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麥價因“疫”大跌 國內去庫存壓力不減

【核心提示】 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擴散,國際小麥價格普遍大幅下跌,機構預測本年度我國小麥進口量為400萬噸,儘管數量不大,但總體上也會使供需寬鬆的麥市更添壓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後國內小麥市場購銷恢復同比緩慢,基層市場購銷基本停滯。由於制粉企業糧源採購基本依賴於政策性糧源,國家小麥拍賣成交明顯好轉。但隨著疫情防控穩定向好,階段性供需偏緊局面緩和,近來政策性小麥拍賣成交量隨之下滑。3月18日,政策性小麥成交量為12.78萬噸,成交率4.12%,較2月19日的高點成交量下降10.02萬噸,成交率下滑3.51個百分點。

我國小麥市場整體供需格局較為寬鬆,政策性小麥庫存高企,去庫存壓力較大。受區域庫存分佈不均的影響,豫皖蘇三省庫存壓力明顯偏大,而冀魯兩省壓力則相對較輕。

國家政策性小麥庫存仍高企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小麥年產量已連續7年大於需求量,加上進口小麥的補充,2019年我國小麥期末庫存高達1.48億噸,庫銷比為114.84%,遠高於世界公認的40%合理水平。美國農業部3月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19/2020年度小麥期末庫存為2.8714億噸,中國佔52%。

近年,小麥口糧消費佔比呈逐年下降態勢。1993年至2019年26年間,主要糧食作物中小麥消費佔比由27.41%降至16.45%,下降了10.96個百分點。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9/2020年度國內小麥消費總量為12248萬噸,比上年度減少632萬噸;供求結餘量151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979萬噸。

據瞭解,截至3月中旬,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數量仍有9165萬噸,同比增加1920萬噸,由於部分地區庫存高企,倉容壓力較大。

政策性小麥銷售質價不佔優

3月18日,國家舉行政策性小麥競價交易,投放量為310.2萬噸,實際成交量為12.78萬噸,低於上期的19.8萬噸,也低於上月同期的23.54萬噸。

政策性小麥成交量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近期麵粉企業小麥到貨量增加,前期市場階段性偏緊的格局已經緩和;另一方面是下游產品需求不暢,企業開工率不高,廠家庫存消化速度緩慢。據瞭解,由於近期麵粉銷量下滑,部分制粉廠家被迫下調企業開機率。3月19日,華北面粉企業整體開工率為52%,周環比回落1個百分點,低於春節前4個百分點。

與當前流通市場小麥相比,政策性小麥在品質和價格上均不佔優勢。截至3月中旬,2014年至2016年產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仍有4470萬噸,佔臨儲小麥整體庫存的48.77%。尤其是2014年及2015年產小麥由於存儲時間較長,品質不高,銷售困難。如2月18日拍賣2014年產小麥投放量為91.02萬噸,成交量為1.02萬噸,成交率為1.12%;2015年產小麥投放量為98.8萬噸,成交量為2.98萬噸,成交率為3.02%;二者均遠遠低於平均成交率。

當前臨儲三等小麥拍賣底價1.145元/斤,二等1.165元/斤,一等1.185元/斤,加上出庫、運輸等相關費用,進廠成本與市場糧源相比也不佔優。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一等普通小麥主流進廠價2380~2410元/噸,政策性小麥一等品若按底價成交,加上相關費用,其進廠成本要比市場小麥價格明顯偏高。

據瞭解,當前可供麵粉廠大量使用的最低收購價小麥中,儲存時間最長的是2014年產小麥,並且2014年至2018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相同。

上年國家對2013年及以前產最低收購價小麥實施了降價銷售,出於加快“去庫存”“降成本”的考慮,在適當時機國家對存儲時間較長,尤其2014年產小麥銷售底價極有可能進一步下調。

儲備密集輪出增加階段供給

由於市場對後市小麥行情預期看淡,各級儲備小麥輪換出庫積極,尤其中央儲備糧電子交易平臺推出的專場拍賣更是密集頻繁,市場反映近期輪換小麥上市量明顯增加。

從各地儲備小麥輪換銷售情況看,輪出價格大多參考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價格,部分企業隨行就市價格略低於拍賣底價。制粉企業則也多是就近簽訂合同,成交狀況反倒比國家政策性小麥好得多。

3月17日,山東微山國家糧食儲備庫銷售2017年產小麥7632.65噸,實際成交4150.8噸,成交率為54.38%。3月18日,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委託銷售2018年產山東白麥9450噸,肇慶國家糧食儲備庫委託銷售2017年產小麥2499.97噸,均全部成交。

市場認為,由於新麥上市時間越來越近,加之市場對小麥價格看弱的心理有增無減,估計4月份各地儲備小麥輪換出庫仍將處於高峰期,短期政策性小麥拍賣成交或持續受到儲備輪換出庫的衝擊。

南北小麥去庫存壓力不均衡

初步統計,截至3月中旬,江蘇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數量1710萬噸,同比增加303萬噸;安徽地區2058萬噸,同比增加437萬噸;河南地區4149萬噸,同比增加800萬噸。蘇皖豫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庫存量佔比達86%,去庫存的壓力明顯偏重。

蘇皖豫三省不僅臨儲小麥庫存量整體偏高,而且2014年至2016年產小麥庫存也佔比偏大。如江蘇3月中旬2014年至2016年產小麥仍有611萬噸,佔該省臨儲庫存的35.73%;安徽2014年至2016年產小麥1055萬噸,佔該省臨儲庫存的51.26%。

河北、山東兩省庫存壓力相對較輕。一方面,兩省臨儲小麥庫存在國家臨儲小麥總庫存中佔比不大,且所存小麥基本為2016年以後產,存儲時間不長,質量較好;另一方面,兩省制粉企業集中,消化能力較強。

據統計,當前山東省有600家左右的制粉企業,佔全國總廠家數的19%左右,其年度消耗小麥總量接近1000萬噸,平均每個月要消耗將近80萬噸,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緩解去庫存的壓力。

進口麥或擠佔部分市場份額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擴散,金融市場不安情緒瀰漫,股市震盪驚心動魄,暴跌、熔斷頻頻上演,受此影響,國際小麥價格普遍出現大幅下跌。目前,俄羅斯小麥出口價格已連續6周下跌,烏克蘭小麥價格跌至去年10月份水平,美國小麥期貨價格更是觸及上年11月18日以來的低點。

據市場監測,近期美國軟紅冬小麥4月至5月船期進口到南方港口的一般關稅成本約2230元/噸,硬紅冬小麥一般關稅成本約2090元/噸,低於南方國產小麥價格260元/噸左右。

近日消息,中國進口商簽訂美國玉米和小麥購買協議,其中小麥(硬紅冬麥)34萬噸,這是中美兩國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的第一輪大型採購。另悉,2月份法國對中國出口12.2萬噸小麥,3月初法國還將對中國出口6.5萬噸小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3月份預計,2019/2020年度我國小麥進口量為400萬噸,比上月預測上調50萬噸,同比增加131萬噸。

市場反映,由於南方銷區麵粉企業開工率偏低,加之進口小麥使用比例提高,主產區小麥南下需求不暢。雖然進口小麥在國內總消費量中佔比較低,對國內市場整體難以形成衝擊,但一定程度上也時不時地會擠佔市場消費份額。

(原文刊登於2020年3月24日糧油市場報A03版)

國際麥價因“疫”大跌 國內去庫存壓力不減

糧油市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