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開學了,小學和初中家長都應該準備些什麼呢?

懶媽說教育


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孩子們開學的腳步,但是,我們強大的祖國和人民在疫情面前不退縮,迎難而上,取得了勝利。這其中,我們的中小學生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為更好地準備開學,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生活作息要規律。這個寒假時間確實有點過長,雖說孩子們每天在家也上網課,但畢竟不同於學校。生活難免不規律,出現晚睡晚起的不良現象,也可能在上課期間還在吃早餐。像這些生活問題,家長應該及早幫助孩子糾正。要樹立規律生活意識1,如同在學校上課一樣,有時間節點,有學習有休息。家長檢點孩子做到“三早三不”,即早睡、不玩手機;早起、不需家長提醒,早完成作業、不依賴他人督促。做到這些,是為開學走進校園做好行動上的準備。


二、學習內容要整理。長達兩個多月的線上學習,課程內容也增加了不少。開學到校後,學校會對線上教學內容進行考核評價,以便於確定學校教學計劃。這就需要孩子們把線上內容做出整理,回顧自己學習中的點點滴滴,通過筆記的形式將知識的易難點羅列出來。家長檢點孩子做到“一有一清一延展”,即知識學習有清晰的筆記和作業、知識難點羅列清底心中有數、易懂知識有延伸拓展。對自己學習狀況掌握得好的孩子,真正明白學習得失,對下一步的學習有指導作用,能實現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孩子身心要健康。前兩天和一位老中醫聊天,給出的建議是,每一個人必須保證自己的身體處於健康狀態,這樣,人的免疫力強,不容易被各種病毒侵襲。所以,家長檢點孩子做到“一天兩操”,即上午10:00和下午4:00要分別完成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他人相處的習慣,為保證順利開學,擁有健康的身心而努力!


四、防疫知識要儲備。居家隔離這麼長時間,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已經為孩子灌輸了很多防疫知識。但是,假如開學之後,我們可能還處於春季傳染病多發季節,家長仍然需要檢點孩子做到“一勤兩注意”即勤洗手、注意與人保持安全距離、注意儘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確保“口手衛生”至關重要!

希望孩子們早點開學,回到盼望已久的快樂校園!


女人成長與家庭教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是的,經過了冠狀病毒這段時間的休整,孩子們似乎長大了很多,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家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整體上配合度很高,學習動力十足,很令我放心。但是陪伴孩子這段時間裡同時也看到了很多細節性的小問題,但不至於傷筋動骨,只是稍微矯正提醒即可。



快開學了,中小學的家長都應該準備什麼呢?

站在一個家長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跟大家碰撞,希望能有借鑑共享的意義。

【校長名家】意見卡:

1.糾正不良習慣,儘快適應學校的快節奏。在家散養的這段日子,孩子無論在生活習慣上,作息時間上,聽課習慣上,完成作業上,都與學校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很多想法都是孩子自己認為的條件下完成的,有好的就有不好的,那麼家長就應該在短時間內儘量多陪陪孩子,提醒孩子哪些是做的好的地方,哪些是做的不太好的地方,哪些是應當杜絕的地方,跟孩子做朋友式的溝通,孩子就會從心理上把各個細節恢復到學校的模式當中來。



2.完善學習用品,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新的學期,無論是學習書本,作業本,學習用品,課外讀物,體育用品,儘量提前採購好,即使網購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提前查漏補缺,孩子就會條理清晰,不會分心的全力學習。

3.新的裝扮,也是美好心情的開始。眼下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孩子都有美的品味,在開學的前期,最好是為孩子挑選一兩件孩子中意的新衣服,把頭髮也給理理,孩子就會更加陽光,自信,開朗。

4. 鍛鍊孩子早睡早起,適當的午休是有益的補充。鄭州是沒有春天的,過了冬天就是夏天,人比較容易犯困,晚上十點之前必須睡覺,早上七點之前必須起床,跑步,早讀,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孩子的陽氣就會更足,更精神。

5.督導孩子待人接物,禮貌友愛。孩子在不斷地長大,孩子的社交禮儀和情商教育更是重要百倍。這也是今後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競爭的基本條件。

6.整理需要提交的作業內容,方便老師閱讀批改。

總之,每個家長都渴望望子成龍,但事實上孩子的成功都來自於家長的陪伴和監督,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內心觸動孩子不斷自我完善,我相信孩子就會更加的優秀,這種結果也是你最想看到的。


校長名家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以下是我的觀點。

1.確認是否完成各個科目的學習任務及作業。

2.儘早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例如,七點左右起床,9點之前睡覺。養成複習和預習的習慣。


金小魚兒


第一學生準備口罩,第二準備酒精消毒,勤洗手,多喝水,多運動,好習慣。


泰山明新哥


學校讓準備的備品準備齊就好,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培養學習習慣,做好線上線下銜接的準備。


教育小呆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乃至教育部的政策


微課助理


1.做好防疫。

2.習慣養成。

3.基礎準備。

4.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