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樣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難”這句話的?

幸福一家人wjy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原話應該是“創業易,守成難”出自《資治通鑑·唐紀》,唐太宗和房玄齡,魏徵的一段對話。

打江山易,需要的環境,條件容易滿足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就歷朝歷代的經驗來看,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打江山易,是因為需要滿足的條件少,就比如秦末的農民起義,外部環境是秦朝暴政,大興土木,全國徵調了兩百萬人服勞役。丁男被甲,丁女轉輸,全國總共就兩千萬人口,生產幾乎就全面癱瘓了,百姓沒飯吃,生存成問題能不起來造反嗎?

秦始皇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這就能阻止百姓起兵嗎?百姓們砍斷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一樣可以造反,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並不需要去思考起義成功後怎麼辦,只要能推翻暴政的朝廷就可以了,所以古代農民起義早期,很容易產生一呼百應的效果,成本是非常低的。

而民間爆發農民起義,也可以看到朝廷本身是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或者是秦朝這樣的暴政,或是像明朝時期政治腐敗,秦朝的主力軍隊都在邊關守著,明朝軍隊荒於訓練,只要起義最初取得成功,起義就容易愈演愈烈,最後推翻腐朽王朝的統治,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秦末農民起義

所以打江山易主要是因為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在起義中有一個合適的口號也會吸引更多人追隨,比如推翻暴政,推翻腐朽政府,驅逐韃虜,反清復明等等,這些很容易讓人引起共鳴,感同身受,進而紛紛響應起義,群體運動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即便本身利益沒有被損害也有可能去參與,進而導致一個政權的崩潰。

守江山難,不是單靠一腔熱血就能完成

守江山難更好理解,打江山的時候只要考慮怎麼擊敗統治者就行了,但是打下了江山,就得考慮怎麼讓政權穩定,怎麼讓統治長久持續下去。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掃蕩了其他的軍閥,這之後就要開始考慮讓國家穩定,統治穩固了,這就需要先穩住自己的位置,功高震主的大臣該清理就得清理了,這還掌握好度,元朝殘餘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清除,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還得保證邊疆穩定,國家基本穩定了,就得考慮培養接班人。

朱元璋

經歷了戰亂,國家百廢待興,還得開科取士,要恢復生產,不然百姓在新王朝無法生存,早晚又有人要起義了。國庫沒錢了,打仗要錢,建設要錢,又得推行經濟政策,推行過程中,還不能讓大多數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要適當的給予社會福利,最關鍵的是這是一個持續不斷,沒有盡頭的過程,遇到賢明的君王還好,如果遇到昏君,暴君國家又懸了,守江山非常考驗統治者的綜合能力。

再比如清朝,至今都還不停的被黑,按當時的眼光來看,滿清是入侵者,所以入關之後,為了讓統治長久持續下去,統治者一邊鎮壓叛亂,一邊強調安撫漢人,順治皇帝親自去祭祀孔子,試圖將滿清塑造成為大明平定李自成叛亂的形象,表彰為大明殉國的大臣,為崇禎皇帝樹碑,加封,稱讚崇禎皇帝勵精圖治,開始嘗試使用漢官,而在民生政策,鞏固邊疆統治上,清朝統治者和其他朝代要操心的問題是一樣的。

順治皇帝

所以“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是很有道理的,打江山只要環境合適,自身也具備一定的實力,實行過程中運氣好一些,要成功並不困難,但是要守江山,這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推行政策就會涉及到軍事,經濟,外交等眾多的領域,而即便一些很小的細節不注意,可能都會引發一場危機,因此,守江山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足夠的,更多考驗的還是領導者的綜合能力。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我感覺正更像是一句勸諫之言。

  • “打江山易?”這句話跟開玩笑似的,沒見過哪個開國皇帝是真真的躺來的,不用我多說什麼,肯定大多數人更認可“打江山難”,所以這句話是相對而言的,只是強調了“守江山”的難度之大及重要性。

  • 有句話叫“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細細品味與“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有著那麼一絲聯繫。打江山好比兄弟共患難,腥風血雨一同闖過來,終於可以坐江山同富貴了,卻各懷鬼胎,爾虞我詐。

1.打江山心齊,守江山心散

打江山也能算是起義階段,這時候民心所向,大家齊心協力,反正不反抗就是等死,所以目標空前的一致,團結起來就很容易了。而守江山就不同了,大多數人都得看過宮鬥戲吧,皇子之間都打的不可開交,更別提讓外人跟你們齊心了。

2.打江山專,守江山廣

打江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著怎麼把本朝滅了,不用顧慮其他(相對而言,主要講的是目標),守江山就不同了,軍事、農業、百姓、文化等等方面,相對於打江山時要考慮的更多更多,而且不僅僅是安於現狀就可以,還要發展。

3.打江山毫無顧慮,守江山憂心忡忡

打江山好比一錘子買賣,基本上就是成與死,毫無牽掛,放手一搏往往更為勇猛。而守江山就不一樣了,貪圖享樂、驕奢淫逸暫且不說,得天天想著有沒有人像自己一樣去造反,想著有沒有人要害自己等等。


  • 我所知的“打江山易,守江山的”的代表可能就是隋朝了,看過隋唐相關影視劇的應該也都深有體會,楊堅得天下真的要比其他開國皇帝容易了一些,沒有那麼多的腥風血雨,守天下就不用多言了,40來年就玩兒完了。

  • 其實我感覺有點暴發戶的感覺似的,可能不太恰當,但是面對奢華的生活,好多人都是摟不住的,反正我要是發財了應該管不住自己。
  • 當今生活、工作也是一樣,考大學相對容易,可是大學期間真的學出點什麼真挺難;找個老婆還算容易,維持婚姻美滿就沒大麼簡單了;生個孩子也還算不困難,把娃撫養成才就沒那麼容易了。

所以啊,在艱苦的環境下能安穩生活,有了錢了卻不會過了,這難道不是悲哀嗎?


語留人


歷史上,有太多的史實證明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一、戰國末年,秦王嬴政只用了十年時間就滅掉了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國而統一了中國,然而,秦朝在治理國家時,橫徵暴斂、大興土木、嚴刑峻法等等,在民間流行著“苛政猛於虎”、“天下苦秦久矣”等等不滿情緒的表達,最終,天下百姓忍無可忍,紛紛揭竿而起,爆發了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緊接著,劉邦與項羽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滅掉了秦朝,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僅僅14年。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了長時間的混戰階段,北周重臣楊堅建立隋朝後僅用了8年時間就統一了中國。然後,隋煬帝犯了秦朝滅亡的老毛病又犯了,僅僅38年後 ,隋朝滅亡,被唐朝取代。

三、著名的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其軍隊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激起了極大的民憤,其大順政權只存在了42天,而李自成本人也只做了一天皇帝就匆匆逃離北京。

四、在古代,一個新政權的建立,如果不實施仁政,不讓百姓休養生息,這個政權註定了不會長久。縱觀古代社會政權存在長久的王朝,無一例外都是這樣做的,比如漢代有著名的“文景之治”、唐代有著名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等……




德馨先生


為什麼說打江山容易而守江山難呢?這首先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因為打江山的創業者具有一種很強危機感,他們在原有基礎從不滿足,而是在不斷挑戰自我,所以在東征西討的軍旅生涯不斷創造輝煌的業績。而守江山的守業者為什麼更難呢?因為此時此刻,心態與早期已經不同,守江山的人已經失去原來打江山的勇氣,只想守住自己手中的一切,懼怕任何變革和改變,所以發展的腳步就會放慢,這樣一頭雄師遲早就會變做了一頭肥豬,從壯志雄心創造歷史到貪婪享受抱殘守缺,這樣最終的結局就是自己把自己送到了屠宰場。


浦又京


很多人在打江山時方能顯出英雄本色,但是,當打下江山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守得住這份江山。如果說打江山更多的是需要勇猛與運氣,守江山就得有大格局,大氣度。因為打江山與守江山是人生兩種不同的境遇,也可以說是區別人格信仰的大考驗,分水嶺。所以,有人就不配守江山,對於他們來說,守江山太難了,完全掌控不住,越想守越亂了方寸,古往今來不乏其人其事,歎為觀止!所以,不少人仰望蒼穹,發自肺腑仰天長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呀!”


芳心高潔


打江山是為爭權奪利,招起貧困受難民眾,易齊心協力奮鬥甚至拼命易奪取江山。一但有了權,享了福會忘了為人民保權保利,忘了教育後代而變成多為己少為民往往會失去江山。

要保江山為人民利益,以正法嚴律真對每個人,特別是有權之人必須嚴以律己。


快樂在於發現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見字如意:打下江山容易,治理江山,守護江山苦難。

簡單剖析下:打江山的背景往往農民起義,至於農民爆發起義的原因則是朝政腐敗,民不聊生。這時有人揭竿而起,一呼百應,有了後面的打江山的局面。而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何嘗不是當朝的統治者的疏遠朝政活著暴虐無道呢,這就是說他沒能夠守好江山。

從佛學角度講,打江山和守江山是密不可分,無打江山的易,則無守江山的難,無守江山的難,亦無打江山的易,二者互為因果。

從概率學角度講,打江山大多是一兩代人的事,而守江山則是後面歷代皇帝的事,故而守江山的難度遠大於打江山的難度。也是我們俗稱的富不過三代。

從兵家角度講,打江山的時候,常伴瘟疫、饑荒、旱澇此為天時,朝政腐敗,疏於國事此為地利,民不聊生,起義軍民心所向此為人和。打江山佔了天時地利人和,而守江山正好反之,故而打江山易於守江山。

從成功學角度講,打江山者需要民心所向,必須嚴於律己,不成功變成仁,所以其能力、心性都得以錘鍊。而守江山者,生於富貴,不知居安思危,更要面對權力的諸多誘惑,迷了方向,失了本心,何談能力?故而打江山易而守江山難。

總之,既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豪邁,亦有秦傳二世,便可亡國的悲哀。天下大勢,分分合合,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未有暮色


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個人理解如下。

打江山並不易,所謂易只是相對守江山難而言。打江山時,天時已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往無前,齊心協力,在成功路上不瞻前顧後,思想高度統一與一致,成功概率相對高。

守江山難,難在:1.以打江山思維去守江山不一定是對的,比如大秦,打江山時用法家思想,守江山再用法家思想則太過暴政。所以守江山人轉變思維難上加難。2.守江山非一人千秋萬代,需一代一代傳承。所以在選擇繼任者問題就非常難,中國有句古代,富不過三代就充分說明守江山在代代傳承上難度非常大。3.守江山時競爭更大,對手無時無刻想取而代之。內部本身更是挑戰多多,大多數江山皆是從內部被攻破就是明證。

以上為本人認知,歡迎吐槽分享討論[玫瑰][玫瑰][祈禱][祈禱]





瘋傳子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我是這樣理解的:一、打江山易:可以說是大家志同道合的去做一件事情,大家可以同心協力,大家各司其職的朝著目標去,處於上升期,創造期。這樣有共同的目標,反而在一起很容易成功。

二、守江山難:到了守江山這個階段,說明目前是已經取得了事業的初步成就和成功,但是有一點成績很多人就急於想要享受,各種利益交織,慾望多,很容易內部就分崩離析。

階段不同,心態不同,造就這種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局面!


貴可春秋


打不容易,守更難。人的私慾根深蒂固,貪圖亨受是每個人的慾望,誰能無私?無權利的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