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對經濟的打擊超過金融危機,美國正面臨第二次大蕭條

文|《巴倫週刊撰稿人》本·列文森(Ben Levisohn) 麗薩·貝爾弗斯( Lisa Beilfuss)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是終極的黑天鵝事件,它不同於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來美國所面臨的任何威脅。

新冠肺炎對經濟的打擊超過金融危機,美國正面臨第二次大蕭條


從消費者和投資者,再到央行銀行家和政治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嚇壞了所有人。 但還有一個問題籠罩著一切:我們是否已經足夠害怕到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情?

這麼說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的財政政策即將出臺。它將會耗資巨大,它將會代價高昂,它將會混亂不堪。但是,它還不夠大。如果美國經濟要避免陷入深度、長期的衰退,或者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避免陷入蕭條,強有力的財政應對勢在必行。它必須比我們大多數人想象的還要大。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是終極的黑天鵝事件,不同於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來美國所面臨的任何威脅。它不僅僅是一個需要背書的金融體系,一個需要被打敗的敵人,甚至是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宗商品市場的混亂。這種疾病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造成金融系統的混亂,使經濟陷入停滯。 我們需要準備好在兩條戰線上發動戰爭: 醫療危機和經濟危機。

為了取得成功,華盛頓需要擱置黨派之爭、仇外心理和推卸責任,首先通過立法來止血,然後幫助治療患病民眾,紆解受困企業。11月的總統選舉將是對這些早期財政努力成效的第一次考驗。

早期的回報,正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普爾指數從歷史最高點下跌35% 所反映的那樣,並不令人鼓舞。 但感受到痛苦的不僅僅是股市。 資金流向現金的趨勢愈演愈烈,市政債券和長期美國國債等通常被認為“安全”的資產也被裹挾進來,進一步顯示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未見過的恐慌程度。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對美國人的健康和財務狀況所造成的影響還處於早期階段。 當務之急是幫助患病者,評估疾病傳播的程度,幫助那些為支付賬單和養家餬口而掙扎的人。 整個產業都面臨著滅頂之災,這些威脅可能會引發裁員、破產和納稅人工作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

傷害能否控制在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將取決於政策反應。 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方面已經開始行動,運用了在金融危機期間使用的一些工具。 美聯儲將短期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表示將購買至少7,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壓低利率,並試圖確保短期融資市場平穩運行,維持全球範圍內的美元流動性。 但它的章程限制了它能夠購買什麼,以及它能夠推出什麼樣的刺激措施。 這種情況需要改變。

即便如此,真正的工作也必須來自於政治家。 在財政政策方面,國會和特朗普總統已經通過了一項83億美元的緊急公共衛生支出法案,為疫苗開發提供資金,並向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資金,以幫助進行預防工作,第二項提供免費病毒檢測和擴大帶薪病假的措施也獲得了通過,這項措施的成本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們正在其他方面尋求刺激措施,包括向美國人直接支付現金、減少工資稅、為拯救航空業等行業提供信貸便利,以及為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

財政部長努欽說,政府支持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總額為1.3萬億美元,其中約5000億美元將直接撥給美國人。關於增加1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的討論仍在繼續。 “我們正在關閉部分經濟,以確保我們消滅這種疾病,”他說,“我們將為經濟提供我們需要的任何經濟援助” ,以確保小企業有錢繼續支付員工工資。

即使這些數字可能也不夠。 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這種疾病—— Covid-19正在對經濟造成重創。學校正在關閉,在家工作越來越成為許多行業的常態,餐館和酒吧也關門了,幾乎每個人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家裡和附近。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對經濟造成的破壞程度的早期數據並不令人鼓舞。 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比美國領先一個月左右,剛剛公佈2020年前兩個月的工業產值下降了13.5% ,而零售額下降了20.5% 。這一數據還是來自於一個傾向於淡化問題的國家。

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也開始出現在美國經濟數據中,這增加了採取激進財政應對措施的緊迫性。 最近一週,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激增33% ,增加了7萬人,達到28.1萬人,創下了歷史最大單週增幅之一。

觀察人士預計,當下周的數據公佈時,這一總數將呈爆炸式增長。 一些州已經表示,由於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激增,他們的報告系統已經不堪重負。 本週早些時候,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帝國製造業指數從2月份的12.9降至3月份的負21.5,創下歷史最大單月跌幅。

“9 · 11”恐怖襲擊的餘波為思考新型冠狀病毒將如何影響美國經濟以及需要做些什麼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起點。

Cirrus Research的研究主管薩特亞·普拉德曼( Satya Pradhuman)認為這次打擊與“9·11”對航空旅行、小型企業的打擊有相似之處。 他在寫給《巴倫週刊》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想想9 · 11之後12到18個月的曼哈頓下城... ... 那裡仍然是一個艱難的地方”。 “現在想象一下,這一事件將發生在大多數主要城市,隔一段時間之後。” 普拉德曼預計,經濟增長會有兩到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在我們觸底之前,還會有幾輪貨幣和財政支持。”

新冠肺炎對經濟的打擊將超過我們所經歷的任何事情,甚至金融危機。 摩根大通預測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在這一時期將下降14% ,而高盛預計將下降24% 。德意志銀行證券(Deutsche Bank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øk)週三在談到自己最新的經濟預測時表示: “我們再怎麼強調這些預測的不確定性都不為過”。

“這些確實是史無前例的事件,沒有足夠的歷史實例來精確支撐我們的預測... ... 病毒的演變也是高度不確定的”,他說,很容易想象出一個更糟糕的結果,即病毒在美國比在中國更難控制,金融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經濟活動出現更劇烈、更持久的下降。 人們只需要看看意大利,那裡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中國的死亡人數,就可以知道這場危機可能會變得多麼嚴重。

政治家們將不得不在財政措施上迅速發揮創造性,否則就會出現問題。

英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尼爾 ·席令(Neil Shearing)列出了一系列可能的行動。 “財政刺激會是什麼樣子? 這包括從擴大醫療保健覆蓋範圍、增加政府資助的病假工資、企業稅收減免,以及向家庭提供一次性補貼等方方面面,”他在最近一篇論文中寫道。 “政府還可以為那些受打擊最嚴重(但在其他方面有償付能力)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擔保,或者在極端情況下承擔私營企業的債務。”

即使這樣也可能不夠。 在上週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經濟學家伊曼紐爾·塞斯(Emmanuel Saez)和加布裡埃爾·祖克曼(Gabriel Zucman)認為,政府幫助經濟的最佳方式是介入,彌補失去的需求。 例如,如果需求下降40% ,用企業支付來填補需求,將耗費美國20萬億美元年度 GDP 的10%。

其他人建議,華盛頓應該允許企業將流感大流行列為“承保的損失原因” ,然後支持那些必須為索賠付款的保險公司。 創造力和靈活性將是防止經濟衰退惡化的關鍵,而現在看來,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諮詢公司傑弗裡(Jefferies)擁有一個投資銀行構成的客戶基礎,主要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商業危機前線的中型公共和私營公司組成。 該公司高管呼籲政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遏制失業率的飆升,併為大量企業提供支持,這些企業將在經濟恢復繁榮之前關閉或申請破產。 這種應對措施可能涉及山姆大叔利用獲得廉價債務的機會設立一個計劃,讓企業在未來6個月內實現充分就業。

“我們的經濟需要的是資金,以贏得喘息的時間,繼續支付員工薪水,保持產能和能力,並度過危機,”傑弗裡首席執行官裡奇 · 漢德勒和總統布萊恩 · 弗裡德曼寫道。

《巴倫週刊》也同意這種說法。 如果原本健康的公司和行業倒閉,那麼當新型冠狀病毒消退時,工人們就沒有什麼能回去的地方了。如果人們得不到在延長期內進行隔離或保持社會距離所需要的財政支持,病毒可能就不會迅速消退,經濟也無法反彈。

我們距離想象最壞的情境ーー經濟大蕭條ーー還有一段距離,儘管這種情境已經在很多觀察人士的預期之內。

雖然蕭條沒有明確的定義,但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試圖通過比較1973年到1975年的經濟衰退和1929年到1933年大蕭條的第一個下行階段來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在1973年的經濟衰退中,GDP 下降了3.4% ,而失業率從4% 上升到了9% 。在大蕭條的第一階段,實際產出下滑了近30% ,而失業率從3% 躍升至近25% 。 在那場可怕的衰退的後期,許多企業和個人都破產了。 銀行倒閉,經濟用了10多年時間——以及一場世界大戰——才得以復甦。股市用了25年(直到1954年)才回到1929年達到的峰值水平。

到目前為止,2020年似乎正在形成自己的完美風暴。 全球流行病、零利率、石油價格戰和美國總統大選從未同時發生。這會導致經濟蕭條嗎?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

我們的政治家越早認識到這將帶來遊戲的終局,並採取措施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越好。


翻譯 | 小彩

《巴倫》(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0年3月21日報道“America Is Facing a Second Great Depression. What Washington Needs to Do to Keep That From Happening.”。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