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的記憶從來不會說謊

味覺的記憶從來不會說謊

上次說到“味覺記憶”,深得好友共鳴。如果將味覺記憶當做一個話題,它還真是見證時代的一個載體。我和老魏的童年是在70年代,自然會留下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印記。肉憑票供應,一個月人均二兩半,當時孩子想吃點肉,可以想象嘴能有多饞。吃不上肉的一個好處是,可以提高味覺的敏感性,催動你去尋找生活中有滋味的東西。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當年的飯店是國營食堂,想吃憑糧票,二兩糧票買一個小蒸饃。食堂的饃有一種淡淡的鹼香味,這是和家裡蒸饃的不同。家裡白麵是稀罕物,饃也多是紅薯面高粱面的,經常吃得胃裡冒酸水,嚐嚐食堂裡的鹼面饃就成了一種渴望。吃不上肉,就對沾點油腥的東西特別嚮往,記得門口街上有個素丸子湯店,兩角錢一碗,大冬天老遠能看到熱氣騰騰,能喝碗丸子湯就是一種奢侈。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儘管70年代還是計劃經濟,但小吃美味也並沒有徹底禁絕。南陽老城雞爪街口和南關戲院附近都有燒雞攤,傍晚時分風雨無阻,閃爍著誘人的馬燈光亮。新華酒樓的滷肉、工農路食堂的餛飩、閆天喜的餃子,在老魏我們的童年時代都是難得一去的排場地方。退而求其次,能隔段時間喝碗新華路老吊橋的燴乳豆腐、魏公橋的胡辣湯,已是有點家底很中產的感覺了。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童年的時光很慢,可以有大把時間琢磨吃。大點的孩子爬上老房屋簷洞掏鳥窩,捉的麻雀收拾乾淨點火烤著吃。夏天樹上有知了,洗出粘稠的麵筋,固定在細長的竹竿梢上,樹上的蟬翅膀粘上面筋,便掙脫不掉成了我們的盤中物。初秋時節蟋蟀趨燈,路燈下少不了捉蟋蟀的小夥伴們,蟋蟀去掉翅膀內臟,清水洗淨後只需油鹽上鍋炒,也是難得的過癮美味。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也許經歷過食物的稀缺,才更用心思研究對味道的把控。儘管老魏家有祖傳的魏氏牛肉醬製作技藝,但物質匱乏時代也只能湊過年,自己家族內做點多吃一個時段。反而童年的時光,更鍛鍊了老魏我們對食材的瞭解,和味道的相互激發。在我看來,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醬就是味頭,起的是激發食慾作用,易佰福黃牛肉醬、香菇醬、辣椒醬,起到的都是點將作用。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因為老魏懂得, 味覺的天性就是獵奇,吃不到的就是好的,經常吃的就會吃夠。無論是涼拌菜還是燙菜火鍋,無論是餃子麵條還是饅頭烙饃,無論是米飯蒸菜還是米線涼皮,各種各樣的主食,南北東西的風味,幾乎無一例外的可以用易佰福醬品來點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說醬品就是千家萬戶,不可或缺的人間煙火。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老魏常說,人們的味覺,儘管看不見摸不著,卻是一個生命中神一樣的存在。想想也是,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醬,在食物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畫龍點睛。因為,色香味形器,餐飲中的極大重點要素,最終還是要味道這個核心說了算。人的一生成長,味覺記憶如影相隨,不僅記憶人生,更見證時代。有了它,成長的回味就有了路徑,人生的故事就有了意義。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味觉的记忆从来不会说谎

CCTV主持人海霞人物訪談|魏保山:誠信,是企業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