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經常習慣一個人獨來獨往,這樣的人有出息嗎?

麟州鄉土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受很多東西影響。

就像一盤菜好不好吃由所用的菜以及所加的調料決定,不能因為沒放鹽就斷定這盤菜鐵定不好吃吧?

況且獨來獨往可能都不算是影響因素之一。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斷定,獨來獨往的人一定沒出息。

目前,我們能確定的就是,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

換句話說,開朗健談的人有他的成功秘訣,獨來獨往的人也有自己的成功秘訣。

下面我將對於為什麼現在人大多認為獨來獨往的人一定沒出息,以及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獨來獨往的人而且混得不錯的人進行詳細描寫。

我們被灌輸的是喜歡走出幕後的成功人士的經驗

成功人士也分為兩種,一種經常在外面“站臺”,一種則喜歡“自娛自樂”。

從這句話來看,大家應該知道我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了。

俗話說,眼見為實。

所以,喜歡從辦公室走出來,到大眾視野裡的成功人士們就是大多人對於成功人士的印象。

他們認為只有像這樣的人最終才有可能混得好、成功,其餘的只能是普通人。

到這裡,人們不看好獨來獨往的人也就明瞭了。

因為這些經常出來做演講、節目的成功者雖說很多方面還是不一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開朗健談、能說會道。

這些人分享的成功經驗聽多了,難免會讓人產生“開放即成功”的想法。

而且就算有人質疑自己這種想法,自己也能舉這些成功人士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然後問他能不能舉出反例來。

如果他找不出來,“開放即成功”的擁護者中有多了一名忠實的信徒。

但這明顯是一種不全面的想法,因為還有很多成功人士並不喜歡出來和人打交道。

舉個例子吧。

舉下“兩馬”的例子,即馬雲和馬化騰。

“兩馬”目前在國內是那種炙手可熱的人物,雖說大家都認可兩個人的成功,但是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像馬雲這樣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因為馬雲比馬化騰健談的多,經常出現於各類演講等公眾場合裡,但馬化騰不一樣,他就很少出來做什麼活動,更像一個專心搞研究的,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獨來獨往的人”。

獨來獨往的人也有他通往成功的方法,不要有什麼瞧不起的看法。

還有哪些獨來獨往的成功人士呢

巴菲特——價值投資教父。

扎克伯格——美國社交媒體的顛覆者。

很多專心搞研究、寫作、搞藝術的人也都是獨來獨往的人。

所以,獨來獨往也能有出息。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進行指教、交流。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