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拉松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是誰?為什麼?

馬拉松和它的跑者們


中國馬拉松,在過去,影響力最大的一定是王軍霞。那個時候只有電視媒體,能夠上電視的自然就是焦點,加上馬家軍的恩恩怨怨,在媒體有限的年代,顯然佔據了主要的公眾注意力。

至於現在,因為自媒體的興起,民間大神和偶像逐漸冒了出來,已近沒有一個能夠代表一定時代的高手了,特步簽約的國人競速一眾高手,男選手以董國建為首,女選手以何引麗為首算是比較有影響力吧。因為國人競速和奧運會名額,還有一些相關的話題。


黑跑團


張亮友



嘀咕嘀咕3


一位男子選手是否是馬拉松頂級跑者的一個成績標準,想完成這個目標,意味著要每公里的配速都要在3分零5秒以內,除了與生俱來的運動天賦以外,更需要後天不懈的努力及科學的訓練方法。

直到今天,在中國馬拉松歷史上,跑進2小時10分的選手,一個巴掌就數得過來,韓剛就是其中一個,卻也是跑友們最陌生的一個。

人們記得胡剛軍的飄逸長髮,記得任龍雲的驚鴻一瞥,更不用說董國建的老而彌堅,但說起韓剛,卻多少有些語焉不詳。


體育的力量


我記得最早知道是胡剛軍,好像是亞運會那會吧,反正這是我第一次有印象的馬拉松運動員,成績還不錯,起碼是先行者


水花的聲音


火遍大江南北的馬拉松運動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正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從參賽人數、每年舉辦場次以及媒體曝光度和民眾關注度來看,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運動正在中國迅速普及。

2018年,中國馬拉松產業依然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的統計,全年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賽事超過1300場,參賽人數接近600萬人。從2010年註冊賽事僅有13場,短短8年時間,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實現了100倍的增長。

每年人民體育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佈的《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徬Top100》已經成為中國馬拉松行業的風向標,反映了賽事的綜合影響力,以及主辦方辦賽質量和用心程度,受到全國馬拉松愛好者不同程度的熱議。

改 變

相比前三年的排行榜,是從賽事熱度、賽事級別、參與情況、獎金設置、田協專業評分標準這幾項來給賽事排序,顯得多多少少有些不接地氣。

甚至有“渾水摸魚”的賽事居然能夠靠負面微博討論+田協認證級別+獎金+央視直播,堂而皇之的混進了2017年TOP100的前50名。讓眾多跑友感到不可思議,如此不用心的辦賽服務和相當沒有誠意的賽事服務,居然能比那些交口稱讚的口碑賽事排名還要靠前,覺得榜單不太“靠譜”!

“難道跑友們罵得多了,反而是好事?”

2019中國馬拉松風雲會

今年主辦方對評分標準做出了較大的調整,顯得更加人性化,將與大眾選手遙不可及的獎金設置、賽事級別等指標合併到賽事專業度中,降低分值。榜單中新的評分指標圍繞“賽事專業度”、“媒體辨識度”、“公眾認可度”三個方面進行考量,共涉及50餘項具體的評估指標。畢竟群眾滿意、喜愛才稱得上是受到公眾認可的好賽事。

01

賽事專業度

主要以賽事級別、參與情況、選手表現、獎金設置等指標為計算依據,考察各賽事的專業程度。

02

媒體辨識度

主要以各賽事名稱在網絡媒體上的曝光熱度及檢索量,微信、微博、直播、短視頻傳播情況為計算依據,考察各賽事的媒體宣傳情況。

03

公眾認可度主

要以各大賽事信息在網絡媒體及網絡用戶中所產生的情感正負導向以及賽事的公眾參與情況為計算依據,評估媒體及網民對於馬拉松賽事的認可度。

遺 憾

當然,此次評選的主辦方,僅將中國田協認證的A、B類賽事以及入選“2017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 Top100的賽事納入榜單參與統計,共計300餘場。

還有相當一部分跑友心目中的口碑賽事並未計入統計。金盃銀盃都不如跑友們的口碑。

2018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

再來回顧一下

2017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

根據人民體育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佈的《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徬Top100》,馬拉松報名網整理出了2017-2018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變動情況對比。

北京馬拉松作為國家馬拉松,地位無法撼動。有29場賽事新上榜,雖然評分標準變動較大,但也不妨作為參考。排名前20位的賽事,除了北京馬拉松其他賽事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動。

跌幅最大是貴陽馬拉松由2017年的46位跌至2018年的87位,下降了41個名次。上升最快的是衡水湖馬拉松、銀川馬拉松,上升了36個名次。

2018年已經過去

不論賽事是否讓你滿意

但終究是無數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

不辭辛苦付出的勞動

希望大家能夠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2019

相信我們都能收穫滿滿“老牌”賽事表現搶眼江蘇地區賽事影響力大幅提升

前10名中,北馬、廈馬、杭馬、蘭馬、廣馬、上馬、揚馬連續三年入榜,無錫馬拉松和鄭開馬拉松則首次入列。連續三年入圍的賽事中,最“年輕”的廣州馬拉松於2012年創辦,至今已經舉辦六屆。最“年長”的當屬自1981年創辦的北京馬拉松。近年來,舉辦馬拉松的城市越來越多,但“老牌”馬拉松賽在影響力方面仍表現搶眼。賽事舉辦年限的優勢不僅體現在賽事的品牌和歷史中,更體現在賽事服務及品質上,賽事的影響力與賽事舉辦年限成正相關。

排行榜前20名中,除13場比賽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舉辦外,其餘7場賽事分佈於廈門、揚州、無錫、深圳、東莞、秦皇島、青島,佔比超三成,其中揚州、無錫兩個江蘇省的地級市舉辦的賽事更是排名前十。統計江蘇進入Top100的賽事數量,2017年有17場,較去年的10場有顯著增長,江蘇省賽事的輿情熱度平均分達到了22.53分,參與情況達到了25.68分,均高於Top100的平均分。且辦賽地點分佈於江蘇省的9個城市,其中省會南京市除了南京馬拉松以外,“健康中國”馬拉松系列賽高淳站和南京溧水山地半程馬拉松賽、南京仙林半程馬拉松也入圍Top100。由此可見,馬拉松賽的影響力大小不受制於城市的行政級別,賽事輿情熱度、賽事口碑、參與情況等因素也左右著賽事的影響力。

參賽運動員超萬人成常態設置全民性特殊獎勵成趨勢

賽事參與情況中,Top100的賽事有37場運用了抽籤機制,共吸引到185萬餘人次參賽,參賽人數上萬的比賽92場,其中參加全程馬拉松的人數有44萬餘人次,參與人數在30000人以上的場次達到了23場。值得一提的是,在統計的263場賽事中,有135場賽事的參賽人數上萬。參賽人數萬人以上,已經成為馬拉松賽事的常態,也成為賽事進入Top100的“分數線”。

賽事獎金方面,秦皇島國際馬拉松得分最高,該賽事設置的常規獎金額度高,設置的“地方鼓勵”、“大眾組獎勵”和“生日特別獎勵”也是一大亮點。除此以外,“健康中國”馬拉松系列賽設置的“年齡組獎勵”和北京通州半程馬拉松設置的“500名獎勵”等措施也令人印象深刻。Top100中,設置“中國運動員鼓勵”的賽事有42場,有33場比賽設置了“地方鼓勵”,該舉措也成為中國馬拉松發展的趨勢之一。萬人參賽卻僅設置個別獎勵名額的做法已無法與大眾參與馬拉松賽事的熱情相呼應,設置多種多樣的全民性特殊獎勵更能掀起大眾積極參賽的熱情,進而更好更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是中國馬拉松賽事高速良性發展的一年。眾多利好政策的出臺和更多品質賽事的湧現是馬拉松發展速度的直觀體現,更多的人走上賽道親自參與是對馬拉松熱的最佳佐證,越來越多賽事的規模、口碑、熱度不斷提升更是充分說明了馬拉松賽的影響力仍在不斷地擴大。賽事影響力的提升將有效助推馬拉松產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將助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人民體育將用最公正的數據以及最權威的評價體系來評估中國馬拉松賽的影響力,引領中國馬拉松產業的健康蓬勃發展。


三悶聲不響不能自拔


張亮友,1927年出生,安徽人,經歷了抗日戰爭,12歲參加工作。

1957年,中國第一個馬拉松賽事在安徽省肥東梁園舉辦,比賽受天氣影響,參賽選手逆風奔跑,當時的比賽場地凹凸不平風沙撲面,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30歲的張亮友跑出2小時52分34秒6的成績,創造了中國第一個馬拉松比賽記錄。這個成績被國家體委確定為中國馬拉松賽第一個最好成績,載入史冊,從此開創了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