎?

當然不是啦,只能說明男孩女孩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記得有一次看過一個實驗,是在幼兒園某次算數課上,老師問的孩子們:

“我這裡有3顆紅色的星星,大家想一下,要加上多少顆藍色的星星才能變成5顆星星?”

班裡的女孩子聽完老師的問題之後,開始擺弄手裡不同顏色的星星。先數出來3顆紅色的,“1、2、3”然後找藍色的接著“4、5”然後再把兩顆藍色星星數了一下“1、2”,因此得到答案兩顆。

但是男孩子就不一樣了,老師剛問完問題,他們便開始大聲報答案,各種各樣的都有,有說3顆的,有說4顆的。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不過一堂課結束,孩子們都找到了答案,但是女孩子是認真地排出了5顆星星,而男孩子則是發揮想象大膽猜測。

其實,也有很多研究和實驗表明男孩和女孩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女孩的形象思維比較好,而男孩的抽象思維比較強。

為什麼小男孩和小女孩年紀相仿,思維卻造成這樣的差異呢?

形象思維考慮問題會比較周到、細緻,而抽象思維更擅長創造。

讓我們在此關注“媽媽掉進河裡”的這個問題上,女孩子想問題就會比較細緻,周全,所以選擇救媽媽的女孩子多,而男孩子更粗枝大葉一些,只聽了後半句就要開始說出心裡的答案了。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當然,也不一定所有的男孩都是抽象思維,女孩都是形象思維,只不過是大概率。

就像小學數學一樣,孩子喜歡掰指頭算,這就是形象思維,這樣的舉例對女孩子更適用,而男孩子可能第一反應就是猜,只有給男孩子時間,才能慢慢適應掰手指計算。

當然,不管是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都屬於思維發展的階段,只不過我們儘可能讓孩子均衡一下, 以後才能做到正確又積極的獨立思考,不管是學習考試,還是做人做事。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於是,我給大家總結了三個階段,人的邏輯思維發展的總趨勢是:由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依次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

對於孩子的邏輯思維的培養,可以按年齡分為三個階段有側重的進行:

3歲以下:動作思維階段

不到三歲的孩子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中進行。

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以後在不斷的操作過程中瞭解了動作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動作、運動訓練很重要。

這一階段的父母可以著重發展和訓練孩子的爬行、滾翻、蹦跳等能力,這些活動有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3歲-6歲: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三到六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但是他們缺少立體感和空間感。

例如,在做計算時,用蘋果來舉例子,他們就容易理解;用數字加減,他們就反應不過來了。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經驗,豐富孩子的詞彙,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些具體的方法:

當你在城市街道上開車的時候,讓孩子注意尋找街上的各種數字顯示,比如商店招牌、汽車牌照、街道號碼等。當孩子發現一個的時候,讓他大聲說出來。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在紙上寫下一個朋友或者家人的電話號碼,然後讓孩子讀著去撥這個電話,這讓他們有機會練習從左到右讀出數字。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數你周圍所有的東西,例如數數排隊的有幾個人?圖書館的臺階有幾級?人行道邊的樹有幾棵?

聽有節奏的歌曲:“3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隻摔倒了,頭上起大包;2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隻睡著了,肚子吃飽飽;3只小猴子……”

任何這樣有數字變化的歌謠都能把基本的數字概念介紹給孩子。

在你為孩子做點心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量杯或者一隻碗,然後把要量的份量和東西說出來,讓孩子一一量出來,這是非常簡單的方法,能夠把體積和重量的概念介紹給孩子了。

6歲-11歲: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在這一時期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思維程序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給孩子現成的答案。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遊戲是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包括數字類遊戲、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等。寓教於樂,實物的幫助下培養,這種培養,孩子是主動的,快樂的,而不是強塞的。

給一個遊戲裡故事設計出合乎邏輯的不同結尾,也能幫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邏輯推理能力。
通過分析、選擇、捨棄和討論,孩子們往往便擁有了較強的思辨水平。

遊戲是有靈性的,有趣的,能吸引孩子,能喚醒孩子的興趣,喚醒孩子的邏輯思維,這種培養方式是主動的,而不是強加的。

以上就是給幼兒和兒童們鍛鍊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如果說,那些鍛鍊方法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沒有參與感,而且太複雜的內容讓他們沒有耐心,坐不住的話,不妨試試種類多樣的遊戲童書。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很多家長現在陪孩子寫作業,鬧得雞飛狗跳,其實都是因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最好的發揮,在課桌面前浪費了好多時間。

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包括專注力、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力,應該從幼兒開始抓起,這些都是孩子在未來學習和生活中所需要重要能力,記憶的知識越多,長大學習能力越強。

在此小易給大家推薦一套童書,《兒童邏輯思維能力訓練遊戲書》,可玩性很強,我家孩子每次都帶著兩三本跑去找鄰居家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一起閱讀,互相比拼。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一共有15冊,分為5個主題:持久專注力、敏銳觀察力、瞬間記憶力、數學思維力、想象創造力。每個主題有3本,都是從簡單到複雜的難度。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這套童書是一套寓教於樂讓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益智遊戲,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這套童書時的不斷互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力。

其實這些能力和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的錯誤漏洞百出,做事不專心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利用好這些內容給孩子掃清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都是一個個孩子感興趣的小遊戲,遊戲場景和內容豐富,貼近寶寶的生活,各種花樣的遊戲形式,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難度從簡單到困難,循序漸進全面提高孩子思維能力。

還都是精美的插圖,生動形象,方便寶寶理解,而且答案都在書的最後面哦,寶寶做完以後,對一對答案更有成就感。

“媽掉河裡了,你吃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女兒回答暖心兒子卻扎心

這套精美又耐玩的遊戲書不過也才39塊8,一套共有15冊,核算下來,一冊都用不到3塊錢,這比我們給孩子買的小零食,或者上班族一天的早餐錢還要便宜,還是非常划算的。

在家庭生活中,鍛鍊寶寶們邏輯思維能力的機會是很多的,家長若能在這方面做有心人,善於引導兒童去思考就會獲得不少的豐收。

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