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壩上將退耕還草種草180萬畝,張北縣佔57萬畝!

為貫徹落實《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和河北省三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張家口市退耕還草及草原科學利用的意見》,修復壩上地區草原生態系統,提升草原生態功能,促進可持續發展,今年張家口市壩上地區將退耕還草種草180萬畝,其中,張北縣57萬畝、察北管理區3.6萬畝、沽源縣46萬畝、塞北管理區3.4萬畝、康保縣47萬畝、尚義縣23萬畝,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壩上地區產業發展方向,科學有序發展生態產業。

張家口市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法合規、自願有償,政府主導、多元參與,農民不失業、收入不降低的基本原則推進退耕還草種草工作。以壩上地區沙化、鹽鹼化耕地,農業基礎差、種植效益低的旱地為主,兼顧水澆地和其他耕地,儘量做到集中連片;土地流轉權屬以承包到戶耕地為主退耕,兼顧集體耕地退耕,同時依法保障經營權流轉前後各方主體利益;在國家退耕還草政策未做調整之前,退出的耕地繼續按原地類管理,不改變原地類性質,現有國家糧食直補等對農民的相關補助政策繼續延續執行;壩上縣區黨委、政府將組織力量逐地塊現場核實,逐戶徵求群眾意願,逐戶確定地塊、面積,逐戶簽訂流轉協議,將根據耕地退出實際,制定詳細的補助標準、補助年限和補助辦法。補助年限計劃10年期,確保退得下、穩得住,確保農民利益和社會穩定。

同時,將依據河北省《關於推進張家口市退耕還草及草原科學利用的意見》,統籌規劃、科學佈局。耕地退出後,種植條件差的耕地以自然修復為主,靠自然力恢復草原生態功能。條件較好的地塊,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方式,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依託國家項目、綜合獎補資金和相關金融政策,堅持不消耗地下水、用好天然降水原則,科學有序發展草牧業、生態旅遊業等綠色生態產業,努力打造草原公園和國家示範牧場,構建功能完備的草原生態體系和綠色產業體系,走一條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發展道路,開創生態改善、生產發展和農民富裕的良好局面。(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