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想法、審美不一致的人,做不了朋友”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覺得要分情況說:

首先說說審美。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教育環境,生活閱歷都不盡相同,很難使每個人的審美一樣。所以每個人對事物的都有自己的看法。難道有人說,我覺得這個東西有點醜,而你卻不這麼認為,於是他倆就不能做朋友了嗎?我覺得只是看法不同但還是能作為朋友的,因為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

再來說說三觀。

我個人覺得三觀不合真的很難做朋友,因為每個人的思想經歷、感官完全都不相同,表面上看似上可以調和的個人偏好,其實是不可調和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

比如說,我能體諒你的感受,但你卻強迫我感同身受。比如還有一些人,他們擅長情感綁架,需要周圍每一個人認同他的感情,一言不合便惡語相向。還有些人總是要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說說我的感受,我覺得每個人都喜歡跟那種能讓自己感到輕鬆的人在一起,因為在這呢一個有壓力,人際關係複雜的社會中能找到確實不易。我們不得不承認,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就是會更快樂。

最後我想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想法的權利。審美,想法差異本身沒有錯,就算不同也可以成為朋友,但容忍不了朋友和自己審美和想法有差異,才沒辦法做朋友。


女萌娃成長記


隨時一口老血憋在心裡。

吃肯德基一百二百不心疼。

吃西餐三百五百不心疼⊙﹏⊙

買衣服三千四千不心疼。

啥衣服啊,靴子啊,貂啊,買買買無所謂。

我買兩本本東野圭吾,一本45元一本36元。

跟我急眼了,買那麼貴的幹啥啊,

盜版的15元兩個。花那個錢幹啥


稀風


我也如此認為,這是做不了朋友的。

首先就三觀來講,如果三觀不一樣,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可能會出現巨大的分歧。我舉一個我的例子,我喜歡看書,我認為看書可以增加我的學識和修養,也能帶來快樂。我身邊有的人對我說我是個書呆子,百無一用是書生。我覺得沒法交流。

然後就想法而言,我不喜歡聚會,我覺得一個月聚一兩次就可以了,節約錢又可以聯絡感情,我室友卻特別喜歡聚會,每週都要去,我不去,她說我不合群。

就審美而言,審美相同是迅速拉進彼此距離的捷徑。我喜歡詩詞,我朋友也喜歡。我喜歡胡歌,他喜歡朱一龍,他尊重我偶像,我尊重她偶像。我們喜歡的衣服也差不多,簡潔大方,喜歡的食物也很像。就算我不喜歡雞皮,她不喜歡金針菇,我們在點菜時也會替對方點上,我不喜歡沒關係,我尊重你的喜歡。以前我聽我朋友吐槽她說她想吃麵條,她朋友想吃餃子,意見不合,然後鬧僵了。


楊兒丟丟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你和他說話,一言不合就把你拉黑,一語不快就把你臭罵一頓,然後美其名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曾經我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人,不過還沒到把人拉黑,與人大罵這麼嚴重的地步,只是會在心裡給對方做上標記:三觀不同,不宜為友。

可是,如果你問我,我的三觀是怎樣的。

呃,容我想一想。

一時間好像我也說不太明白。

如果非要問我對人生的看法,我覺得:人生一世最重要的在於體驗,過程最重要,當然結果也很重要,但過程自己可以把握,結果只能留給時間來評判;做人做事要隨心率性,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自己的事情一團糟,說如何愛別人都是假的;人生最大的意義不是結婚生子,而是可以做一些超出世俗的事情,比如說寫出偉大的作品,比如說死後給這個世界留下些有價值的東西。

這就是我的三觀,正不正這個因人而異,至少我是按照這個標誌去為人處事的。

2.

關於三觀,網絡上給的解釋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括。

世界觀是你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但後面還有一句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

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層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個人的價值觀一單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就社會和群體而言,由於人員更替和環境的變化,社會或群體的價值觀念又是不斷變化著的。

總的來說就一句話: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每個人的三觀都各不相同,並且也會隨著所處環境變化而發生變化。

所以說三觀就像一個液態的物質,你把它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它就會呈現不同的形狀,一個人的三觀並非永恆不變的。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喜歡看《奇葩說》,節目上正反雙方就一個話題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方噼裡啪啦說了一通,你一聽,哇塞,有道理!趕緊拍手鼓掌

另一方又噼裡啪啦反駁了一通,你一聽,臥槽,又好有道理!跟著又鼓掌叫好

正反雙方辯來辯去,你發現自己的三觀也左右搖擺個不停。


贛州啊斌


三觀,在我們婚姻和交朋友方面確實很重要!

一:在交朋友方面我是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正因為朋友都是有共同語言,共同話題,性格相互吸引才能有緣走在一起成為人生中的朋友,如果興趣,愛好,想法,審美各方面都與之背道而馳,我寧可不交往,一個人獨來獨往,也不願為了某種目的而故意接觸成為虛情假意的朋友。

二:婚姻中三觀最為重要,正因為自己現在煎熬三觀不合的婚姻,所以特別能體會這種婚姻裡的痛苦與難熬,箇中的心酸只有自己明白。我不懂我說的問題是不是三觀,例如,一個愛乾淨愛收拾,一個特別愛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你說搞好家裡看著整齊心情會舒暢很多,而另一個罵罵咧咧的說就喜歡原來的樣子,一收拾了這樣東西找不到那樣找不到。再例如:一個說要趁著現在年輕孩子還沒有上大學趕緊掙多一點錢預防,順便養家讓全家過好一點,而另一個卻說,有得吃不捱餓就好了,實在城裡競爭壓力太大了,回老家,讓小孩也回去,反正家裡有田地,餓不死。再一個就是說大家努力一點,不要讓店裡生意沒得做,另一個卻說我只適合打工,不適合做老闆!在我認為這些問題都是我所認為的三觀。不懂你們怎麼認為三觀?



伊人物語離網


比如1.如果你買一件衣服覺得100塊很貴,而那個人買一件100塊的衣服覺得很丟人的話,那這肯定他們兩個絕對不會一起去逛街

2.如果這個人覺得穿燕尾服很漂亮,穿旗袍很美,而那個人覺得穿這些簡直就是奇裝異服,自然不會走到一起去

3.如果這個人覺得某件事在他心裡是公平正義的,而另個人卻自私的認為偏向了別人,那麼肯定也做不了朋友

所以我認為三觀想法審美不一樣的是做不了朋友的,最起碼不會深交,就算做朋友也只是表面的


多色彩虹


朋友,是一個高貴的稱號,是一個人一生都在尋找的另一個自己,有時它比姊妹父母還要親近,因為家人的存在是原生的緣,而不是你主動的挑選,而朋友的存在確是你親手定下的牽伴。幸運的人,一生會遇見很多好朋友,而那些內心相對比較封閉的人,最差也有一二個知己吧?

好朋友有很多種:工作上的良師益友,不同級層的老同學,興趣相投的圈中伴,共築事業的合夥合作人,這些人大多不會跟你三觀完全一致,有些甚至連最基本的人性本質真善美都不盡相同,但你們仍然會成為很好的朋友,因為人類社會本就是個群體社會,有人類大家庭之說,如果你要行走江湖,踏入社會,甚至你只宅在家中與網絡為伴,你都離不開朋友這個圈子。人本生就是個孤獨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想,雖然這世界上有70多億顆靈魂,但與你三觀,想法,審美百分百完全一致的靈魂伴侶是無法遇見的,所以我們也不必強求我們的朋友一定要三觀相同,愛恨一致,如果大家成了好朋友,在生活中一方有難時伸一下援手,在對方思想上有煩惱時給一點安慰,對共同感興趣的事物有一些相同的價值觀,這樣的朋友就很合格了,也是很完美的緣分。古有伯牙絕弦之說,但伯牙與鍾子之間並不能與朋友身份相伴,而屬知音難覓之慕,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不是這樣的關係,有人認為朋友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其實這是江湖義氣,也稱酒肉朋友,夫妻相伴都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的事,你去要求朋友做到,這就當酒話吧。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稱作朋友的那個人聽我說;我們不必一定要三觀一致,你喜歡你的法拉力,我獨愛腳踏車,你認為做人一定要放眼世界,掙大錢,搏成功做人生贏家,而我只想經營好自己的小家,與愛的人平平淡淡過好一生。美醜善惡自有人性底線,個人守好底線,在此基礎上升華我們的友誼,做個互有個性,互有良知,互相幫助,互相進步的好朋友,人與人交往能到達這樣的境界,我認為就不枉稱愧對朋友這個稱呼了。





遠方的夢境


這個問題, 三觀的面很大但不合的體驗就是,很煎熬,讓人很沮喪,甚至一度會對愛情產生懷疑,質疑在一起到底為了什麼。

首先,能走到一起,必然是因為倆人之間有能相互吸引的東西,可以是相互看對眼,也可以是互相贊同,相互有好奇感。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沒有完全契合的兩個人,兩人在相處過程中,總會有摩擦,這個時候,就會有爭執,甚至爭吵。

如果三觀合適,那達成共識,相互理解並且做出妥協還是一件能夠辦到的事兒。並且,這些摩擦會讓兩人有更深入的瞭解,從而真正的共同成長,共同經歷。

但是,如果三觀不合,那就是萬惡之源,分手的導火索。三觀不合,基本都是其中一方用隱忍,來換取短暫的和平共處。然而這種隱忍會越積越多,到了後面,甚至於都知道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連去吵架的心情都沒有,讓人深深的懷疑自己,懷疑愛情,甚至於火山噴發,出軌劈腿也是一個念想間的事兒。

當然也並不是說,發現了這種裂痕沒有去積極的處理,而是,從發現這些問題到最終的放棄爭執,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解決,當最終都因為觀念上的不一致,無法達成一致的看法。甚至,有時雙方會為了無法說服對方,放棄說服,用沉默去換取短暫的和睦。

不得不說,兩個人即便肉體在一起,但是心卻越走越遠,是一種深深的悲哀。而我自己上一段感情,也是因為這樣:從最開始以為對方就是自己一直以來所追尋的真愛、真正懂我的那個人;到經歷過戀愛,以及生活中的波折以後才發現,當初自己看到的,只是她的冰山一角,很多其實兩人並不合適的細節,在當時被愛情、以及荷爾蒙衝昏了頭腦的我給生生忽略了;以至於後來懷疑我和ex是否是假性親密關係。最終,這段感情隨風而逝,只在心中留下了累累的傷痕。

江山難改,本性難移。

有些觀念上,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來糾正,去認識,具有可塑性。然而總有那麼些觀念,無論經歷了再多,也很難有所改變。

我想,這也是所謂的,不要去試圖改變一個人的其中一個原因吧,因為,我們有時候連改變自己都沒辦法做到。

在戀愛中遇到這種事兒,其實很正常。在乎底線的觀念上,沒有妥協的餘地,該分就分,長痛不如短痛,鈍刀子割肉才是最致命的。如果僅僅是因為某些眼界或者其他方面所帶來的觀念分歧,其實可以兩人一起努力,達到共識的。

感情的事兒,沒有固定的答案,一切,全在於兩人如何去經營這段感情。只願,在回首的時候,不後悔。

想法和審美不一樣在一起真的很難受,即使做朋友了,也不長久。這是我的看法。



曉陽的vlog


朋友是啥?朋友是人生旅途可以一起並行的人和人,理想情況下最好還能相互出主意,相互慰藉安撫心靈,相互提供金錢和人脈上的幫助。

“三觀、想法、審美”這三點都不一致……恕我45°仰望天空,稍微想象了一下:這朋友處得怕是非常憋屈啊。

所謂人生旅途,我就拿“旅行”假設做個例子🌰吧。

首先,三觀不同,意味著你倆生而為人的目標和準則不同。比方你倆一起在意大利玩,你想看異域風景追味羅馬古蹟;他帶了50萬人民幣想購物,買一堆國內特貴的奢侈品。你倆在酒店會用APP檢索啥?一個人搜風景,一個人搜名品店唄!然後原本比如20天的旅行,一半時間看風景一半時間逛商店,刨去往返路程不說,相當於每人只享受了10天。生命縮短一半,倆人都憋屈,恐怕還無法交換彼此體驗達成的喜悅感。你說那就分開旅行,都不一起走了,那朋友兩字的月月同行意義在哪呢?可見,三觀不同,難以為朋。

第二正好說說“友”,想法不同,還能時刻站在同一陣營嗎?想法都不一樣,如何真心並長期互相幫助呢?若有也就一兩次。比方旅行時看見路邊丈夫打老婆,朋友令狐沖附體,堅持上前用拳頭教訓那個丈夫,我嚇到腿軟覺得自保為上安全第一。然後怎麼樣?要麼我為了友情豁出去幫他打,打不打得贏看天意,至少二打一;要麼我死死抱著他的腰,直到他身上的令狐沖之魂退下。結果他覺得我是懦夫,我覺得他是莽夫,彼此默默許下不跟對方在馬路上走的心願。

不同的想法多了,消磨友情,朋友之間的互助遲早變成負累。

“審美”不同最好說,無非一人覺得美的一人覺得醜。兩人自駕遊,你喜歡古典音樂,他在車裡循環🔁放鳳凰傳奇,聽多了是不是想開窗遁走?美,是服務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感的享受,審美不同必然會帶來同行過程中五感的各種不佳體驗,非常反人類,試問這樣的朋友還處著幹嘛?

審美不同只有一個情況不會打架,就是找老公或老婆的時候。心中一定暗喜:“丫的肯定不會跟我搶人,太有安全感啦。”但朋友若是讓你寫篇文章歌頌TA伴侶有多美的時候……哈哈😃自己體會。

總之,我說的朋友是真朋友前提下,不是點頭之交互相認識那種。能做朋友的,要彼此可獲得愉悅感和支持度。“三觀、想法、審美”都不一致,兩人走不到一塊兒,更別提支持和幫助了。



的士司機BMW


三觀不同,不必為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想法不同,選擇自然也會不一樣,

大樹有大樹的壯觀之態,

小草有小草的柔韌之美,

兩者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展現的方式不同,

鷹有鷹的志向,雀有雀的歡喜,

即便同是高空,也是各不打擾。

人心不同,不必同行,

你的環境往往會決定你的圈子,

虎有虎的威風,狼有狼的心眼,

不同的地方有著不一樣的特色,

三觀不同,沒法產生共鳴,

沒有相同的觀念,沒法達到統一;

沒有相同的志向,很難完成溝通,

選擇,來自於人心深處的抉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是三觀不同,看法不一樣罷了。

關係好不好,不是付出多不多,

而是在於能否達到心靈的溝通,

感情,它從不是簡單的加減法,

相處時間的長久,並不能代表感情深淺,

三觀不同的,日日相見也未必無話不說;

三觀相合的,僅僅兩三面便能親密無間;

最好的感情,就是在一起的取長補短,

各自削去一半的個性,

彼此磨合,彼此承擔,共同成長!

人與人之間,相遇那點緣分,

而相處,則是要看相互之間的理解,

相熟的人至少會有一個共同點,

這樣才能把兩個人聯繫在一起,

若是話不投機,半句也算多;

若是志趣相同,則無話不談,

人的三觀不同,早晚會形成陌路,

不要急於討好誰,不要過分依賴誰,

人生本就是有得也有失的,

不用去委屈自己,也不必迎合他人,

你總就會遇到一個與你剛好契合的人,

能彼此共享快樂,也能一同迎接未來。

一輩子不長,請好好珍惜,

你的時間很貴,別浪費在不該的地方,

與其去嘆息已經失去的,

還不如努力地去充實自己,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當你越優秀時,你便能吸引更好的人,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你的付出會默默為你贏得更多的可能性。

人這一生,缺的不是朋友,

而是能互相慰藉內心深處的知己,

吃喝玩樂只是一時的享樂,

能同甘共苦的更是要珍惜,

活在當下,好好去善待他人,

能感染你的內心,同你共進退的人,

或許他一直在你身邊,只是你還沒發現,

做一個正能量的人,不僅可以接收,

還能向世界去傳達自己的能量,

改變世界就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