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專訪豆粕ETF基金經理:供應減少驅動豆類資產價格上漲


近期,國內豆類資產表現亮眼,豆類期貨大幅上漲。華夏豆粕ETF基金經理榮膺3月23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大豆市場走強主要受南美港口關停預期影響,天氣因素對供應的實際影響暫未顯現。而下游生豬養殖復產進程啟動,或隨時拉起豆粕多頭行情。


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收盤,豆二、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均以4%的漲幅漲停,分別報3224元/噸、2915元/噸。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A股大豆指數表現明顯抗跌。個股中,北大荒漲停,農發種業、豐樂種業漲超2%。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基金漲5.32%,報1.029元,創上市以來新高。3月24日,豆類期貨繼續維持強勢。

“豆粕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原材料端出現供給不足。” 榮膺表示,現在海外運輸過來的大豆量每月在400萬噸左右,每週壓榨出來豆粕的量在110萬噸,而國內的豆粕需求在120萬噸-130萬噸/周。


大豆進口量偏低主要受大豆主產國港口關停影響。據報道,因受疫情影響,巴西桑托斯港裝卸工人決定從2020年3月18日停止活動至少14天。消息傳出後,分析師對巴西大豆出港預期發生巨大變化,從而影響了對豆類價格的判斷。此外,阿根廷也出現了類似的運輸延遲情況。“近年來,巴西大豆在我國進口中佔據的份額明顯提升,2017年為53%,2018年為75%,2019年為65%。” 榮膺說。


對於近期抬頭的天氣因素影響,榮膺表示,市場從去年開始出現厄爾尼諾天氣預期,但目前還沒有看到現實的減產跡象,主要是一種情緒上的擔憂而已。 此外,生豬養殖的復產速度將直接影響未來豆粕市場需求。“如果生豬復產加快的話,豆粕會迎來更多需求。”


據瞭解,華夏豆粕期貨ETF中豆粕期貨合約價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90%-110%,保證金之外的基金資產多數投資貨幣市場工具,目前規模整體5億元左右,相較上市初期,基金規模及投資者賬戶數量均實現了翻倍。


中國證券報專訪豆粕ETF基金經理:供應減少驅動豆類資產價格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