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樑八柱”法

小說是寫人敘事的藝術。我們要研究一部小說,首先要分清小說中的各個角色以及各個角色所承擔的功能。中國古典小說更是如此,它在人物設定和劃分上由一定的規則和程式可循。

中國古代戲曲在表現形式上,幾乎由固定的人員去表演各種各樣的故事,以不變應萬變。古代小說與傳統戲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得益彰。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如同傳統戲曲中的"生、旦、淨、末、醜"一樣,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在小說藝術中,對於人物類型設置模式,有所謂的"四梁八柱"。蔣敬生先生在《傳奇大書藝術》中提到了"四梁八柱"的說法,"四梁是指一部書的書根、書領、書膽、書筋。八柱是支撐著四根書梁的配角,起著保梁作用"。所謂"書無根不生,書無領不起,書無膽不立、書無筋不俏"正是指書梁人物的支撐作用。現在讓我們分別看看什麼是四梁八柱。

書根

"書根"就是產生這部書所敘述故事的政治背景和生活環境。任何一個故事都不可能是憑空產生的,它必須要一個敘述的舞臺,所以"書根"常常是一部書賴以依存的社會歷史背景。如《封神演義》以武王伐紂、以周代商作為書根,夾雜著截闡二教的鬥爭,闡教輔佐武王,截教輔佐紂王,兩教鬥智鬥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神魔世界。《說岳全傳》中金兵南侵就是小說的書根,是岳飛精忠報國情節開展的大背景。正是有了兀朮侵宋,才給了岳飛橫空出世,一展身手的機會。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書根"也可以當作是這部書千變萬化的根據,如一棵樹的根基一樣,正是有了它,才有了後面波瀾曲折的情節。

書領

"書領",顧名思義,是古代章回小說中首領型的人物,這不是一般的首領,而是能夠制約主人公從而左右作品故事情節發展的首領,在講史小說中多為皇帝、統帥、封疆大吏、本尊教主者流。如《說唐演義全傳》中的李淵、《封神演義》中的周武王等。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或許很多讀者可能會以為書領都是好人,但書領並非都是正面英雄人物,卑劣、懦弱、愚頑、奸邪者大有人在。如《說岳全傳》中制約岳飛行動的書宋高宗趙構。他是這部書的書領,是個寵信奸相秦檜、畏敵如虎的昏君, 他制約著岳飛等愛國將領的一切行動,促使著岳飛的悲劇結局的發生。岳飛縱有直搗黃龍之志,也躲不過十二金牌招帥,屈死風波亭下。

總之,"書領"就是在書根制約下能夠總領全書角色的統帥型人物,是啟動小說情節衝突矛盾一方的代表。

書膽

"書膽"就是一部書的主角,乃是書中的正面主要形象,他(她)的命運變化構成了全書的故事情節,或主要情節,是作者抒情的中心、聽眾關心的所在,作品主題和風格的直接體現。他的命運線就是全書的正義力量成敗興衰的命運線。

講史小說中英雄傳奇一脈的作品,為之立傳的英雄人物就是書膽,一般是一膽到底,《說岳》正是圍繞著岳飛的一生開展情節,表現了岳飛有勇有謀、精忠報國的光輝形象。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而歷史演義一脈作品所跨時段長,發生重大事件頗多,英雄人物前赴後繼,有的作品往往會有好幾個書膽, 如《楊家府演義》主要寫的是北宋楊業、楊延昭、楊宗保、楊文廣等祖孫幾代人英勇抗敵的故事。小說先後以祖孫四代作為書膽,從楊令公降宋一直寫到楊懷玉舉家上太行山,時間幾乎覆蓋整個北宋。

書筋

"書筋"是一部書中必須具有的異趣橫生、寓莊於諧的人物,簡單講,就是書中的逗哏。他們往往以奇取勝,以趣動人,一般由帶有喜劇色彩的草莽英雄擔任。《說岳》中的牛皋、《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水滸傳》中的李逵,、說唐演義全傳》中的程咬金等便屬於此類。

"書筋"承擔了全書的娛樂功能。這類人物的特點是其外在的表現為粗魯、莽撞、憨厚、土氣,而其內在的品質往往是機智、詭譎、狡黠,有的還沾上幾分"福氣",常常化險為夷,被稱為"福將"。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說岳全傳》第三十二回牛皋本不該在臨陣之際吃酒,這是違反軍令;吃了酒往往會使人迷糊犯錯誤,但他不僅吃了,而且還趁此機會巧借酒勁斬殺金國的大將。不僅如此,他還得到總兵金節的賞識,被招為妹婿,乘勝娶得了一嬌妻。

正是由於"書筋"內在與外在的不協調,構成色彩各異的種種喜劇性格。他們會常常做出某種合乎情理之內、出乎意料之外的言行,引人發笑,起到隱喻書理、活躍書情的作用,是小說中不可缺少的一枚棋子。與其他人物類型相比,這類人最為人們所喜愛的。

八柱

"八柱"是支撐這"四梁"的人物, 亦可以稱之為"書柱"。他們就是書中襯托主角的主要配角,常常分為兩種:一種是親隨型的書柱, 一種是骨幹型的書柱。

親隨型的書柱是指隨從書膽、書筋等主角左右的副手、護衛、親兵、馬伕、丫環、衙役之類成雙成對的人物,《說岳全傳》中輔佐岳飛的馬前張保、馬後王橫,《七俠五義》中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三國演義》中輔助關羽的關平、周倉等。此類人物都是成雙成對出現, 為求對稱與穩定,是以二的倍數配置的。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骨幹型的書柱與此大異,它類如中世紀英國傳奇《亞瑟王》中的十二圓桌騎士,此類人物都是英雄好漢(一般指武將),對書中主人公掃平邪惡、安國定邦的千秋大業起著柱石般的支撐作用。如《說岳》中的"八大錘六條槍",朱仙鎮一戰殺得金兵聞風喪膽;《說唐後傳》中薛仁貴麾下七大火頭軍,多次助薛仁貴脫離危難;《水滸傳》中馬軍五虎將,更是梁山的武力保障等。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骨幹型書柱有一個特點,就是許多人在書中地位顯赫,功勳卓著,對於局部故事情節來說也是書膽。甚至還可以將其故事拉出來,形成單獨的作品。

角色分配合成

"四梁八柱"之說初看起來似乎只是就單個角色在說書中的功能和效果而言,實際上卻包孕了他們之間的相互衝突。這些角色之間有著正反、剛柔、主次、莊諧等錯綜複雜的矛盾構成,正如"西遊記推五行之旨","以心猿意馬為根本,而五眾以配五行,平空結構"一樣,在英雄傳奇小說之中也可明顯看到這些角色的五行構成特徵,他們之間存在一種奇妙的相生相剋的關係。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並且,任何一個人物都和其他幾種人物構成不同關係,有些整體的行為不是由個別元素的行為決定的,但是部分過程本身則是由整體的內在特質決定的,這不同關係的總和便構成每一個角色的全部。

英雄傳奇小說的角色設置由於體現了作者不同的意圖,因而顯得分工明確,結構簡潔。但是,實際情況恐怕並非如此簡單。"書根"不僅僅是為故事提供一個背景,"書領"也不只是為了故事的頭緒清楚,而小說的思想旨意也並非只在"書膽"上體現出來,"書筋"如喜劇英雄也不僅僅只負擔娛人的任務。

讀不懂古典小說,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小說閱讀之“四梁八柱”法

事實上,這種分工只不過是一個大概,相對而言在某些方面要負擔更多一點而已,並且更主要的是這種分工多半隻是創作者構思上的主觀意圖,一旦這種先驗的觀念化成了具體的形象,其間情形自然要遠較作者之構想為複雜!任何一個角色其實都逃不脫其他角色所要配帶的任務。

希望此文能對諸位理解古典小說有所幫助,如有不足,敬請指正。

參考書目:《分配與合成——明清英雄傳奇小說角色論》羅書華

蔣敬生《傳奇藝術大書》

《明清講史小說中人物類型設置的傳統模式》樊慶彥

《說岳全傳》、《楊家府演義》、《說唐全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