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印度為何總是“血流成河”?閃傳姜天鵬解讀印度市場

近14億人口象徵的龐大用戶規模、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相鄰的地緣位置……種種要素相疊加幾乎使得印度成為了中國企業和創業者出海征戰的首選地之一。

但這看似擁有巨大潛力的印度市場究竟如何?出海印度是否如想象中那樣簡單?

3月12日晚,在由赤子城科技、華為雲、白鯨出海聯合主辦的出海沙龍“出海戰疫大變局:2020年出海行業的危與機”直播活動中,閃傳創始人姜天鵬分享了他眼中的印度市場。

出海印度為何總是“血流成河”?閃傳姜天鵬解讀印度市場

2012年,姜天鵬創建了閃傳,曾以不到6分錢的單個用戶成本收穫了過億用戶,目前公司產品已擁有10億全球用戶,而印度是閃傳的主戰場之一。

姜天鵬在當天的分享中提到,被行業普遍認可的“時光機理論”在印度並不適用,因為當下的印度正呈現出與美國、中國所不同的市場發展狀態。他從收入水平、支付環境、語言文化、發展特徵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同時回答了一個問題——中國出海軍團出征印度為何總是“血流成河”?

市場規模:印度=墨西哥+菲律賓?

要進軍一個市場,首先要認清這個市場的基本面貌。吳曉波曾用“水大魚大”來形容中國市場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十分豐裕。(從供給側來看,中國是生產力旺盛的世界工廠;從需求側來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超強。)

很多人認為印度市場與中國有高度的相似性,那麼“水大魚大”是否同樣能夠概括如今的印度市場呢?姜天鵬的結論是不能。

他引用印度連續創業者Kunal的觀點,指出,印度和中國唯一相似的只有人口,別無其他。而由於市場特性的巨大差異,“時光機理論”在印度可能並不適用。

首要的原因是,人口規模並不等同於相同體量的消費群體。

姜天鵬表示,根據人均年收入,印度人口可以分為3類,India1、India2、India3。人均年收入在8800美元以上的人口約有1.1億,在3000美元以上的約有1億。

出海印度為何總是“血流成河”?閃傳姜天鵬解讀印度市場

這意味著,在有著14億人口的印度,實際上擁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僅有約2億人。從消費群體的規模和收入來看,印度相當於一個墨西哥市場和一個菲律賓市場。

關於印度的貧富差距和社會階層的分明,姜天鵬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在印度的星巴克,菜單上只有英文,因為在當地,只有擅長英文的精英階層才會到星巴克消費。

支付發展:時間摺疊的“後支付時代”

除了人口和消費力,數字支付的發展情況也是出海公司衡量市場時繞不開的一個維度。

在姜天鵬看來,移動支付是移動時代區別於PC時代的最大“變量”。在PC時代,廣告為主的變現模式造就了“流量為王”的現象。但移動支付讓商業項目與用戶直接交易成為了可能,也使“流量為王”延伸為“交易為王”。

現階段,“交易為王”也是印度市場的特徵之一。遊戲的內購模式,直播的充值打賞,社交、視頻、音頻等產品的會員訂閱,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更加體現了“交易為王”的時代特徵。

而由於UPI的存在,印度的移動支付直接進入了“後支付時代”。

UPI,統一支付接口,是印度國家支付公司發起的支付系統。由於支付的最基礎設施直接由國家主導,印度支付領域的商業公司要越過“支付寶”時代,進入“信用”和“互金”時代。

這也體現了印度市場相較於中、美市場的又一個不同特徵——時間摺疊。

出海印度為何總是“血流成河”?閃傳姜天鵬解讀印度市場

在中美,無論是主流媒介,社交娛樂載體,還是支付方式,基本經歷了相對線性的發展更迭過程,但許多產業的發展在印度則出現了一定的錯亂和重疊,而沒有充分經歷“萌芽-發展-壯大-沒落”幾個週期,姜天鵬將這種現象稱為“時間摺疊”。

這也是“時光機理論”在印度一定程度上失效的原因之一。

方言之惑:出海印度的又一個“坑“

印度市場的特殊性和複雜體現在方方面面,對於出海印度的互聯網產品來說,方言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點。

姜天鵬介紹,在印度,方言種類接近兩萬種,被官方承認的母語也有上百種。畢馬威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稱,2016年印度有2.34億方言網民,1.75億英語用戶。預計2016年至2021年期間,10個新增互聯網用戶中有9個將使用當地方言。

可以說,讓所有世界級互聯網公司都心心念唸的“下一個十億互聯網用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印度的方言用戶。

此外,印度方言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和中國各地方言“字相同、讀音不同”的情況不同,印度的方言是“音不同、字也不同”。這就給許多出海印度的產品帶來了更多麻煩。

最後,基於對當地市場的觀察和理解,姜天鵬這樣總結印度的產業特徵:

  • 工業化沒有充分發展,中產缺失,消費能力有限
  • 沒有工業化時代的洗禮,沒有效率觀念,缺失守信守時的工商文明素質
  • 沒有經歷完整的PC時代,直接進入移動時代,對互聯網文化不夠熟悉
  • 支付的最基礎設施由直接國家主導,直接進入“後支付時代”
  • 經濟落後,但版權保護、個人權利、勞動者權益等方面的法律體系相對完善

印度市場這些種種區別於中國市場、美國市場的地方,加上文化背景、語言方面的差異,構成了“征服者”們所可能踩下的一個個“坑”。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裡將依舊是全球資本湧入的熱土,是巨頭和創業者都想搶佔的新興市場之一。

對躍躍欲試地想要拿下這塊必爭之地的中國出海軍團來說,需要充分認識、理解印度市場。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有效複製已驗證的“中國打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