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有名的小說,也是其作品中最容易看和寫實的一部。一直有聽說此書,但機緣不成熟。


來廣州第一年,和美瓊住棠下期間,認識一很特別的Boy,他是做紅酒講師培訓,具體我也模稜兩可。異於其他男孩,他比較文靜喜書,故第一次見面氣氛和諧融洽,沒有尷尬到要時不時出去透透氣。共同的愛好必然有共同話題,這就要提到我的無知了~


那時候,我們聊到最喜歡的作者,他說,村上春樹。我搖搖頭表示並不熟識,當時我想這個作者許是一無名小卒。說來也怪,在那之後,總是能看到“村上春樹”這四個字,嗯!確實狠狠打臉。這個小男孩沒過多久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女孩,祝你幸福!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沒有神出鬼沒的迷宮,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只是用平靜的語言娓娓講述已逝的青春······”簡介埋筆,譯者林少華一直強調《挪》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而非戀愛小說。


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某種期待細細品味《挪》這部風靡全球的名作。I believe IT!雖然書本一開始出現一些描寫性的場面,我以為那就和所有的外文名著都會提及性這個話題一樣,只微微帶過,給故事線裝點一下氣氛。然而,《挪》真的讓我讀的很難為情!


去大理的飛機快要起飛了,我從包裡拿出手機和《挪》,然後把包放行李架上。飛機起飛到平穩行駛在雲層之上,我一直在祈禱,希望接下來讀到的章節不會再出現描寫性的場面。事不遂人願,我應該早就料到,“性”與“愛”貫穿了整部《挪》,也應該是故事發展的前因後果,我這樣理解。


咳,描寫得太過詳細,每次讀到這些地方,我都想要跳過,可又怕錯過某些重要情節,這一點很重要。外著在描寫上的確很細膩,可能是歷史背景迥然不同,也可能是語言transfer了一下變了味道,有些描述太過累贅,但有些細節描寫體現出主人公真實的人格及故事發展脈絡和趨勢。


比如渡邊去看望直子時,兩個人親密的畫面,看不到一絲絲甜蜜幸福,只兩個痛苦的肉體掙扎在一起······好奇果然是大忌!我謹慎地左顧右盼,確認沒有人在看我,我繼續打開書頁,捂著紅撲撲的“小臉”往下讀。我能說我是真的好奇故事的發展嗎?後來我想了想,理當如此,當所有人都說它好的時候,我就會越想知道它究竟好在哪裡。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當論及生死,我總是敏感的左心房痛。在中國,死是一個很忌諱的字眼,可誰都避免不了。書中綠子的遭遇就在不斷提醒著我······

渡邊與綠子在“林子書店”約面:

綠子唱了一首自己填詞作曲的莫名其妙的歌,歌詞:

本想給你做頓菜,可惜我沒有鍋;

本想給你織圍巾,可惜我沒有線;

本想給你寫首詩,可惜我沒有筆。

歌詞不倫不類,渡邊問綠子這首歌叫什麼名字,綠子回答:《什麼也沒有


綠子家附近發生了火災,儘管有三四輛消防車在進行滅火作業,但綠子家附近有一個加油站,當時的風向也有可能讓火勢蔓延。渡邊君對綠子說:“我看最好把貴重的物品收拾一下,這裡也得避一下難。”綠子的回答是:“不要緊,我不跑,死了就死了唄!”這種無所謂的回答到底有幾分真假,我不清楚,說實話,讀到這裡愁腸百結。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不為人知的世故才能看淡名利、不懼生死。綠子說,小時候家裡的貓死了還哭了整整一晚,然而媽媽死的時候,我半點傷心都沒有;父親不在以後也一點都沒難過。我不禁感慨,沒有愛的世界,該多麼無助、絕望、冷漠、冰冷,多麼無所謂······讀到後面的時候,我有了新的理解,也許是綠子對“愛”的理解太過完美,而對於得不到的又太過苛求~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書中有一個奇怪的傢伙:永澤。說實話,我真的很不看好這類人物,風花雪月,在不到而立的年紀睡過了至少七八十個女人。但換一個角度,他徹頭徹尾的自私又讓我看到了對待人生最積極的一面。我一開始是這麼認為的~


“就是說我沒有同任何人結婚的念頭。這點對初美也說得明明白白。所以嘛,初美如果想要同某人結婚也是可以的,我不干涉;要是不結婚而想等著我出國歸來,那她就等。如果不願意,那就各奔東西。”永澤對於初美的感情,我認為不能稱之為愛情;但是初美知道永澤的一切後仍然選擇做他的女朋友,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結局不言而喻。


永澤也好,初美也罷,彼此能夠在一起這麼久,坦誠相待,凡事不加隱瞞,我想他們的感情始於欣賞。永澤是一個無比自私卻努力上進的人,讓人又愛又恨。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固然,有時也對人生懷有恐怖感,這也是理所當然!只是,我並不將它作為前提條件來加以承認,我要百分之百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不達極限決不罷休。我並不仰臉望天靜待蘋果掉進嘴裡,我在盡我的一切努力。”看到一些有力量的話語,自卑莫名湧現。


比起從前那麼努力的自己,現在的我像一隻折翼的鳥兒,跌跌撞撞尋找出路。這個社會上總是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價值的勞動,沒有竭盡全力的工作生活;明明對未來有完整的規劃,可當旭日東昇,囿於眼前的小小阻礙,安逸現狀,理想什麼的便想想作罷。


看到拼命三郎,卻不知為何升起一股怒氣,還有可悲的嫉妒心隱隱作祟。這個矛盾的瓶頸期真得讓人抓狂,想要潛心修行度日,又貪戀紅塵煙火。

初美最後選擇自殺來擺脫這種痛苦,愛而不得的確讓人肝腸寸斷。最近在老闆的推薦下,習一部劇《佛陀》,

劇中耶輸陀羅問悉達多·喬達摩:“愛是什麼?”剛剛學會表達感情的悉達多回答:“愛濃於水,比光明更燦爛,釋放於雙眼,沒過心靈,讓言語芬芳,那就是愛。愛隨處可見,在藤蔓和灌木中,在大海和河流裡,天鵝彼此跟隨是愛,青蛙季風中的鳴叫也是愛。 愛降臨人間使人無所畏懼,甚至為愛獻出生命。”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愛到底是什麼?不可言狀,只能用心感受。時間流逝,一切都會得證。為愛終結生命是否值得,旁人又怎能憑說?雖然歷經種種,我依然認為愛一個人是幸福的。

倘若你問我,愛在哪裡?我會告訴你,愛在我的眼睛裡。愛如水,欲阻斷之,它會另尋他路。


木月死後,一直處在精神崩潰邊緣的直子雖然想要擺脫命運玩笑的陰影,然而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不知道這算不算有情人終成眷屬。失去了曾經心中所愛的渡邊君,選擇不帶腦子的獨自旅行了一個月。屢試不爽,獨自旅行到陌生的城市,周圍全是陌生的人,暫時可排遣煩惱心事。


然而,逃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可以選擇念念不忘過去,為某些人或某個人,像直子一樣;也可以選擇勇敢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把過去裝飾成冊放在抽屜鎖起來。一生掌握在自己手中,選擇你認為值得的就好。世間人習慣了對身外之人事冷眼旁觀,妄言置評;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我給綠子打去電話,告訴她自己無論如何都想和她說話,有滿肚子話要說,有滿肚子非說不可的話。”

良久,綠子用沉靜的聲音開口道:“你在哪裡?”

我現在哪裡?

我拿起聽筒揚起臉,飛快地環視電話亭四周。我現在哪裡?我不知道這裡是哪裡······

結束了~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合上書頁,我向窗外看去,一夜暴雨,今天大理的天空明亮如洗,眼睛有些刺痛。

讀畢,有一瞬間往昔那段憂鬱的感覺清晰現前,恐懼、孤獨、失望和憂傷充斥在腦海。感謝這兩年來學習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自己,我知道我不想再回到過去,我想要積極陽光的人生,不留遺憾,好好愛自己,愛家人。沉靜是通向事物本質的唯一途徑,故,我合上雙眼,盤腿而坐,靜思······

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給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要為你祝福……

為什麼《挪威的森林》有點“黃”,有點“色”,還有那麼多人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