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地球是圓的嗎?還是我們被大氣層矇蔽了雙眼?

天下沒有高低貴賤


地球是圓的嗎 ?當然是圓的,要不咋叫地“球”呢。球一般都是描述圓形的球體。見下圖。


圖壹 球體比較:三大球和地球,地球不是嚴格的正圓形

地球太空拍攝的外形看起來是比較規整的圓球體,但拋去大氣和海洋,地球外形很不規整

人類發射衛星到太空,利用相機記錄下了地球的形狀,照片裡的地球看起來非常圓。這是因為拍攝的地球表面有大氣層的包裹,進入大氣層後,地球表面還有大約71%的海洋。因此,如果說矇蔽眼睛的話,大氣和海洋都有貢獻。



圖貳 地球太空拍攝的形狀3D圖

那麼,假如把地球表面的大氣和海洋像衣服一樣脫掉後,地球是啥樣呢?



圖叄 脫去大氣和海洋外衣的地球外形,是一個不規則的類圓球體(PS:本圖是軟件模擬構建的地球海拔高度差的冷暖圖,並非真實地球陸地外貌)

實際上,因為有高度差,去掉海洋的地球陸地外形是凹凸不平的。它是一個不規整的圓形球體,表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

這說明啥?就和人一樣,漂亮的外衣襯托著外形,地球因此呈現出美麗的藍色圓形球體。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表面大氣層有保護作用

行星的定義中規定行星必須是球體,地球是太陽系唯一表面有液態水的行星。

行星的定義是:一是必須圍繞恆星運轉,不能是衛星;二是質量必須足夠大,這樣可以通過自身引力使吸引氣體和塵埃形成圓球狀;三是運行軌道附近沒有其他物體。

所以,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是圓球體。這種圓當然不是正圓形,因為氣體層的存在,相機拍出來貌似非常圓。

地球是離太陽不遠的第三顆行星,也是迄今為止我們唯一知道的有生物居住的地方。

地球是一顆岩石和金屬組成的星球。球體有堅實而活躍的表面,有山脈,山谷,峽谷,平原等等。地球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是一個海洋行星。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而且,地球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一個表面有液態水的行星。

地球的大氣層主要由氮和氧組成,還有一些其他微量氣體。大氣層可以保護我們不受流星體的威脅,因為大部分流星體在撞擊地表之前就會因與大氣的摩擦產生高溫,燃燒殆盡。當然,如果流星體積巨大,就不會在大氣層中燒完,撞擊地球后會形成很大的坑。在地球上能找到一些流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隕石坑。



圖肆 巴林傑隕石坑(Barringer Meteor Crater),寬1264米,深174米,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東部

隕石的撞擊,也是目前比較認可的恐龍滅絕原因之一。流星速度極快,撞擊地球表面會破壞其表面形狀。除此之外,地球內部頻繁的地殼運動,也使地球無法保持嚴格的圓球形。

地球的結構

地球由四個主要層組成,從行星中心的一個內核開始,被外核、地幔和地殼包圍。

內核是一個由鐵和鎳金屬組成的固體球體,半徑約1221公里,那裡的溫度高達5400攝氏度。

圍繞著內核的是外核,這一層約有2300公里厚。在外核和地殼之間是地幔,是最厚的一層。這種熾熱、粘稠的熔岩混合物大約有2900公里厚。

最外層即地殼,在陸地上平均有30公里深。在海底地殼較薄,從海底延伸到地幔頂部約5公里。



圖伍 地球結構側面解剖圖

地球的全球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近70%,平均深度約4公里,含有地球97%的水。

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火山都隱藏在海洋之下。夏威夷的莫納基亞火山的山峰比珠穆朗瑪峰高很多。地球最長的山脈也在水下,位於北極和大西洋的底部。它的長度是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和喜馬拉雅山相加的四倍。



圖陸 海底的火山在噴發

總結

壹:地球是圓球體,但拋去海洋和大氣層能看出地球是不規則的圓球體。

貳:大氣層的存在,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宇宙射線、小行星威脅。尤其是隕石,在撞擊地球前已經燃燒殆盡。

叄:地球海洋裡有很多神秘的東西,但人類知道的很少,遠不如人類對太空的瞭解。而海洋和陸地一起使地球看起來更加美觀。


我是伊棋,漫話科學,茶話閒談,歡迎關注。


伊棋科學漫話


要說地球的大體還是圓的形狀,因為它有山有溝起犬的自燃形狀,要說地球的輪闊可以說是三圓四不圓的造形,那也得說是圓的形壯,因為它夠成了圓形的舉錯,不管地球有多少多棎的海溝都不能算地球的缺口,那為什麼這麼說呢?是水,泥卜了海溝為地球保持了平衡。同時也為地球泥卜了不多圓的缺現,從太空看地球就是圓的形壯,因為在大氣和水的矇蔽之下看起來就是圓圓的夠成,就象我們看月亮那樣的圓形一樣的圓。


咔優洛克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1]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並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規則橢圓球體,誇張地說,有點像“梨子”,稱之為“梨形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6378.137Km,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製作一個半徑為1米的地球儀,那麼赤道半徑僅僅比極半徑長了大約3毫米,憑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製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它做成規則球體。


智享豐泰


在當今社會,沒有人會說地球不是圓的,航天器發回來的圖像已經毫無疑問。大氣是透明的,雖然有折射現象但也沒有矇蔽到人們的兩眼。

古代人認為天圓地方是被人類自身的因素矇蔽了,因為科學技術水平低。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地球的瞭解不斷完善,得到的結論是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南北兩極有點不對稱的旋轉橢球體。

其實古代人也從很多方面認識到人類所在的大地不是平面的,而是球面的。

如看遠處使來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隨後見到船身,船身也是首見上部後見整個,說明船體有部分位於地平線以下。

還有就是站得高看得遠,也是在高處的地平線就更遠。如果是球面才會有這種情形出現,平面是不會有的。


古代人還會推算地球的體積,在春分日,在南北兩地分別測定正午太陽高度角,如果地面是平面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應該是相等的,而測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不相等的就已經說明地面是球面的,再通過兩地的距離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相差度數就能數出地球的半徑了。當然古代的測量設施比較簡漏,得到的數據不夠準確。不過正是當時測定的數據不準確,推數到的地球體積誤差很大,比真實的地球小很多,哥倫布才敢向西航行到亞洲,卻意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如果哥倫布知道歐洲到亞洲是現在的距離,以當時的條件打死他也不敢向西航行了。


秦三之地928


不是圓的難道是方的? 這問題問的好奇怪。大氣層能矇蔽我們的眼睛,那人造衛星呢?


老北京231


我是被你問蒙了😂😂地球是不是圓的,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


蝦米臉蛋


為了給你答案,我昨晚特意開著飛車去月球上給地球拍了個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