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華山許多傳說已風揚華夏,家喻戶曉。曠世獨尊的西嶽華山,源遠流長,五峰衍生36峰72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一個象徵。


歷代高賢大德雲集,神話傳說故事俯仰皆是,它尊嚴、神奇、亙古、奧秘,數千年來,由它演繹出來的一串串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引人入勝。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巨靈劈山丨


華山蒼龍嶺至將軍石,可以觀賞東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巨人左手掌的仙人崖。此便是陝西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


相傳在遠古時,黃河東岸的首陽山(今山西中條山)和黃河西岸的太華山十一條山巒。那時,這裡氣候溫潤,山上鬱郁蒼蒼,白雲繚繞:山下良田無際,炊煙裊裊,人們過著安寧的日子。


有一年的三月三日,忽然一聲巨響, 洶湧的洪水,很快淹沒了良田、村舍,大地一下子變成了水鄉澤國。


原來這一年王母娘娘舉辦蟠桃會,老壽星多喝了兩盅,一不小心,手裡玉蠱一斜,瓊漿撒下天庭,立刻變成了人間橫禍。


人們的怨氣衝進主宰西方十二萬裡天地的白帝少昊那裡。白帝趕緊向玉帝稟明此事。玉帝大驚,即傳旨給巨靈仙要他下凡人間,立即排除這一禍事。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巨靈仙頭如笆頭,眼似銅鈴,腳大十圍,渾身是勁。他落下雲頭來到華山的危崖下,一隻手遮在額頭向東眺望,觀察片刻,就一縮身擠入大山之間,只見他,左手一拳,右腳一蹬,使盡全力,將身一展,只聽見一聲巨響,山開地裂。


頃刻間,百尺高的黃浪,如離弦之箭,向東噴射而去,抬頭看華山, 已被推進秦嶺之中,回頭望首陽,已在波濤之北。


這時,屹立在水浪中的巨靈仙望著咆哮東去之水,長舒一口氣,哈哈大笑,遂駕彩雲向西而去。


巨靈仙雖然走了,但他那隻仙掌卻深深地印在了巍巍華山東峰的絕壁之上,給西嶽華山增添了一幅神奇無比的勝景。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公主修道隱塵亂丨


漢元帝劉爽的女兒南陽公主嫁王鹹為妻,時外戚王莽執掌朝政大權,公主見國危勢亂,勸王鹹獨善其身,遠離塵囂,以避離亂之苦。


王鹹執意不肯,公主便獨自離開宮廷,來到華山白雲峰隱居修行,一年後修煉成真,便駕鶴乘雲而去。


王鹹在明爭暗鬥的朝廷裡吃盡苦頭,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來華山尋找公主,在樵夫的指點下,於白雲峰北嶺頭上找到公主繡花鞋,俯身去撿,鞋已化為石,於是人們就把公主遺鞋的地方叫駕鶴嶺,把白雲峰稱公主峰。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無根樹丨


在中峰玉女祠南,龜石上有石砌洞龕一座,其頂雖無土無水,然獨生一鬆,樹幹扭曲多姿,遊人覓其周遭,均不見根生何處,故謂之“無根樹”。昔視作神物,為其焚香者頗眾,以求獲福。


唐顧況有詩云:“遙知玉女窗前樹,不是仙人不得攀。”此樹枯死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今僅存枯樹,然其態猶可一賞。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吹簫引鳳丨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臺,名叫鳳台。


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


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


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台之右。


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


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


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為紀念蕭史弄玉,後人在華山明星崖修建了“引鳳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


這段奇事,《東周列國志》上有“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的詳細記載。

  

吹簫引鳳,隨鳳而去,達到仙境,後世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歌誦這段佳話。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樂府詩《鳳台曲》: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迎。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劈山救母丨


相傳書生劉彥昌上京趕考,聞聽華山三聖母十分靈驗,便抽籤問前程。他虔誠地連抽三籤都是白板,無一靈驗。


劉彥昌氣極,提詩粉壁牆曬笑三聖母。三聖母聞訊用雷雨懲罰他。後又惜他才貌雙全,隨與他結為夫妻。

二郎神楊戩得知妹妹三聖母私配凡夫,違犯天條,便把三聖母擒來壓在華山下。


三聖母生下了個兒子叫沉香,長大後拜師呂祖學藝。神功學成,便找楊戩尋仇。


經過一場生死大戰,舅父楊戩敗北。沉香揮巨斧力劈華山,救出孃親。至此,劉彥昌、三聖母和兒子沉香終得團圓。


秦腔《劈山救母》和京劇《寶蓮燈》演唱的就是這個神話故事。至今華山西峰有斧劈石,毛女洞隔溪石壁有劉彥昌隱居的劉璽臺,沉香喊娘大哭的孝子峰。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韓愈投書丨


唐時學士韓愈因阻唐皇迎佛骨被貶,心情不爽,便想遊華山解憂。八仙中的韓湘子神助他登上了華山。


韓愈遊歷了中峰、東峰、南峰、西峰後,便想下山回去。

當他來到二尺多寬、下臨深淵的蒼龍嶺,騎在龍背上時,心驚膽戰,上下不能,便放巨聲痛哭。


面對險境,認為自己小命難保,打開揹包,取出筆硯,展開彩箋,草草給家人寫了一封遺書,投到嶺下。

恰巧韓愈的遺書被在山下散步遊玩的華陰縣令拾到,遂命衙役上山將韓愈背下山來。


不知韓愈下山後獲救心情如何,蒼龍嶺卻留下了這段名人逸事,為遊人增添了少許情趣和遐想。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搏奕輸山丨


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著。民謠說得是北宋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和道教名士陳摶老祖下棋輸掉華山的故事。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宋太祖慕名尋訪世外高人陳摶,說定下棋賭輸贏。他如果贏了陳摶,陳摶便隨他下山,輔佐他這個皇帝治理國家。他如果輸給陳摶,便讓出華山做道教名山,華山從此不交稅納糧。


陳摶成竹在胸,欣然聽命。二人連下三盤,趙匡胤盤盤皆輸,終於輸了華山。此後宋太祖仍不甘心,屢招陳摶入朝做官。


陳摶從山下玉泉院,搬到南峰長空棧道的一個洞子裡躲起來。宋太祖無奈,遂賜陳摶號希夷作罷。


現華山東峰有下棋亭,南峰有希夷洞,玉泉院有供奉陳摶的殿和亭。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老君犁溝丨


華山民謠:“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望上爬。”相傳當年華山通北峰的山道是財東驅使佃戶和長工修的。修路工程異常艱鉅,傷亡人不少。


有天太上老君騎青牛路過華山,看到了開山人的辛苦,便用如意柄變成鐵犁,套上坐騎青牛,自己扶犁揮鞭,硬是在陡峭的巖壁上犁出了一道長溝。


人們遙對駕雲東去的老君叩拜,並把老君開得這條陡道叫“老君犁溝”。


人們後來在聚仙台開石鑿洞,命名“猶龍洞”,供奉老子。老子走得匆忙,把青牛忘了。青牛留在了華山,化為“臥牛石”。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五龍潭丨


五龍潭在今華山門北五龍橋下。由谷中澗水沖積而成。潭深約2米,水面面積約20餘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涼。


民間傳說潭中潛居著五條五色巨龍,五龍常化為五位老人到武當山聽陳摶講解易學。


因為陳摶才華橫溢,氣度不凡,五龍便有意指點迷津,言武當山不是陳摶的棲居之地,陳摶修成正果的地方是華山。


陳摶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點,收拾行裝,準備隨五位老人到華山來,其中一位老人讓陳摶閉上眼睛,負在自己背上,陳摶便有了騰雲駕霧的感覺,待睜開眼睛,已到了華山,民間傳說陳摶一覺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於五龍真傳。

  

原潭側岩石上建有廟宇叫五龍宮,宮內供有五位龍君,文化革命前殘垣還在,“文革”後徹底毀廢。由於山洪原因,潭逐漸被碎石填塞,今已不復存在。


唯潭上的五龍橋及橋頭上的大型五龍彩色壁畫依然向遊人訴說著五龍潭美麗的傳說。橋欄鐫刻的“五龍橋”三字是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所書。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觀棋爛柯丨


相傳,華陰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來到“空靈峰”,見幾個人圍在一起下棋說天道地,聽起來怪有意思。


他又是一個棋迷,便一旁觀戰,竟忘記了砍柴,但見周圍樹葉一會兒落了,一會兒又綠了,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等他想起回家時去拿挑擔,找不見了。


去尋斧子,只剩下一個生了厚鏽的斧頭,根本無法再用了。回到村裡,他一個人也不認識,連自己的孩子,也無人知曉。


枉到村內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華山修道,後來,人們就將此村叫“枉到樹”,現稱“王道村”。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華山寶—紫柏丨


在華山主峰,史多有載。王處一《西嶽華山志》記述:“嶽頂東北峰上有紫柏,葉際碧露,以五月五日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華山經》載:“其東北有柏.葉紫而枝衢,含露如滴,可以醫瞢。”


《續齊諧記》記述,弘農有名鄧紹者,每年八月初一人華山採藥,遇見一童子手持五彩錦囊接盛柏葉上露珠,而那露珠竟像珍珠一樣,被裝在彩囊裡。鄧紹問童子採此何為,童子回答說,赤松子先生用以明目,說罷便失所在。


據說華陰古時有八月做眼明袋送親友的風俗。即緣於此傳說:《化源記》亦記述:“田鸞人華山求仙,見黃冠,指柏葉曰:‘此長生藥也。’”今樹已不存。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丨神林丨


華山之樹木,自古禁止採伐,為警戒世人,故稱之“神林”。王處一《西嶽華山志》稱:“犯者立禍於身。”傳說山之西南隅有一林,全為侵天松檜,為華山神遊宴之處,名黑山林,凡進林竊採者,火燒虎食,莫不喪生。


華山又有神姑林,在黃甫峪內東側,林內有姑姑廟,傳說是華嶽神母親居住之地。廟周林木合圍,松檜數萬根,禁人樵採。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華山神話傳說的題材內容豐富,審美思想多元,是一個異彩紛呈的文化寶庫,有的開拓洪荒、移山導河、恢弘豪壯;有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意境悽美;有的計利天下、不辭死難、立意崇高;有的悲憫蒼生、伐撻陋頑、驚世惕俗。


不少神話屬於民族文化的不朽經典,裨益後世。家喻戶曉的“寶蓮燈”,充滿詩情的“吹簫引鳳”,異想天開的“巨靈擗山”,無一不閃爍著民族精神的靈光。小夥伴們,你還知道什麼華山傳說嗎?


華山故事丨當華山披上傳說的外衣,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