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酥餅——相如文君好酥餅,玄宗嘗後贊不絕

四川省梓潼縣有三絕:酥餅、鑲碗和片粉。其中,梓潼酥餅被列為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本文就來聊聊梓潼酥餅的前世今生。

梓潼酥餅,又叫“薄脆子”,是梓潼縣的傳統小吃。相傳漢代時梓潼人就開始製作酥餅,如今可考的關於酥餅的記載是在唐玄宗時期,距今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金樽美酒香酥餅,相如彈琴醉文君”——這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居於梓潼時,吟詩唱和的場景。

卓文君寡居回到卓家之後,對司馬相如生出情愫,兩人私奔後,曾經到如今的四川省梓潼縣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才子佳人,日日對酒吟詩,下酒的便有又香又酥的梓潼酥餅。

梓潼酥餅——相如文君好酥餅,玄宗嘗後贊不絕

酥餅曾是相如文君的下酒小吃

當然,這只是詩中所寫,至於二人當時吃的是不是如今的酥餅,我們無從得知。可以查證到的,是唐朝時玄宗皇帝十分喜愛梓潼酥餅,並將其定為了“貢餅”。

《長安客話》中記載了這一段故事——

“安史之亂”時,玄宗皇帝李隆基曾入川避難,後經梓潼回長安,曾在許州(如今梓潼縣有許州鎮)的上亭驛歇腳,許州地方官吏為了討好皇帝,獻上了薄脆與酥餅集合而成的小吃。李隆基嘗過後,對這種小吃讚不絕口。後來,這種酥餅就被上貢到了皇宮裡,成為“貢餅”。

梓潼酥餅——相如文君好酥餅,玄宗嘗後贊不絕

酥餅曾受到玄宗皇帝的稱讚

《長恨歌》中有一句“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據王灼所著的《碧雞漫志》,詩中所寫的“行宮”,就是許州的上亭驛,如今名為“上亭鋪”。由此可見,梓潼酥餅在唐朝時就已經有了,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

如今的梓潼酥餅,和當時相如和玄宗皇帝吃過的,到底是不是同樣的風味,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梓潼酥餅至今頗負盛名,自然有其道理。

梓潼酥餅因其發源於梓潼許州,又名“許州酥餅”。其色澤金黃,酥紋均勻,回味無窮。

梓潼酥餅——相如文君好酥餅,玄宗嘗後贊不絕

梓潼酥餅,色澤金黃

梓潼當地做酥餅,一般都選用小麥精粉,與菜籽油、芝麻、白糖等經過調和後製作而成。

傳統的梓潼酥餅是甜味的,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食品要求的提高,酥餅的口味也逐漸變得豐富,主要有檸檬、香蕉、奶香等味道,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歡。

梓潼酥餅雖為傳統小吃,但能在“網紅”美食日益盛行的今天,不僅堅守住了“梓潼三絕”之一的地位,更隨著市場的要求逐漸跟上了潮流的腳步,不得不說,是傳統與創新做到平衡的一個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