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種菜賺錢靠“品種”?按這三種思路博品種,今年賺錢機會更大

這幾年蔬菜種植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廣大的菜農朋友們從以前的“兩耳不聞田外事,一心只管自己菜”中瞬間釋放了出來,開始關注了市場動態,包括行情的變化,品種價格的差異等等。

正是這種關注,讓不少朋友發現在蔬菜整體供應充足甚至過剩的情況下,賺錢的機會往往在“選對”品種上。什麼是“選對”品種呢?就是在自己出菜的時間,恰好這個品種並非採收高峰期,價格相對會好很多。

因而現在菜農見面的口頭禪開始由“多少錢”到“種什麼”進行轉變了。不得不說,這種變化是一個非常積極與理性的信號,與之前的跟潮流、人種我種、一種一大片的做法相比有了巨大的進步。

然而如何“選對”品種又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管是誰都只有“賭”的本事,沒有“贏”的絕對。因為這當中既有區域氣候的情況、歷史的同期的價格變化、品種的發展形勢、農戶的種植習慣、地方政府的政策,還有更難以控制的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發生等等。

都說有“危”才有“機”,似乎當下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經歷了前段時間的封鎖、停滯、混亂之後,現在局勢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全國各地都迎來了春種的集中時期,於是“種什麼”就成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都說種菜賺錢靠“品種”?按這三種思路博品種,今年賺錢機會更大

那麼今年這種情況,究竟“種什麼”機會大呢?“博哪個品種”能賺錢呢?近日軍師拜訪了一些種植戶和批發商,跟他們深談,向他們取經,一方面瞭解當前整個行業的情況,另一方面希望從他們的觀察和操作中尋找一些端倪。

綜合起來,軍師有如下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借這個機會和大家探討探討,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1、不管什麼品種,種在地裡的比準備種的機會大

由於新冠疫情的情況,今年開春的蔬菜種植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不少時令產區都有推遲的情況,所以從春節到現在這一個時間段裡邊,蔬菜種植面積較往年同期是有減少的,估計比例在30%以上。

這其中又呈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大基地受到的影響大,小農戶影響較小,畢竟大基地被生產物資、工人復工等影響所困。第二種情況是瓜果類影響大,葉菜類影響小,因為葉菜生長週期短,恢復時間較快。

但是不管什麼品種,只要已經種在地裡邊的,賺錢的機會都會比準備要種的大得多,因為屆時能出貨的就只有那麼多了。如果現在準備種的話,你也種他也種,到時候出貨就會非常集中,結果不言而喻。

所以說“博品種”不如“博時間”,越是困難的時候,誰能夠克服困難,把蔬菜種下去,賺錢的機會就會更大。

都說種菜賺錢靠“品種”?按這三種思路博品種,今年賺錢機會更大

2、優質的品種比常規品種機會大

現在疫情基本接近尾聲,復工復產是主旋律,幾乎南方大部分蔬菜產區都可以同時進行生產,這是一個集中種植的時期,絕大部分蔬菜品種到時都會面臨集中上市的狀況。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蔬菜種植戶就要好好思考了,與其“搶時間”,不如“搶品質”,反正怎麼搶你都早不過別人種在地裡的蔬菜了,還不如靜下來,找品質較好的蔬菜品種,再操作不遲。

因為屆時如果蔬菜集中上市的話,一定是品質好的受歡迎,品質好的有出手,先不談能賺多少錢,至少不會爛在地裡,確保生存收回成本才是要務。尤其像一些瓜果類蔬菜,儘可能找到口感好的、大小均勻、外觀靚麗的品種,這樣機會才比較大。

所以說“博品種”不如“博品質”,這不但是考慮眼前大面積集中種植的情況,其實這也是未來蔬菜行業的發展大勢,是非常值得大家重視的。

都說種菜賺錢靠“品種”?按這三種思路博品種,今年賺錢機會更大

3、難種植人工多的品種比其它品種機會大

以前大家的方向是選擇容易種植的,可以大規模發展的,但現在這些品種都已經飽和,要想賺錢其實只能看“老天”。現在蔬菜行業的機會點已經走向“克服困難”的階段,對於一些種植上有難度的,相反才更加有機會。

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找工人也越來越困難,尤其是一些對技術對品質有要求的就更加難上加難,於是不少種菜的朋友都繞著走,生怕到時被累得半死。

其實你覺得難別人也是一樣,只有敢於面對,有能力克服困難的菜農朋友,才會迎來賺錢的機會。因為容易的事情往往只會惡性競爭,困難的事情才有可能獨享春景,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博品種”不如“博眼光”,與其在“種菜時爽賣菜時愁”,還不如改變一下,讓自己在“種菜時愁賣菜時爽”,相信只有到最後的“爽”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暢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