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半部倫語治天下,一卷儒學悟人生”?

世照網傳媒黃河


治天下是儒學的一廂情願,春秋爾後百家爭嗚天地人徹底三分,人類並萬類淪為私性並物慾之芻狗!良知正義美好在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裡,而現實是困頓並苟且!別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即便孔子本人不也輾轉求生?人的能力太弱小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不過在文人雅士的幻想中!私性並物慾是幸福的源泉,瘋子哲學家尼采一段話是貼切的:其實,人和樹是一樣的,愈想接受高處充足的陽光,愈需把根鬚伸向更加黑暗的地底!在私性物慾即物性法則下,幸福大體就是貪婪和佔有並控制,外化即金錢並權力!上帝亦無法改變,何況孔孟之道,論語孟子?


在物質法則下,齊家治國平天下,幾人能夠?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始作俑者李世民,如何上位!?殺兄誅弟滅侄逼父,那有點孝悌仁義?卻開創了盛唐貞觀之治!時代在進步,在物質發達人人受教育的今天,也許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真正實施!

人突破私性物慾即物質束縛,才能主宰身心決定未來!


陽光明貞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說的是北宋開國功臣趙普的故事。但是事實上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表明趙普真的和這句話有什麼關聯,或者說趙普他自己從來沒說過他靠半部論語來治理天下。

我們回顧歷史,整個中國歷史當中,所有的大爭之世用來平定天下撥亂反正的都是道家法家人物,他們讀的書都是秦法家專著《商君書》《韓非子》,齊法家專著《管子》《六韜》等,這些書都歸為黃老思想書籍(包括《呂氏春秋》等一些雜家的書也是),總之中國歷史上不論是治國還是平天下,都是以道家和法家為主的。

我們可以從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中看出,儒家經典中的《論語》漢唐以前連教科書都沒有進去過,正所謂“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旅”“健兒寧鬥死,壯士恥為儒”。敦煌曲子詞裡面也有“忽聞四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我們就《論語》的語境和內容來看,一來他也不能和《老子》相提並論,因為他講的是為臣之道,而《老子》講的是為君之道,真正的帝王之術。二來沒法和《管》《商》同日而語,因為《管》《商》是政治經驗的集合,都是實用價值,都是具體的政治理論和經驗。

總而言之,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是不靠譜的!


大秦魂的微博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怎麼理解“半部倫語治天下,一卷儒學悟人生”?”我是拾肆。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在趙普生前及整個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籠。

在朱熹將《論語》和《孟子》、《大學》、《中庸》稱作《四書》並 列入儒家經典,大肆宣傳儒學之際,也未見有相關記載。

此說出籠是在朱熹逝世二三十年之後。但此說真正流傳開來,則是在元代。

然而恰恰是在元代,對儒學和儒生極其輕蔑。所謂“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稱為“老九”的說法就是由此發端的。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當時的戲劇家高文秀在《遇上皇》雜劇中的一句臺詞,不過是被冷落的儒生們藉以自慰的一種自我吹噓心態的流露而已。

由於儒生們畢竟充當著私塾的教書匠,佔據著社會教育的廣大舞臺,加上戲劇又很容易流傳,所以這句刻意誇張《論語》功能和儒生作用的臺詞,便得到儒生尤其是那些能將《論語》倒背如流者的歡迎,反得以廣泛散播。

這句話的故事出自於:

公元960年,趙普輔佐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登上了皇帝寶座。

趙普也由此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開國名相,後來,宋太宗繼位,趙普又兩次出任宰相。當時人們紛紛傳言趙普讀書甚少,僅僅一部《論語》而已。宋太宗便問趙普,是不是這麼回事?

趙普從容回答說:“我平生的學問哪有那麼多?只有半部而已。當初我用半部《論語》輔佐太祖皇帝平定天下,現在打算仍用這半部輔佐陛下達到天下太平”。

後半句是現人為了押韻補充的,無實際意義。

後半句有人對聯對為:“一部《孟子》得世間”

擴展:《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拾肆事實


先把錯別字改過來:論與倫兩回事!

人生與天下,

論語與儒家,

並非一個層面的東西,

什麼叫一卷儒學?

哪卷是儒學?

算了,不說了!

參!

大學就是求大同,

以仁取天下,

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仁而大同)。

中庸就是中道而用,

人如何知行合一達於中道,

即行而中道,道不離行(天而人)。

論語乃君子之學,

如何儀禮三百威儀三千,

無非忠恕之仁(仁而禮)。

孟子重在仁政,

由內聖求外王,

弘揚不忍之心而之於救世(仁而政)。

理學以天理為指歸,

得天理於人心,

注重的是秩序性的規範(理而禮)。

心學則格心之非,

求自覺求自性,

注重個人的內在約束(社會而個人)。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公元前500年前後,被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稱為“軸心時代”。這一時期,中國、歐洲和印度等地區都湧現出了各自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和最有影響的著作。

在這些歷史人物中,孔子因為《論語》中記載了他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談笑風生,而留下了無比生動的形象,可親可敬。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意思是,君子是既文雅又樸實之人。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行列中,孔子形象,堪稱文質彬彬的典型。

《論語》成書距今2400多年了,說到它的重要性,大多數人想到的最精煉的一句話恐怕是這句——半部論語治天下了。

典故出自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

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趙普是趙匡胤最信任的心腹和謀士,北宋開國功臣。早在趙匡胤擔任後周同州節度使一職時,趙普即追隨其鞍前馬後,在趙匡胤手下任掌管刑獄的推官。趙匡胤創業之初,趙普盡心盡力、忠心耿耿的輔佐他,為他出謀劃策。

趙普雖然足智多謀,天生聰睿,也讀了一些書,卻是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儒士,算不得飽讀詩書、科場出身的正牌學者。他的智慧和遠見,來自於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善於思考的大腦,對世態人情的洞燭幽微。

趙匡胤創業之初,戰爭不斷,趙普豐富的人生閱歷,為他應對各種危局提供了先人一步的大智慧,他盡心盡力、忠心耿耿的輔佐趙匡胤,為他出謀劃策。

趙普當上宰相後,肚裡的墨水稍顯不足,治理國家,上書言事,就有點勉為其難、捉襟見肘的窘態了。

公元九七六年,北宋乾德五年,君臣二趙之間進行了一場親切友好的交談。談著談著不知怎麼扯到了年號上面去,趙匡胤對“乾德”這個年號非常自得,認為它順天應人、琅琅上口,有祥瑞之氣 。

趙普心領神會,應聲附和,大拍老趙的馬屁。他獻媚的說道:“近年來好事連連,大宋天兵滅荊南、南漢、南唐、吳越,如今又掃平後蜀,一路凱歌高奏,捷報頻傳,北齊、契丹苟延殘喘,覆亡只在須臾之間。如今天下歸附,萬邦來朝,都是皇上您老這名號改得好、改的妙啊”。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即使穩坐相幫高位的趙普也未能免俗。

老趙捻鬚微笑,心內得意。這時旁邊站著的一位姓盧的翰林學士,他熟讀經史,很有學問,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平時就有點瞧不上趙普這位自學成材的“土老冒” 。他不動聲色等趙普拍完馬屁後,冷冷的甩出一句:“‘乾德’名號好是好,只可惜是新亡的後蜀用過的年號。”

話音剛落,猶如石破天驚,朝堂裡一片喧譁。趙匡胤吃驚不小,馬上派人查找資料。結果真如盧翰林所說,確實是偽蜀年號,而且正是後蜀亡國之君孟昶滅國時所用的年號。本性豁達的老趙再也按捺不住,他尷尬萬分,惱羞成怒,恨恨的想:“趙普這廝貴為一國宰相,肚裡墨水少點也就罷了,卻仗著小聰明,喜歡人前顯擺、賣弄,顯自己有文化,平日裡不讀書不看報,不與時俱進,卻喜歡出風頭,今日將自己也帶到陰溝裡去了 。這廝把肉麻當有趣,愣裝文化人,讓自己在眾人面前鬧了個這麼大的笑話,實屬可惡之極,不治治他難出心頭之氣”!

第二天上朝時,趙匡胤高高在上,陰沉著臉一語不發。過了好一會兒才出聲:“趙普過來”!趙普心懷鬼胎,惴惴不安的挨將過去,以為自己要挨老趙那柄著名的玉斧狠揍了。誰也料不到的一幕發生了,趙匡胤拿起御筆,飽蘸墨汁,在趙普臉上一陣亂塗,剎那間趙普臉上墨汁流淌,淋淋漓漓弄得朝服上墨跡斑斑,好好一張宰相臉被折騰的好似黑臉猛張飛。

老趙一邊塗一邊罵“虧你還是宰相,卻不學無術,怎麼比得了盧翰林?今後宰相要用讀書人來做!” 滿朝文武瞠目結舌,趙宰相無地自容,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趙普視此事為奇恥大辱,回府後痛定思痛,輾轉反側,整晚都不敢洗去臉上的墨汁,直到第二天上朝都以一張黑臉示人。從此以後,趙普開始發憤苦讀,只差“頭懸樑,錐刺股”了。他有一個書匣,從不許別人碰。家裡人只看到他每天從書匣裡取一本書出來讀,看完後又鎖回匣裡,連他的兒子都不知他的書匣裡藏著本什麼寶貝書。趙普死後,人們打開書匣,發現裡面只有一本《論語》,還只有上半部。

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傳奇故事不脛而走,家喻戶曉,流傳至今。二趙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於漢高祖劉邦和丞相蕭何,久經考驗,互為倚重。雖然在歷史上趙普的名氣遠遠不如蕭何,但二人的施政理念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無為而治,與民生息。

”半部論語治天下“,雖是被趙匡胤逼這位當朝宰相刻苦讀書給逼出來的無奈之舉。但在他之後,多少寒門子弟通過科考晉身,出將入相,拜爵封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從此不絕如縷。

看來,一個人光天資聰穎遠遠不夠,還得靠後天辛勤打磨才能成為棟樑之才 。決定你個人成就的並不是你讀過多少書,而是取決於你能運用多少其中的知識。



靜一號普洱茶


僅半個天下也未守住,最後投海自盡,一切化為烏有。


ceit


儒家的人把國家治得稀爛,儒家的人壞得流膿這就是最真實的歷史最真實的寫作,儒家無民,追求以民為本讓民本分是目標,各種道德洗腦


xynamjg


還不如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半部論語都用不著,抓條魚放鍋裡烹,省事兒。


趙日金141


一從秦朝立天下,百代都行秦政法。何種國體是儒創?無實空論休自咵。二千年來空對空,附勢追權獨一家。莫言“半部”或“一部”,“聖”、“賢”齊動治了啥?順時可做和合事,“庸”難獨樹展風華!


崑崙139100429


宋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有形而上之道和形而下之用兩部分,一般人經世致用,用的是形而下的下半部分,形而上之道悟之者少!

道是本體,是清淨自在的空空大道,能生萬法,無形無相,本不生滅!悟之者得大自在,和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道體是本,器用為末!

不可本末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