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事實與謠言往往是孿生兄弟,一正一邪。邪不壓正並不代表邪就自然消失,只有當"正"及時站出來現身,"邪"就沒有容身之地。

——俊哥說


01


週日,俊哥外出買生活用品。剛走到小區門口小超市,就聽見一位老年人在向店主傳遞一個消息:聽說小區又要封閉了,因為餘崗剛剛確診了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店主說:不會吧,這剛開門營業啊,不會馬上又要關門吧。


店主徵詢我的意見:你覺得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說:這個真的不敢下結論,因為我也是剛聽這位老人說的。在我沒有掌握更多消息,特別是沒有權威消息來源時,我不敢斷定是真是假。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做好自身防範,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都不會傷害到我們才對!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回到家裡,刷微信。在微信群裡,看到有人在曬餘崗社區的告示,說有居民被檢測為陽性,稱小區暫住人員出現疑似病例。


而在抖音上,也可以刷到有襄陽人大罵此人傳毒,應該如何懲處的話題。


市民的情緒激動,是因為關了近兩個月快憋瘋了,剛解封不久又要被封閉14天,心有怨氣。當單靠這些信息就能判定是此人傳毒,是不是有點武斷呢?

睡覺前,看到有媒體發佈疾控中心的消息,說餘崗的疑似患者是求職者周某某,在體檢排查時被醫院檢測呈陽性,並沒有發病症狀,屬於無症狀感染者。

在這則消息中,疾控中心也指出居住在襄城恆大二期的周某某也是無症狀感染者,周某某工作單位在安定醫院。

疾控中心進一步解釋,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已被隔離醫學觀察,緊密接觸者也被隔離,提醒廣大市民無需恐慌。

通過這個民間傳言再到官方發佈消息的例子,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市民口口相傳以及微信群發佈的內容並不是空穴來風的謠言。這些傳言有一定的事實成分,但與權威部門發佈的準確表述有差異。

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具有傳染性?這個話題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在沒有得出結論前,市民寧可相信其有不相信其無。這種心理是保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可以理解。他們傳播時也是想提醒身邊的人注意,也是善意的。

這種傳播當然不能算謠言。官方看到市民傳播消息,然後立即站出來詳細說明,體現了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消除市民的不理解及恐慌心態。我們應該為此點贊。因為只有信息越透明,才會讓不準確的傳言消失,同時也會讓謠言失去讓人傳播的事實基礎。


02


那麼,麼樣的傳言是謠言呢?我們先拿最近傳播的幾個案例來研究一下。

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十分兇猛,已經有3萬多例確診,其中一半都在紐約州。網上關於美軍要建10倍大的超級版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老美要做就做世界第一,是不是有像特朗普一樣特不靠譜呢?我們細看,消息中說美軍醫療艦隊派出了35艘醫療船,分別抵達紐約州、華盛頓州等港口。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看了這新聞,普通市民肯定會相信,但專業人士一推敲,這就站不住腳。因為網上一查就會發現,美軍總共擁有醫療船才10艘,擁有上千張床位的醫療船僅有2艘。就是把這些船隻都派去也無法建成武漢版火神山醫院。


因為這些醫療船都是按照戰時醫院設計,裡面不可能每張病床都是按照傳染病隔離病房標準運用。拿來救個急治療下輕症患者還湊合,如果用來治療重症患者簡直是異想天開。因此,稍懂醫學常識或者有網上搜索查詢經驗的讀者,都可識破這是狐假虎威的謠言,為美國臉上貼金。

在國外疫情兇猛異常的時候,人們自然就會擔心國外的人蜂擁湧入國門,海關一定是人潮洶湧。於是,深圳灣人山人海的信息也被廣泛傳播。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其實,只要經常看新聞,瞭解中國防範海外輸入病例措施的讀者,就會判斷這是謠言。而根據廣東一些媒體的調查,官方證實確實是謠言。很多人想當然的去聯想,追求轟動效應亂髮帖子,就是腦殘的表現。


也有一些人們,會通過關注名人的動態,混淆視聽傳播謠言。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這就是利用鍾南山院士的權威身份,來編造新冠肺炎將影響患者後半生的信息,引發人們恐慌。在新冠肺炎相關研究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沒有掌握實錘證據時,最講科學的科學家焉能隨便發表不負責任的觀點呢?!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這個信息是藉助張鐵林的英國籍身份來說事來拉仇恨。前幾年,就有人說張鐵林患了癌症,最後都被闢謠。明星,特別是加入外國籍的明星之所以被造謠,是人們痛恨本來是中國人天天也是掙中國人錢的明星,卻因為逃稅或者其他原因而加入外國籍。但選擇加入哪個國家國籍,是當事人的自由。我們不能因為人家改變國籍就詛咒別人得病甚至患癌症吧?這種畸形的心態,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所以傳播的信息也是負能量的,不能輕易相信。


當然,生活中人們除了藉助名人來散步謠言外,還會編造一些匪夷所思離奇古怪的故事來傳播謠言、消費一些普通市民。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最近傳言謠言多!面對撲朔迷離的輿情熱點,該咋辦呢?


看了這兩張照片,大家就明白,有人把新冠肺炎娛樂化吸引人們眼球。當事人之一的費妍接受媒體採訪就說,她的身份證信息被別有用心的人惡意拼接篡改。她結婚是2017年的事情,現在已經2020年了。況且她的老公並不是網友所說的辛冠。


看了這些信息,我們就會明白,謠言都是建立在沒有事實基礎上的惡搞或者蓄意鬧眼子。真正的事實一定是明確的信息,而謠言都是似是而非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


03


謠言終究是謠言。那人們為什麼喜歡傳播謠言呢?根據俊哥多年對大眾心理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大致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好奇心作怪,以及人們對安全感的渴求。


2、 信息獲取的不對稱性,導致了人在社會心理上,需要對某些事件有確定的信息和了解的強烈需求。


3、現行信息發佈制度和體制,導致了信息公開不盡人意。當通過正當的公開的渠道,人的信息需求心理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必然就會讓謠言大行其道。


從傳播規律來說,越是負面的信息越是容易傳播,越是爆炸性獵奇性災難性悲劇性的內容信息傳播速度就越快,影響也就越廣。

就拿今年熱播的電視劇《完美關係》來說,其中劇中講了一個案例:有人在網上傳播飛揚集團小力士奶粉雌性激素含量超標,導致孩子性早熟。因為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性早熟,更擔心食品安全,因此這個話題就在社交媒體上發酵,登上熱搜。


公關專家衛哲為了澄清這是謠言,就讓飛揚集團拿產品去第三方權威機構化驗,證明其含量沒有超標。並邀請著名兒童專家上育兒節目科普相關知識,打消公眾的顧慮。

當這期節目大熱,正面的消息把謠言打敗,人們對所謂的問題小力士奶粉關注度下降。對方又拿出偷拍的並剪輯嫁接過的視頻,稱衛哲給主持人送禮、向專家行賄。原本已經平靜的人們,情緒又被調動起來,輿論又沸騰起來,導致小力士奶粉被各路商家下架,品牌形象徹底毀壞。


雖然事後調查證明這就是競爭對手精心策劃的惡意誹謗,但於事無補,飛揚集團只好停止運營小力士奶粉品牌。其背後的邏輯是,當一個品牌已經被人們討厭時,真相如何已經不重要了。與其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挽回一個讓人們不再相信的品牌,不如重新上馬一個新的品牌。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到,謠言的傳播具有巨大的殺傷力破壞力。一些人無法通過正當的市場競爭戰勝對手時,往往會通過製造謠言、通過網絡輿論影響消費者的情感,去打擊競爭對手,從而逆轉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同樣的,一些心理陰暗的人,為了發洩對政府及社會的不滿,往往會製造謠言迷惑不知情的社會大眾,讓廣大群眾質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行為,或者通過抹黑政府的形象,去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然,還有人會因為與他人產生矛盾或者仇恨,不通過正常的溝通去解決問題,而去製造中傷他人的謠言,通過損害他人的名譽,從而去打倒對方,甚至讓其被整個社會拋棄。

謠言就像毒藥,戕害社會,敗壞風氣,讓心術不正者以最小的投入輕鬆獲得最想要的成功或者心理上的快感。這是對社會規則的蔑視和挑戰,所以有良知的人們都很痛恨謠言。


那麼,怎麼判定人們在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體上傳播的內容是不是謠言呢?

早在1947年,Allport & Postman就給出了一個公式來界定謠言: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這個公式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係。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向零時,謠言也就不會產生了。要想終止謠言的傳播,就應及時披露事件的真相,所謂:“謠言止於真相”。


而我們很多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面對這種危機的處理能力是有欠缺的,很多雖然自身沒問題,但卻採取鴕鳥政策,或者去屏蔽信息、扼殺信息的發佈機會,從而導致危機不斷,釀成嚴重後果。


當今時代網絡無處不在,網絡暴力天天發生。那些懂得利用網絡、又懂得傳播規律及技巧的別有用心人士,往往會利用靈活無序的網絡傳播不是事實看似事實的信息,讓謠言廣泛傳播,從而掀起輿論風暴,中傷他人或者機構,從而達到罪惡目的。


在生活中,有些流言在傳播中常常變樣。因為人傳人的信息,接受者和傳播者的記憶不同、理解不同,所帶來的結果就不同。更重要的是,人們在傳播過程中,常常會有意無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觀色彩,進行情緒的渲染。

在中文語義中“謠言”更具有貶義性,往往不是依據事實,而是憑空想象或根據主觀意願刻意編造的傳言,製造這種傳言的行為被稱作“造謠”。傳播這種傳言的行為被稱為“傳謠”。由於謠言產生的根基不是以事實為依據,其真實性無從談起,謠言往往會被真實的信息所揭露。


古文曰:“凡街市無根之語,謂之謠言。上天儆戒人君,命熒惑星化為小兒,造作謠言,使群兒習之,謂之童謠。小則寓一人之吉凶,大則系國家之興敗。熒惑星,是以色紅。今日亡國之謠,乃天所以儆王也。”

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理應肩負起應盡的社會職責,不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要做到這點,就要有求證的思維,要懂更多的常識。沒有常識做支撐,不經過思考研判,很快就會陷入到不實信息的包圍之中而無法明辨是非。如果再受信息挑動的情緒所影響去轉發去傳播,自然就成為製造謠言者的幫兇。

每個有正義感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對一些傳的比較熱乎神乎其神的信息,都要提高警惕。政府及有關部門、當事機構、當事人也應該學習一下相應的公共關係知識,遇到輿論危機時,要有相應的處理能力。


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具備,也應該委託具有專業能力的媒體人士、公關機構去幫助制定對應措施。就像地震發生後救人有黃金24小時一樣,當一些輿論危機發生時,也立即要珍惜黃金24小時,及時的把相關事實搞清楚,把該發佈的正確事實快速準確的發佈出去以正視聽,同時也要做好與媒體的溝通,用真誠和善意去對待即將到來的各種輿論監督。


用事實說話,用及時正確的信息去引導,不被謊言、謠言中傷,就不會被造謠生事者牽著鼻子走,從而贏得輿論鬥爭的勝利。就像最近中美兩國外交人士的論戰一樣,美國信口雌黃造謠中傷企圖讓中國為新冠疫情背鍋,而中國一直襬事實講道理,並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在世界上樹立自己的大國形象。而西方一些國家的媒體,也開始批判美國政客及媒體的惡毒行徑。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各級黨政官員及有關部門上了一堂危機公關課,而我們作為公民也通過這些信息透明化的戰鬥,掌握一些危機公關的技巧和方法。


事實與謠言往往是孿生兄弟,一正一邪。邪不壓正並不代表邪就自然消失,只有當"正"及時站出來現身,"邪"沒有容身之地。


只有我們辨別輿論是非的能力增強了,我們在今後處事或者應對危機的能力才會更強,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