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鎮精準推動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贏”

3月17日上午,黃澤鎮黨委書記金燕與相關工作人員一起來到浙江大明製冷科技有限公司,詳細瞭解企業復工復產後和即將整體搬遷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便及時幫忙溝通、解決。

據瞭解,在全市深化推進“兩手硬、兩戰贏”大抓落實暨“三個年”活動大會後,黃澤鎮迅速行動,以“拉滿弓、繃滿弦”的奮鬥姿態,擔當作為、大抓落實,針對復工復產普遍遇到的“用工難”問題,繼續助力企業內挖潛力,向機器要人、要生產力,通過深化智能製造、數字化改造,抓生產、提產能、搶時間,推動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贏”。

在黃澤鎮,“快人一步”復工場景的背後,源於一波又一波“機器換人”的推動。

雙鳥集團復工一個多月以來,第一季度訂單已排滿,正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在偌大的鏈條車間裡,記者看到一根根鋼筋被引入生產線的編鏈設備中,隨著有節奏的機械聲,一條環環相扣的鏈條吐了出來。這鏈條接著進入生產線上的焊接設備中,在終端出來的就是一條焊接好的完整鏈條,其間只有少量工人在操作。“這套自動化鏈條編焊生產線,既解決了技術工人緊缺問題,又提高了產品質量,原先一分鐘只能生產40環,現在能生產70環。”公司生產副總黃文勝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公司相繼投入7000餘萬元對鏈條車間、裝配車間、總裝車間、機械加工車間等進行智能化設備改造,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智能化改造,既是企業的主動作為,也是疫情下轉危為安的一條途徑。去年以來,浙江東星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引進50臺智能化機械設備,其中21臺已安裝完畢並全負荷生產,降低人工使用率50%。“疫情對我們的影響較小,企業復工以來,2個廠區已全部恢復生產,訂單已排到5月。”公司總經理王喜芹告訴記者,今年公司還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上馬更多自動、半自動化生產線,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智能化為基礎,促進生產和信息深度融合。

企業內挖潛力,政府外強服務。近年來,黃澤鎮加快構建園區企業智能化改造平臺,引進浦惠智造等專業信息工程服務公司,幫助企業設計數字化改造方案。今年計劃加強產業配套項目引進,解決企業產業鏈配套難題,同時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單位對園區整體形象進行改造提升。“危機中有機會,黃澤鎮將努力引導企業轉危為機,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提升,助推經濟轉型升級。”金燕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