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護的理解與愛,應永不“休艙”

對醫護的理解與愛,應永不“休艙”

3月22日,浙江又一批援鄂醫務人員共210人乘機“回家”。就在前一夜,西湖邊的亞洲最大戶外高清大屏為這些“最美逆行者”點亮,圍觀群眾熱淚盈眶,由衷歡迎白衣戰士凱旋。

這只是疫情中,群眾與醫護人員互愛互敬的一個小側面。抗疫期間,醫患互相配合,井然有序;抗疫歸來,群眾夾道歡迎,滿懷感激。這樣融洽和諧的畫面讓醫護人員們紛紛感慨:多年前良好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

“多年前良好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這句話讓人欣慰。一段時間,群眾詬病看病難、看病煩,醫患之間一度飄散著不信任與不配合氣息。

疫情期間,醫患關係的回暖是顯而易見的。患者對突如其來的疫病心懷恐懼,對醫護人員挺身而出滿懷感激。大敵當前,醫患雙方同仇敵愾,共同進退,自然關係親厚。

醫患關係當下的這種“甜蜜”,我們當然樂於見證。但醫患關係的好,不能只存在於抗疫期間。如何讓這種良性的關係維持常態,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命題。

其實,醫患間本就不是對立的,而是服務關係。疫情的出現,為公眾重新認識醫護、讀懂醫患關係打開了一扇窗戶。

疫情中的武漢方艙醫院,被網友們譽為“醫患關係最理想的模樣”。14所方艙醫院,35天時間,1.2萬多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其背後是所有患者嚴格遵守醫囑、連生活作息都聽從安排;是醫護人員不僅考慮醫療救治,更貼心地兼顧起患者心理壓力疏導……醫者有仁心、患者有愛心,這是醫患關係最堅實的基礎。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良好的醫患關係離不開制度保障。完善醫療保障體系、適當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降低群眾就醫的後顧之憂,能夠調節醫患之間由於經濟壓力而引發的矛盾。當醫患之間沒有了直接的經濟衝突,持久向好的醫患關係才會有堅實的基礎。

另外,我們也需要提高醫護人員的“幸福指數”。疫情之外,我們也應注重改善醫療環境、提升醫護人員的福利待遇,讓醫護群體能舒暢地在陽光下行醫,讓仁心仁術發揮出最大的社會價值。

無論何時何地,美好的醫患關係都值得珍惜,這不僅於醫患雙方有益,更是整個社會的福祉所在。

方艙醫院已經休艙,希望良好的醫患關係能永不“休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