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北京地區水產養殖該怎麼操作?

春季氣溫開始逐漸升高,晝夜溫差大,天氣變化頻繁,是水產動物防病促長,提高成活率和產品品質的重要階段。為加強水產養殖管理,確保疫情期間各區水產養殖穩定和市場供應充足,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編寫了本指南,供各區在開展春季水產養殖時參考使用。

一、苗種放養

選擇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供苗企業購買,苗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苗種放養時間應根據不同的養殖條件和不同的魚類生物學特性以及環境適應特性,在水溫適宜時進行放養。一般北京地區池塘養殖3月中旬左右開始放養大規格魚種,4月中旬至5月初放養外地購買的水花等小規格苗種。在苗種培育過程中,應制定適宜的培育密度、精準的餌料投餵策略,同時加大換水量,可添加微生態製劑調控水環境,促進苗種健康生長,提高苗種成活率。

春天,北京地區水產養殖該怎麼操作?

二、水質調控

開春季節,外界環境相對不穩定,天氣變化頻繁,晝夜溫差大,水溫變化較大,這個時候水質調控非常關鍵。在水質調控方面,北京地區一般開冰之後兩週左右,池塘水質容易發生變化,應及時觀察水色,發現水色變成茶色或醬紅色時,應及時加水,並重點採取消毒措施;在水位控制方面,經過一個越冬週期後,池塘水位下降明顯,池塘開冰後應及時加水,確保魚類良好的生長環境;在水體增氧方面,北京地區一般4月份開始架設增氧機,根據不同養殖品種,保持池塘水體溶氧含量在4-6毫克/升以上。

春天,北京地區水產養殖該怎麼操作?

三、飼料投餵

選擇優質的人工配合飼料,及時觀察魚類攝食情況,根據氣候條件、水質狀況、魚類養殖階段及健康狀況及時調整每天飼料投餵量,低溫期和高溫期不宜投餵過多的飼料防止水質發生變化,及時檢測池底水質指標。

北京地區大宗魚類由於越冬期間沒有投餵,養殖魚類的體質較差。越冬後儘早啟動投餵,溫度合適時可逐漸增加投餵量。越冬後的初期,由於魚類體質較弱,可適當使用一些優質飼料,並適當提高投餵頻率。北京地區一般3月中旬水溫達到10℃以上,開始逐漸馴食投餵。在疫情防控期間,由於物流受限等因素,應提前協調飼料的購買與運送工作,同時對漁場現有的飼料進行合理的安排,根據養殖情況適當減少餌料的投餵,有條件的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提高免疫力的正規添加劑。疫情後,應儘快補救,通過使用高品質飼料提高魚類生長速度,彌補養殖進度。在春季氣候急劇變化導致應激時,可適度降低20%-50%投餵量。

四、病害防治

北京地區池塘開冰後,針對易發的“水黴病”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可採用碘製劑與三氯消毒劑等對池塘水體進行全面消毒。水溫15℃以上時,針對車輪蟲、小瓜蟲等寄生蟲病與爛鰓病、爛身病等細菌性疾病採用對應的殺蟲藥與消毒藥進行預防與治療。在藥物使用時,嚴禁濫用抗生素、嚴禁使用禁藥和三無產品,同時注意藥物適用對象、用量和配伍禁忌。

在病害防治的同時,採取調整水質、增加養殖水體溶氧、及時分塘降低養殖密度以及合理投餵以提高魚體免疫力等措施,也是降低魚類發病的重要舉措。

春天,北京地區水產養殖該怎麼操作?

五、日常管理

定時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魚類活動與攝食情況、水質變化情況、病害發生情況等,並及時做好生產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合理使用增氧機,確保養殖池塘水體溶氧充足。同時做好防病、防害、防逃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對漁場的養殖工具、飼料庫房、場地等定期進行全面消毒,同時重點做好人員的疫情防控,疫情期間禁止開展現場交流與學習活動,防止交叉感染。此外對養殖場外地返京的務工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採取隔離措施,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確保漁場的養殖生產安全與養殖人員的人身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