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樑女士,辭退!美國黎女士,解僱!這才是品牌危機公關正確姿勢!

排版:Echo

3月20日,美國Biogen(渤健)公司表示,日前北京輸入性病例黎女士已不再是該公司僱員,因為“她的行為與渤健的價值觀相悖”。

澳洲梁女士,辭退!美國黎女士,解僱!這才是品牌危機公關正確姿勢!

圖源:渤健生物官方微博


新聞一出,不少網友紛紛在評論區直呼“太解氣了!”,而上一次網友們表示“大快人心”的開除員工事件,就發生在3月17日。相比於這次,4天前的拜耳的一波“神操作”似乎引起了更大的波瀾。


迅速公關,拜耳兩日內轉“危”為“機”


事情發生在3月15日,一段國外抵京女子不隔離外出跑步視頻引發熱議。據瞭解,視頻中的女子為澳大利亞籍華人,抵京後未按規定居家隔離,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在面對社區防疫人員的勸說時,該女子不但不聽勸告,還大喊“救命騷擾”。隨後,民警趕到發出警告,要求其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不允許外出。


澳洲梁女士,辭退!美國黎女士,解僱!這才是品牌危機公關正確姿勢!

圖源:網絡


隨著視頻的廣泛傳播,廣大的網友群眾認出,該女子為拜耳中國管理人員。就在網友準備將“矛頭”對準拜耳時,3月17日下午,拜耳中國通過官方微博宣佈,拜耳中國對網上流傳的視頻進行核實後,確認涉事者為拜耳員工。拜耳中國表示,根據公司相關規定,對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立刻生效。

澳洲梁女士,辭退!美國黎女士,解僱!這才是品牌危機公關正確姿勢!

圖源:拜耳中國官方微博


在微博中,拜耳中國表示:拜耳一貫遵守經營地所在國的法律和法規,並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和民眾的抗疫行動。這讓拜耳在關鍵時刻扭轉了輿論風向,中國網友幾乎是一邊倒的給拜耳中國“點贊”,不少網友直呼“幹得漂亮”、“你們這一波聲明既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好感,又能降低對你們企業的消極影響,你們的公關團隊比較厲害,不過相信你們應該是一個好企業,可以信賴。”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拜耳此次的危機公關成功了。拜耳這條微博從發出至今,已經獲得超過一百七十萬條點贊和四萬多條轉發,預計全網曝光量不低於5個億,這也讓很多國人都知道了“拜耳中國”這一品牌,無形中為公司做了免費的正面宣傳廣告。換在平時,想達到類似的公關效果,沒個成百上千萬的預算恐怕是達不到的。

在此次危機公關中,拜耳之所以能夠把“一把爛牌”打好,關鍵因素在於“快”!這件事對於拜耳品牌影響長遠,越是往後發酵,負面影響就會越大,所以及時做出決策這點很重要。事實上,該女子的行為已經違反了中國緊急響應規定,如果等中國執法部門有所行動,進入司法流程,再加上對外報道稱拘留的是拜耳公司的員工,會給該公司的聲譽帶來極大的損害。因此,拜耳必須更早一步做出動作,在輿論沒有大範圍淪陷的情況下,反被動為主動。

在負面輿情極易發酵的當下,拜耳果斷利落的人事罷免決定在短時間內既贏得國內消費者好感,積累了良好的用戶口碑和信任,又降低對企業的消極影響,這波操作確實比打廣告強多了。拜耳此次的操作可以說是危機公關的一個教科書式案例。


“開除”決定的背後,是企業價值觀的體現


雖然有人調侃拜耳以開除一名員工贏得14億中國人的好感,但是正如渤健公司發表的聲明中所說的,員工不遵紀守法,個人行為有悖於企業價值觀和文化,才是拜耳採取辭退手段的真正原因。

說到這,我們有必要說一說什麼是企業的價值觀。說白了就是企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專業一點說,企業價值觀就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堅持不懈,努力使全體員工都必須信奉的信條,是員工判斷社會事務時依據的是非標準、遵循的行為準則,如企業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等的看法或態度,它影響與表明企業如何生存的立場等等。

從一些擁有悠久歷史的成功企業的實踐來看,它們之所以能持續生存發展,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信守價值觀。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價值觀滲透到員工的心靈深處,並影響著員工的集體行為、習慣和性格,為企業建立規劃、制度和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換句話說,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基石,也是所有成功企業的文化基因。

任何一家成功的大企業在選擇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對於候選人和員工個人品質以及是否認同企業價值觀的看重,甚至超越了他們的技能,特別是大的世界五百強外企。某知名企業的HR就曾表示不會聘用技能突出但卻有銀行徵信不良記錄的候選人。全球領先的雲計算軟件公司VMware也曾在採訪中表示,會在招聘面試的過程中,直接與候選人溝通企業價值觀的相關問題,從而確定該候選人是否是VMware尋找的人才。

作為一家擁有眾多子公司的跨國公司,拜耳這些年在中國發展態勢良好,在中國發生疫情期間,拜耳中國除了捐款之外,還曾在3月4日發聲,“疫情期間,我們始終未曾離開!”拜耳公司管理委員會沃納.保曼也曾表示:“作為一家生命科學公司,拜耳始終如一的關注人們的健康。拜耳和中國人們站在一起,共克時艱。”

反觀在視頻中的澳籍華人女子,在已知企業對於此次疫情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之後,依然不配合國家的抗疫規定,在理論不過的情況下,竟然大聲喊“救命,有人騷擾”。這種無理取鬧、不守規矩的表現,拋開國籍不談,身為公司主要員工,卻如此的不懂法,不守法,甚至是無視法律,尤其是在分公司所在國,這樣的員工對一家跨國公司來說是致命的缺陷。讓這樣的人做企業的員工甚至是團隊領導,將來會給公司帶來難以估量的麻煩和損失,恐怕也沒有哪位管理者願意留用。


辭退決定是否合規?聽聽專家怎麼說


雖然拜耳和渤健的辭退聲明獲得了“滿堂彩”,但也有人質疑這一舉動的合規性。畢竟作為員工,他們在工作中好像也並沒有什麼錯失,違反疫情期間的規定也屬於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企業辭退的依據是什麼?

事實上,一家企業之所以能做大做強,企業的規章制度是相當嚴格的。每一位員工都應遵守法律和相關規定,遵守公司的制度。如果員工嚴重違反了公司制度,給公司帶來國際上的不良影響,那麼,公司是完全有權辭退員工的。

對此,勞達副主任律師、高級合夥人、上海市律師協會勞動法律委員會委員石先廣先生也給出了專業意見:

針對疫情防控,如果用人單位通過民主程序規定了詳細的行為準則,並向員工公示或告知,且不失合理性的,應可以作為處理員工的依據。如果員工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按照規章制度的具體規定,公司有權和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據拜耳微博聲明的第二條顯示,“公司所有員工都應該嚴格遵守當地政府抗擊新冠疫情的各項措施,並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和法規。”在事件中,該女子違反新冠疫情防範隔離14天的規定,而且對於警察的勸告也置之不理,還口出狂言,素質十分低下,影響十分惡劣。因此,拜耳給出的“公司已根據相關規定,對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立刻生效”也是有充分依據的。

此外, 如果用人單位並未針對疫情防控制定具體的制度,但有相關類似條款可以套用的,也可以作為處理的依據,如針對員工8小時之外的行為,若企業的《員工手冊》中有類似如下的表述:

員工在工作之外的不當行為,經媒體曝光或傳播,給企業形象造成不利影響的,視為嚴重違紀。

也可以作為解除勞動合同的制度依據。

渤健在聲明中表示:“黎女士是在沒有告知公司和無視衛生專家指引的情況下做出了前往中國的個人決定。企業對其個人行為對中國疫情防控所造成的影響深感不安。”雖然,渤健在聲明中沒有明確顯示公司是否在此次疫情中對於員工制定了詳細的行為準則,但是依據“對企業形象造成不利影響”這一點對該名員工予以開除決定也是站得住腳的。

與此同時,石先廣先生也建議,隨著網絡和自媒體的發展,類似上述規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若企業沒有類似規定的,應及時修訂《員工手冊》。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企業會通過人力資源部門和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工具來衡量員工日常的工作表現。例如,員工每個月完成了多少業績?員工是否能很好地完成這些每年預定的工作指標?他們能否將生產效率最大化、提高產量或降低成本?

那不可見的工作呢?比如:員工與公司價值觀是否相符?企業文化是否能滲透到員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員工是否對公司的品牌形象有促進作用?

對於企業而言,此次的疫情宛如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企業之間的差距、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企業需要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以及員工價值觀、個人行為與企業價值觀之間的“鴻溝”。

在疫情過後,企業除了要重建自身的業務體系外,還要做的,也許就是讓員工真正踐行企業的文化價值觀。而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社會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