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青松育兒,讓育兒更輕鬆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B面


紀錄片《零零後》中,導演藏下了一顆彩蛋,他給更多普通家長留下的一份“非標準答案”。

當孩子沒有天賦,甚至有明顯短板,可能歸於平凡時,成人可以做什麼?


片中池亦洋的故事,給9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這是池亦洋在影片第一個鏡頭,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犟得像頭牛......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池亦洋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很多家長控訴他,希望能開除他,以免影響自己家的孩子。


上了小學,他學習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因為著急,晚上還會偷偷的哭。


可惜,父母不瞭解他的痛苦,老師又只追求結果。


“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一次家庭作業不會做,池亦洋的情緒徹底崩潰了。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深刻地感受到了“無能為力”的痛苦。


他不突出,沒有過人之處,可以說,他是平凡的。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中學階段,池亦洋加入到橄欖球隊,這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力量運動,池亦洋身上無限的精力找到了發揮之地。


他有了自己熱愛的東西,他開始在某個地方,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


當畫面切換到池亦洋小時候稚嫩地唱著國歌的場景,我們才發現,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最適合自己的樣子!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談不上優秀,還特別調皮。他順利地長大,沒有走偏,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很大程度上,源於幼兒園裡有個不一樣的大李老師。


大李老師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他對事情充滿激情,對於喜歡的事情,能夠堅持下去,對於自己,也有清晰的認識。


大李老師對池亦洋有著“廣角認識”,她能看到池亦洋身上的B面,那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同時,老師也沒有放棄他,沒有在他身上添加一個“壞孩子”的標籤。


每個父母都可以像“大李老師”,不只能看到孩子的表面,還能看到孩子的B面。大多數人認為不行的地方,換種角度,也許是他優秀和突出的地方。


這樣的話,就不會糾結於孩子平凡、甚至是平庸的地方,更會看見孩子身上的不凡之處。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生活需要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之前,抖音上有一位有700萬粉絲的媽媽,她的一條“關於孩子平凡”的視頻刷屏。


視頻的內容如下:

小叔家有兩個孩子。

女孩8歲,畫畫特別好。

男孩5歲,數數能從1數到1000。

我兒子就在旁邊看他倆表演。


看完以後,我老公就說:來,走了兒子!去滑滑梯

我當時就覺得,我老公真的特別牛,是一個特別偉大的父親。

我老公在面對兒子的平庸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那種從容和不屑、那種無所謂。

看完視頻,我很受觸動,因為這樣的爸爸實在是太少見了。

他能敏銳地感知到孩子的尷尬,也能以一種輕鬆的方式給孩子帶來新的快樂。


這只是極少豁達的父母,能夠在行動中,接受孩子的平凡!


大多數的家長,都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自己家的孩子,一個是“別人家的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會在自己強大的落差感面前妥協,在不斷對比中,給孩子施加很多壓力。在當前的應試教育環境之下,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不平凡之處。


但是,作家劉繼榮說過:

“這個世界需要英雄,但是,也需要有人在英雄路過時,能坐在路邊鼓掌……”

她也有一個平凡的女兒,中等成績,因為成績排名總是23名,被人贈送“雅號”——23號。女兒夢想成為幼兒園老師,或者是一個家庭婦女,沒有特殊的才藝。


但是,她善良、懂得照顧別人,是班上最有人緣的孩子,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

老師評價說:“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普通,可是做人,實在很優秀!”

這世間有很多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裡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快樂,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能在普通的日子裡,熱愛生活、又不甘於平庸、積極向上,即使沒有成為“不平凡的人”,又何妨不可以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呢?


坐在路邊鼓掌,也許就是她/他適合的樣子。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生命本身需要熱愛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和兒子討論過“平凡”的話題。

龍應臺對此說了一段話,也許可以給更多的父母不一樣的思考。


“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中,什麼樣的工作能夠讓你快樂?

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會綁架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忍你去充分地體驗生活,你就可能是比較快樂的。”


我想,她的話中的“意義”是指自己所做的事情能給內心帶來愉悅,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心中所愛。


生命本身需要熱愛,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最終才能內化成自己的信仰,才不會輕易放棄生活,甚至是生命。


對於孩子來說,找到生命的意義,需要從小開始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而這種東西,需要父母的引導、支持、追尋。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① 家長熱情的回應就是最好的支持

知乎上有個暖心的話題“三歲的兒子說長大了想當灑水車司機,作為家長我該做點什麼來支持他的小理想?”


有一個答主說:“家長熱情的回應就是最好的支持。”


因為家長每一次熱情的回應,能給孩子信心和熱情去探索新事物。慢慢地,孩子就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會把某些品質和技能當成自己成長進步的動力。


更加重要的是,孩子會越來越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長大後想做什麼。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② 提供適宜的物質條件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父母為孩子提供適宜的物質條件。


喜歡畫畫,就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繪畫工具;喜歡挖土機,就給孩子提供相關的玩具、繪本;利用網絡,找到與孩子當下興趣相關的東西......和孩子一起,成為一個探索者和求知者。


小時候,孩子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像是一顆小種子紮在心裡,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在心中生根發芽!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③ 體驗真實生活

未來,是一個高度連接的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會逐漸取代很多的崗位,可能連銀行櫃員也在慢慢地失去他的價值,富士康用機器人取代人工,麥肯錫在招聘的時候,越來越傾向於人文、藝術領域。


可見,未來的人才,需要對生活有更多的體驗和創造,並且成為一個具有創造與幸福感的人。這些也許就來源小時候一次真實的生活體驗。


畢竟,“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寫在最後


電影《返老還童》中有一段臺詞,想送給所有的孩子和父母。


希望孩子能成為這樣的人,希望爸爸媽媽能放下更多的要求,給孩子機會讓他們成長為合適自己的人。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體驗從未有過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氣重頭再來。


他真的長大了,長成了適合自己的樣子


一個討論: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嗎?為什麼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中討論!!


更多閱讀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