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文丨徐威威(方塘傳媒編輯傳播中心副主任)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從小城市發展到大城市再到超大城市,甚至形成了“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帶”等空間結構形態。

任何事物的發生總會有一些轉變的節點事件,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0%。截至2019年底,中國城市化水平約為60.6%。這都標誌著有著數千年農業文明大國的城鄉人口結構不但發生了逆轉,而且已經進入城市社會時代。

有關城市化的利弊,已經有很多討論。隨著人口紅利的慢慢消失,城市化的弊病已經顯現,又因為不同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可能相差很大,城市轉型是當下很多城市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之一。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城市轉型是當下很多城市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之一

很多人關注城市轉型不僅是因為人口紅利消失的問題,資源枯竭的趨勢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因此也提出了很多城市發展解決方案,涉及很多概念,比如海綿城市、綠色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創意城市、智慧城市、自給自足的城市等。

當然,關注城市的大多數人都是以自身行業的視角來發現城市,來解讀城市,甚至嘗試來改變城市。最近閱讀了一本有關城市的書籍,使我印象深刻。它不是專業的學術論文,但有專業的文本表達,可以讓我們迅速瞭解一個行業的知識;它不是單純的城市傳記,但有單純的城市故事,總能讓我們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這種寫作風格也體現在了這本書的副標題上《城歸何處——一名城市規劃師的筆記》。

1、用規劃師的視角重新發現城市

很多人身處城市之中,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哪個城市最好?”這本書的作者李昊則常被問到這個問題。

作者開篇就給出了他心中的標準答案,一座城市只要能符合他心中理想的城市十要素,那就是“最好的城市”了。這些理想城市十要素也貫穿於本書的寫作內容之中,分別是:氣候宜人、親近自然、老城區、林蔭道、公共交通、友善的人、海濱、規模適中、國際範、體育運動。

從這些關鍵詞就能看出,這本書肯定會帶有很多與之相關的故事,事實亦如此。作者年少時隨遷的經歷,工作後走到的很多地方。從鄉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國際大都市。其親身的經歷和其城市觀,組合成這本書理解城市的主線。

作者在談論城市規劃師的自我修養的時候,用了大量工作經歷為讀者講述城市規劃師眼中的世界,簡簡單單且比較接地氣的短文中,讓人從心底產生共鳴,好像他遇到的這些經歷我都曾遇到過一般,但是當我們跳出這些“筆記”框架之後,才發現我已經跟著這些內容經歷了這些故事背後的時代問題。比如:作者講述了小時候如何對城市規劃產生的興趣;考大學時如何稀裡糊塗的選了別的熱門專業;剛工作時又如何見證的職場新人的成長故事以及如何向其他人解釋自己的行業是什麼,等等。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城市是當代的,城市也是歷史的

一篇篇短文背後,總會有一些內容讓我們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歷,越深入閱讀,越發感受到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比如讓我記憶深刻的“魔幻飯館”章節,作者在北京二環內飯館聽到的衚衕裡大媽和大爺的魔幻聊天(短短几句話囊括了房價、首都、移民、生育等關鍵詞),確實很讓人感慨;作者又將老家奶奶可能對這家飯館菜價的認知加入到這個章節。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表達,如此的“非虛構寫作”可以說已經震撼到我了!

雖然行業不同,但這些經歷是有共通性的,甚至讓我們很快了解了什麼是城市規劃師、什麼是城市規劃行業。所以如上文所說,本書能讓我對一個行業迅速有很深的認知。

“城市是融合的,城市也是割裂的;城市是政治的,城市也是經濟的;城市是當代的,城市也是歷史的。”本書用碎片化的筆記故事方式,講述著作者理解和認識的城市。

2、在城市的體驗寫作中洞察未來

作為規劃師,作者每到一個城市都會用自己的專業去觀察和感受那座城市,雖然很多篇幅不是宏大的敘事,但是總能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本書也提出規劃師瞭解城市的標準路徑和城市旅遊的打開方式,選擇之一是去參觀當地的城市規劃館。也提到如何去搜尋國內外的城市規劃館。在此之前,我認為了解一座城市是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去歷史文化古蹟現場,去翻看城市的資料,去對話瞭解城市的人,但真沒想過要參觀當地的城市規劃館。

大多面臨著城市轉型的城市,從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轉變是需要重視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不僅能增加城市軟內涵,而且只有產城人文多元化發展,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才有條件去探索城市的未來。尤其是文旅的融合,引發了作者對城市文學很大的認可度,我想這可能是他能出版此書的初心和動力吧。

有了寫作素材的基礎和初心,本書也講到作者的寫作之路,他很小的時候就對地理和語文作文感興趣;又比較認可“千百年的城市史中,歷史抹平了一切只留下建築和文字”的觀點;而城市規劃業內人士更多的是專業性寫作,大眾又很少人會對專業性的著作有過多關注;所以作者就嘗試用非學術、非完全專業的語言,表達他對於城市多層面的理解和感受。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雄安新區

本書用了大量篇幅紀錄關於城市城鎮化歷史中那些讓人難忘的故事,城中村、高鐵時代、園區中國、綜合體城市主義、雄安新區、鄭東新區等,每一個關鍵詞都是城鎮化進程中重要內容,相關的文字讓我們理解著城市的意義。當然,作者也紀錄了國外眾多城市的故事,紀錄了這個時代他遇到的歡喜和憂傷。通讀本書,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沒有特意描述或對一座城市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而大多內容是在紀錄他對城市的理解以及他的城市觀,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我以我手寫我心”。

有閱歷豐富的人生,才能有足夠精彩的故事講給他人聽。作者在足球、影視劇、工作經歷、國內外城市遊歷中講述他與城市有關的方方面面,用第一人稱的形式帶著讀者一同體驗沙發客的點點滴滴,去體驗同事們如何和甲方打交道的各種經歷,還提及民謠和明星對城市的影響,案例不止是趙雷、鹿晗和吳亦凡。作者這些閱歷及“跨領域、跨代溝”的思維和表達,比較容易將讀者帶入節奏,還能引發讀者的深思。

我們不僅要思考城市何以成為城市,現在的城市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城市,還應該思考城市的未來。

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難預測一座城市在歷史長河中的興衰。城市是人類密集居住的空間,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城市空間和形態、城市的經濟社會結構,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劇變。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作者通過文字工具,來記錄十年一覺城市夢的點滴思緒,在更廣闊的的時空中探尋人與城市的關係。雖然我們不能奢求依靠一本書就能找到答案,但是這本書卻能為我們帶來很好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