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是不是隻要有垂髮系統就會有龜背?

兜ll兜


潛艇閱兵,我們祭出094A,現役最新的一級,軍迷網友們第一次親睹了它的風采,鹹說龜背太大。其實龜背並非我們的專利,為了垂髮,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罷了。此前蘇聯“颱風”,大到令人乍舌,為了重達百噸的“鱘魚”導彈,只得如此,儘管“颱風”水下排水量高達4萬噸,但對於“鱘魚”來說,還是顯得太小了。要知道美國“三叉戟”D5只有58噸,不弄高大的龜背,實在容納不下。若問雷人的龜背何時取消,一是不要過大的導彈,二要潛艇突破耐壓殼體技術,三要改變發射方式。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戰略級核潛艇,想取想龜背很難。有的看著不明顯,也只是不太明顯而已。

全新的“北風之神”

編號955A,看著明顯小多了,幾近完美,但還是明顯可以看到導彈艙。“圓錘”體積變小是主要原因,導彈變小,並不等於威力有減小,加上前緣使用了填角設計,著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終於放棄了 “鱘魚”導彈,思路一變,“圓錘”只有40多噸。為了水下減阻,提高靜音水平,俄羅斯近年完成了大直徑耐壓殼體技術突破,潛射導彈技術水平大為提高,都是原因。噪聲水平就是潛艇的命呀,龜背非常不利隱身,為此美國早就在潛心設計,走得更快,發展得也更好。

傳說096

094只是第二代,第三代的096早就在傳說,那麼094A可作為096的技術準備好了。央視近期上演《深海利劍》,為觀眾展示了我國潛艇技術發展的視角盛宴,同時也帶我們帶來了繼續向前發展的憧憬。我國早就完成了大直徑耐壓殼體技術的突破,在四代核動力和全電推技術上完成了工程樣機實驗,諸多技術突破,奠定了下一代戰略級核潛艇技術發展基礎。加之日前傳說中的“巨浪”3,完全有理由期待,我們的096,可以做到最好,沒有龜背。

颱風在發射:


魂舞大漠


目前,全球所有服役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基本上都有龜背現象,可以先下個結論,沒有龜背現象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事實上並不存在。

只是有的核潛艇龜背現象不太顯眼,而有的核潛艇龜背現象卻非常明顯,這就是潛艇耐壓殼體研製的技術差距之所在,譬如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龜背現象就非常明顯,只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限於技術,潛艇的耐壓殼體直徑有限,絕對不會超過12米;二是彈道導彈小型化有問題,一旦彈道導彈小型化有所突破,即可減輕核潛艇的龜背現象。

現在看來,制約彈道導彈小型化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彈道導彈固體燃料以及發動機的問題,此兩大問題解決的話,就可以明顯降低彈道導彈核潛艇表面的龜背現象,甚至都可能不會出現龜背現象了。

目前,潛艇上垂髮系統有兩大類,一種是彈道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如上所說或多或少都存在龜背現線;另外一種是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此係統又可分成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是由彈道導彈核潛艇改進而來的,成為巡航導彈核潛艇,那麼必定存在龜背現象;另一種是專門開發的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系統,由於巡航導彈體積要大大小於彈道導彈,因此由攻擊型核潛艇開發的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就不會出現龜背現象了。

綜上,核潛艇上出現龜背現象,一般都是彈道導彈核潛艇,由於彈道導彈體積大,長度要超過核潛艇耐壓殼,所以一般核潛艇都會出現龜背現象,龜背現象的消彌,只能是兩種途徑,一是核潛艇的耐壓殼直徑加大,但不可能無限擴大,畢竟受制於技術;二是彈道導彈的小型化,特別是發動機的小形化以及固體燃料技術的進步。

一般核潛艇的龜背結構,在水下會產生較大的噪音,尤其是核潛艇高速行駛時,噪音指數比不帶龜背的核潛艇高10%以上,且安全性也存疑。

所以,研發大直徑的核潛艇耐壓殼體,能夠在達到14米級,必將成為全球最出類拔萃者;目前,有據可查的是“俄亥俄”級核潛艇採用直徑12.8米的耐壓殼體,“前衛”級核潛艇直徑12.5米,俄海軍也能建造13.2米直徑的耐壓殼體。

非常明顯,即便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為了能夠搭載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由於耐壓殼直徑有限,不得已在潛艇頂端設計了龜背結構,這樣導彈發射管才有容身之地。

因此,核潛艇大直徑單殼體的耐壓技術難題,這一步軍工必須跨過去,從而減少核潛艇龜背結構,提高核潛艇的遠洋作戰能力。


國平軍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來分析。

之所以出現龜背現象,主要是潛艇垂髮導彈系統的問題。

這是因為,目前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是有所限制的。

這主要工業加工技術還是有上限的,製造的耐壓艇殼直徑不會太大。

現在已知的潛艇,直徑沒有超過14米的。

比如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為11.5米,已經算是很大了。

而美國最先進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直徑也不過13米,這已經是世界最強的加工技術了。

而我國的094型直徑為9米。

那麼,問題就來了。直徑的上限,就同戰略潛射導彈的長度存在矛盾。

北風之神的RSM-56彈道導彈,長度為12.1米,超出了11.5米的直徑。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D-5三叉戟Ⅱ型洲際導彈,長度為13.5米,也超過13米直徑。

至於我國的094型巨浪2型彈道導彈,長度為13米。

就是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只能增加各種形式的龜背。

而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由於採用全新的設計,所以你看不到龜背。

實際上,龜背對於潛艇是非常不利的。

一則,由於破壞了整體的設計,航行期間會造成較大的噪音,這對潛艇來說是致命的。

二則,龜背的存在會造成航行的巨大阻力,造成航速的下降,也一樣是非常不利的。


薩沙


絕對不是這樣的!潛艇上的垂髮系統還分為“巡航導彈垂髮”和“彈道導彈垂髮”,以發射巡航導彈為主的潛艇大部分沒有龜背,以發射彈道導彈為主的核潛艇大部分都有龜背。說白了,潛艇是否有龜背,主要與“耐壓艇殼的直徑”和“攜帶導彈的長度”有關。

美國海軍後期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也有垂直髮射系統,並可以發射戰斧導彈就沒有龜背。而由四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改裝而來的發射戰斧導彈的就具有龜背。“北風之神”級,“俄亥俄”級,094系列,德爾塔系列,前衛級都有龜背,但是前蘇聯的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法國的凱旋級就沒有龜背。

龜背的原因之一: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

眾所周知,核潛艇的耐壓艇殼所用的鋼板主要是由大型卷板機製成的,目前來說,艇體直徑最大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都沒有超過14米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為12.8米,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為11.6米,凱旋級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為12左右,094型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為9米。之所以這些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超不過潛射彈道導彈的長度,就是因為用於製造耐壓艇殼的大型卷板機加工不出來長度這麼長的鋼板。



目前來說,世界上也就瑞典的Ursviken 卷板機和我國的製造的三輥卷板機,可以製造出直徑在12米以上圓板。這兩型卷板機可捲鋼板的最大直徑也不超過14米,也就是說用這兩個機器捲成的鋼板製造核潛艇的耐壓艇殼直徑也不超過14米。


龜背單人原因之二:彈道導彈的長度

現役彈道導彈的長度數據:俄羅斯布拉瓦彈道導彈的長度為12.6米,美國三叉戟D5彈道導彈的長度為13.6米,法國M51彈道導彈的長度為12左右,我國巨浪2型彈道導彈的長度為13米。由此可知,各國的潛射洲際彈道長度普遍超過了12米,而在我國最大卷板機製造出來之前,也就是瑞典的Ursviken 卷板機可以加工出直徑在12米以上的耐壓艇殼了。也就是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12.8米的耐壓艇殼了。要知道,卷板機能夠卷壓鋼板的厚度和長度與鋼板的強度有很大的關係,鋼板的屈服強度越大也就越難卷壓。所以說,在卷板機的性能沒有取得較大的突破之前,為了射程考慮彈道導彈的長度又不能縮短,那麼也只有增加龜背了。


綜上所述,核潛艇有無龜背也只與彈道導彈的長度和耐壓艇殼直徑有關係了。想要使核潛艇不在有龜背,就必須解決這兩個問題。(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兔哥回答;潛艇的龜背和導彈的長度有重要的關係,確切的說和潛艇的殼體直徑有關係,潛艇有龜背的都是戰略導彈核潛艇,這是由於需要安裝長度很長的彈道導彈,彈道導彈的長度和射程有關係。戰略核潛艇屬於戰略兵器,能夠搭載戰略核導彈實施戰略核打擊任務,因此,導彈的射程要有保障。另外一點,戰略核潛艇面對反潛的壓力也很多,潛射彈道導彈射程越遠就越能在己方防區內實施戰略核打擊任務,所以,潛艇所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越遠越好,這樣以來,導彈的長度就自然要長,會有一部分突出潛艇的殼體,於是就變生了龜背。


龜背的產生和潛艇的殼體直徑有重要關係,美國的戰略核潛艇通常就沒有龜背,並非是它們的潛射導彈先進,或者是射程近,而是潛艇的殼體直徑大,如果能夠達到14米以上的直徑,就不會有大龜背了。這樣的好處一是方便製造,二是潛艇航行時的水中阻力小,而且產生的湍流也小,更有利於潛艇的隱蔽航行。應該說潛艇有龜背是不利的,沒有任何優點,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潛艇的殼體直徑造大點呢?

這話說起來容量,做起來難,潛艇航行於水下,需要承受海水巨大的壓力,潛艇的殼體直徑受潛艇製造工藝和鋼板強硬的影響很大,鋼板強度不夠就無法造太大,直徑太大就無法承受海水的壓力,這是潛艇潛深的重要環節,潛艇潛的越深就越安全。潛艇的直徑越大需要承受的海水壓力越大,這就是為什麼潛艇直徑並不是隨便放大就能解決的問題,和潛艇用鋼板的屈服強度有非常重要的依賴關係。這是一個國家鋼鐵科技實力的代表。潛艇用鋼冶煉製造技術是國家的戰略物資,也是嚴格保密的。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知道了潛艇龜背的產生原因,但並非是所有的垂髮裝置都有龜背,長度比較短的巡航導彈就不需要出現龜背。通常情況下,核攻擊潛艇都會安裝巡航導彈,這些攻擊核潛艇的艇體產面都很順滑,有利於潛艇減少水下航行阻力。潛艇的艇體上部都會有相對比較平的設計,方便人員的行走。總之潛艇的龜背沒有最好。


兔哥42928


龜背是否存在,取決於核潛艇的耐壓殼直徑,以及導彈長度。對於裝備普通巡航導彈的潛艇,因導彈長度有限,其龜背一般不明顯。裝備洲際導彈的戰略核潛艇來講,洲際導彈長度很難壓縮,而大直徑耐壓殼的製造,技術難度絲毫不比核反應堆低,很難完全把導彈包進去,因此多多少少都會有龜背。

事實上,不光中國潛艇有龜背,美俄戰略核潛艇大多也都有,只有法國的凱旋級和俄國颱風級做到看不出龜背。

凱旋級體現了法國製造業的水準,颱風級純粹是靠雙殼體,大體積取勝。

粗略做了個表格,把各個核潛艇的排水量,直徑和導彈長度做下對比供大家參考,其中導彈長度除巨浪2外,均為包含發射箱的長度。

094在其中排水量最低,龜背也最突出,最明顯。以後隨著技術進步,耐壓殼會越做越大,導彈體積則會逐漸減小。龜背終有消失的一天。

下圖為俄亥俄,清晰可見龜背

圖2為凱旋剖面圖,導彈已經上頂天,下頂地

圖3是北風之神,也有龜背

圖4是094,龜背高高隆起。


輕柔吹過的風


米曹說事為您傾心傾力解答每一條問題。

我們通常所說的潛艇的龜背是一塊高高隆起在核潛艇上面的東西,是核潛艇的導彈發射的整流罩,雖然現在的科技發達,但是讓龜背消失,可是一個世紀難題,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就來帶大家瞭解一下。

整流罩其實就是導彈發射的時候,為了避免導彈暴露所蓋上的蓋子,這樣一個蓋子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隨著軍事要求越來越多,人們所需要的核潛艇裝備的導彈也越來越先進,越遠的射程,導彈就越長,這樣一個長長的導彈,在發射過程中佔用的面積很大,所以只好將發射器安裝在上部。

一個潛艇的前進速度是和整體的體積和流線有關的,潛艇越大,阻力越大,這樣安裝導彈可以大大提高前進速度。導彈發射的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和能量是需要耐壓材料來保證潛艇安全的。可是當導彈發射的越多,耐壓的材料也會隨著熱量發生體積上的變化,發射的導彈越多,隆起的也就越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戰略核潛艇的上面會有這麼一個隆起的部分,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國家在慢慢研製出更先進的耐熱材料,這樣一個高高隆起的龜殼也會慢慢地消失掉。

迄今為止人類已製造了180艘以上彈道導彈核潛艇,目前約60艘在役。其中大部分都有龜背,只是大小的差異,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各國的主力戰略核潛艇的情況。

美國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華盛頓級,龜背十分明顯。美國共發展了四代戰略核潛艇,龜背一代比一代縮小。目前最新型為強大的俄亥俄級,排水量18000噸,攜帶24枚射程11300公里的三叉戟2洲際導彈。但是看龜背仍是很明顯的。

前蘇聯最為熱衷開發戰略核潛艇,但受制於遲遲無法裝備固體燃料潛射洲際導彈,除了變態的颱風級外,所有前蘇聯製造的戰略核潛艇均有著龐大的龜背。俄羅斯最新型北風之神級是俄羅斯第一種使用單殼體制造技術和固體燃料潛射洲際導彈的戰略核潛艇,生存能力十分強大。與以往俄式戰略核潛艇相比,龜背大為縮小,基本與艇身表面平行。

英國現役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從艉部看龜背較為明顯。排水量近16000噸,可搭載16枚美國提供的三叉戟2導彈。

法國現役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性能與前衛級相似,排水量約14000噸,裝備16枚10000公里射程洲際導彈。相對來說它的龜背並不明顯,但通過剖面圖仍能發現導彈發射區域仍凸出耐壓殼體。

真正完全沒有龜背的戰略核潛艇應該是蘇聯時期製造的颱風級,其高達48000多噸的排水量和特殊的品字形艇身結構使洲際導彈發射區域沒有任何凸起。

我國的094型排水量僅11000噸。相信隨著解放軍技術進步,未來中國新型戰略核潛艇的龜背將不再如此突兀。






米曹說事


“龜背”不是必須存在,理論上講只要耐壓艇殼直徑做的夠大那麼就能避免龜背的問題。只能說“龜背”這個東西是各國向工業妥協的結果,只是妥協的程度有大有小而已。下圖為蘇聯/俄羅斯941“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龜背,但是付出的代價比龜背還要大,滿載排水量36000噸只能說蘇聯很無奈,綜合作戰能力反倒不如18000噸的“俄亥俄”

其實知道這個“龜背”是怎麼來的就知道怎麼消除龜背了。所謂“龜背”就是潛艇背部超出耐壓艇殼非常正常的突兀部分(不包括指揮圍殼),這種結構通常出現在彈道導彈核潛艇或巡航導彈核潛艇上。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構呢?下圖為俄羅斯拆解的667“德爾塔I”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看到暴露出來的P-29M洲際導彈發射筒高度比潛艇耐壓艇殼直徑要大,也就是說潛艇的耐壓艇殼根本無法將導彈發射筒完全包裹住。所以為了將巨大的導彈容納到彈道導彈核潛艇中,只能在潛艇耐壓艇殼上人為再加高,這就是龜背產生的原因。

還有巡航導彈核潛艇,下圖為俄羅斯949型“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搭載24枚P700重型反艦導彈。但是這些P700並不是90度垂直,而是以一定角度向前傾斜佈置在潛艇的兩側,這就導致“奧斯卡”級雖然沒有龜背,但是寬度很大,看起來略微的“胖”一些。但是不管是上面提到的縱向“突兀”的龜背,還是橫向“突兀”的這種臃腫,說到底就是因為耐壓艇殼直徑不夠,無法將導彈全部收納在耐壓艇內,只能人為增加空間。龜背這種“突兀體”的出現打破了潛艇水滴或加長水滴這種“流線型”的設計,會增加航行阻力、增大航行噪聲,雖然可以極度優化龜背形狀儘可能降低動力學阻力,但是再優化也不可能優化成沒有龜背,這就是問題所在。

從目前世界上服役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來看,龜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大有小而已。比較明顯的包括上面提到的俄羅斯667型“德爾塔”級,他的耐壓艇殼直徑只有不到10米,然而P-29M洲際導彈的長度卻達到14.8米,龜背極為明顯。

還有中國的092/094戰略導彈核潛艇,JL-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長度也是達到13米,而耐壓艇殼直徑也是隻有9-10米,還是有非常明顯的龜背。

下圖美國“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相對好一些,UGM-133A“三叉戟II”的長度為13.1米,而“俄亥俄”的耐壓艇殼直徑為12.8米,高度差很小,只有一個不太明顯的龜背。同樣搭載“三叉戟II”的英國“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耐壓艇殼直徑和“俄亥俄”一樣都是12.8米級,也是有一個不明顯的龜背

法國“凱旋”級是龜背處理的最好的,基本被認為是消除龜背。M51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長度為12米,而“凱旋”的耐壓艇殼直徑為12.5米,也就是說M51導彈本身長度已經小於耐壓艇殼直徑了。這樣“凱旋”級搭載上一代的M45及其發射筒可以完全包裹,搭載M51及其發射筒龜背與艇身高度融合,可以算是沒有龜背。

既然知道龜背是怎麼來的那就知道如何消除龜背:增大耐壓艇殼直徑、提高彈道導彈小型化水平。只要導彈及其發射裝置的高度小於耐壓艇殼直徑就可以做到完全包裹沒有龜背,只是現在世界各國這兩點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所以實際上龜背就是向工業妥協的結果,而不是核潛艇一個必要的結構。

回到我們開頭所說的941“颱風”戰略導彈核潛艇上面,“颱風”確實沒有龜背,真的沒有龜背,但是他用了另外一種極端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下圖為“颱風”建造的場景,可以看到左右2個耐壓艇殼,中間位置的圓洞就是導彈發射筒的安裝位置。

實際上“颱風”是將長度16米的P-39潛射彈道導彈夾在耐壓艇殼中間,上面還有另外一個小直徑耐壓艇殼。這種3耐壓艇殼的方案的確是解決了導彈尺寸和龜背之間的矛盾,但是帶來的就是尺寸和噸位出現了翻倍,因為多了一個耐壓艇殼導致潛艇寬度是單耐壓艇殼的2倍。

“颱風”的寬度是達到23.3米,是吃水深度的2倍,也是“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2倍,噸位3.6萬噸,也是“俄亥俄”的2倍。下圖為左邊為“颱風”,右邊為“俄亥俄”,但是“俄亥俄”可以攜帶24枚11500公里的洲際導彈,單枚導彈投送能力為12枚10萬噸級的核彈頭。而“颱風”攜帶20枚射程8300公里的洲際導彈,單枚導彈投送能力為10枚10萬噸級的核彈頭。所以這種噸位和尺寸上的翻倍並沒有讓打擊能力也翻倍,這種方案比龜背還要極端,造成了大量噸位的浪費。


雛菊西瓜Peterpan


裝備垂直髮射系統的潛艇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裝備潛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個別國家也裝備搭載潛射彈道導彈的常規潛艇),另一類是裝備巡航導彈的核潛艇,即巡航導彈核潛艇(目前尚沒有回家批量裝備能夠垂髮導彈的常規潛艇)。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核潛艇都有不同形式的“龜背”結構,而巡航導彈核潛艇基本上都沒有“龜背”結構。造成“龜背”結構的主要原因是所搭載的導彈尺寸大於潛艇直徑,“龜背”就是為了能夠包容導彈突出部分、儘量減小突出部分的流體影響(包括航行及噪音)而設計的艇體延伸部分。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有“龜背”而“颱風級”龐大的艇體掩蓋了“龜背”


032型常規試驗艇借用指揮圍殼結構“掩蓋”了“龜背”結構

1)戰略核潛艇:目前全球共有6個國家裝備了戰略核潛艇,除了俄羅斯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將潛射導彈佈置於雙“艇體”(不是雙殼體)之間避免了“龜背”之外,其他各國現役戰略核潛艇均有不同程度的“龜背”結構。“龜背”處理較好的是法國“凱旋級”和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龜背”過渡與艇體融合較好,對於航行和流阻等影較小;“龜背”結構比較明顯是俄羅斯的“德爾塔III/IV”級和我國的092/094級戰略核潛艇,由於艇體耐壓殼直徑較小、潛射導彈尺寸偏大等原因,潛射導彈發射管高出耐壓殼一大截,不得不設計較大尺寸的“龜背”結構以包容導彈發射管。


現役戰略核潛艇普遍有“龜背”結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龜背”處理的很圓滑
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基本上看不出“龜背”結構


2)巡航導彈核潛艇:武器導彈化是目前的發展趨勢,搭載各型反艦、巡航導彈也是目前各海軍強國核潛艇的重點發展方向。美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設計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上就設計了“戰斧”巡航導彈垂直髮射裝置,而俄羅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級”核潛艇則裝備了24管“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傾斜發射),由於潛射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尺寸相對較小,這些裝備垂髮導彈的核潛艇均沒有“龜背”結構。美國最新的“弗吉尼亞級”和俄羅斯最新的“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均裝備了大量導彈垂髮系統,可以寫的數十枚各型導彈,其外形均沒有“龜背”結構。


“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上的“戰斧”巡航導彈發射管“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上的傾斜發射管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裝備了大量“戰斧”巡航導彈,但沒有“龜背”結構“亞森級”核潛艇的外形也沒有“龜背”結構

“龜背”結構的大小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國潛艇、導彈相關設計、建造的能力,潛艇耐壓殼體直徑越大、導彈尺寸越小,那麼潛艇整體結構也就會越流暢。如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艇體直徑越12.8米,其攜帶的“三叉戟II”潛射導彈長度約10.5米,考慮發射管結構及其他配置佔用的空間,“俄亥俄級”的“龜背”並不太明顯;而俄羅斯的“德爾塔IV”戰略核潛艇直徑約12米,但其所搭載的P-29PM潛射導彈的長度達到了13.8米,導彈長度比艇體直徑高出近2米,最終導致了“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出現了碩大的“龜背”結構。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上的發射管,可見發射管也穿出了耐壓殼體


“三叉戟”導彈的結構尺寸是目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中最為緊湊的
“德爾塔IV”戰略核潛艇上碩大的“龜背”結構主要原因來自於其裝備的潛射彈道導彈尺寸過大

“龜背”結構說到底是為了兼顧艇體與所攜帶導彈而做出的妥協性設計,隨著材料、製造技術以及導彈小型化技術的不斷髮展,潛艇“龜背”這重特殊結構也會越來越弱化。美國近日開工建造的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耐壓殼體直徑達到了13米以上,而其所攜帶的“三叉戟IID5”導彈的長度約為10.5米,因此“哥倫比亞級”基本上消除了“龜背”的問題。
美國下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龜背”結構已不明顯096戰略核潛艇效果圖,“龜背”已不明顯



威吶解析


基本上是這樣,有垂髮系統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一般情況下都會有龜背(俄羅斯的颱風級沒有),什麼是核潛艇的“龜背”?“龜背”其實就是導彈發射筒上面的一個整流罩,那麼為什麼會有“整流罩”這個東西?因為導彈發射筒的長度超過了潛艇耐壓殼的直徑,所以要給這個凸出來的部分蓋上一個“蓋子”,也就是整流罩,當然了,如果這個“蓋子”的顏值做的好看,那麼就叫做“整流罩”,如果做到醜了,那就是“龜背”了,比如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你以它就沒龜背了?錯,俄亥俄同樣也有龜背,或者叫整流罩,如下圖所示


▲俄亥俄級SSBN的“龜背”

只不過美國核潛艇龜背設計沒那麼明顯罷了,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知道,俄亥俄的這個龜背,或者叫整流罩的覆蓋範圍較大,是從潛艇的頭部一直延伸到了差不多潛艇的尾部那裡,基本上覆蓋了整艘潛艇的大部分區域,而且還是流線型的,所以,這種加長加寬,還是流線型的設計就使得潛艇背部的整流罩不會顯得那麼突兀,也就不容易看出是一個龜背了。而俄羅斯和我們國家的核潛艇,

整流罩的設計僅僅是從指揮台圍殼外延伸到導彈艙附近那個範圍,其實也就是剛好蓋住了導彈艙,所以看起來很突兀,龜背特別明顯,比如下圖所示,就分別是我們的094和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的龜背:
▲094的龜背

▲北風之神的龜背

所以,只要導彈發射筒的長度大於潛艇的耐壓殼直徑,那麼這樣的潛艇是肯定會有龜背的,只不過看這個“龜背”(整流罩)明不明顯罷了,對了,法國的凱旋級也一樣,同樣是因為整流罩的設計問題才看不出龜背的,因為凱旋級的耐壓殼直徑大概在12.5米,而上面的M51洲際導彈長度也在12~13米,是不可能一點龜背都沒有的。還有,核潛艇想要消除龜背,一般情況下有這兩種方法:一是在彈道導彈技術上尋求突破,比如改進火箭發動機,減小導彈的長度,從而到達減小導彈發射筒尺寸的目的;第二種就是在潛艇的耐壓殼技術上下功夫了,製造出直徑更大的耐壓殼就行;當然了,也有走捷徑的方法,比如下圖:

▲“颱風級”潛艇的非典型雙殼體設計

俄羅斯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採用了“非典型雙殼體設計”,即把導彈發射筒加在了兩個雙層耐壓殼之間,如上圖中所示,這種設計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消除龜背,所以,颱風級的拍數水量那麼大也是有原因的,雖然這種噸位非常的浪費!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