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棠梨花

詩文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甘棠:棠梨,杜梨,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

註釋

①蔽芾(fèi):樹木高大茂密的樣子。

②翦:同"剪",伐,砍伐。

③茇(bá):草舍,此處用作動詞,居住。

④敗:伐,毀壞。

⑤憩:休息。

⑥拜:拔也,一說屈、折。

⑦說(shuì稅):通"稅",休憩,止息。


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召(shào)伯:即召公,姬姓,封於燕。


譯文

棠梨樹鬱鬱蔥蔥,不要剪掉它的枝葉,不要砍伐它,這曾是召伯居住過的地方。

棠梨樹鬱鬱蔥蔥,不要剪掉它的枝葉,不要折斷它,這曾是召伯休息過的地方。

棠梨樹鬱鬱蔥蔥,不要剪掉它的枝葉,不要折彎它,這曾是召伯歇息過得地方。


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甘棠

賞析

文中的召公即召虎。諡號曰穆,稱召穆公。召公奭次子的後人,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

當時周厲王暴虐,召虎多次勸諫周厲王不要施加重稅,不要忽視民怨,不要堵塞民眾的言路,周厲王都不從。最終,引發國人暴動。召虎藏匿太子,犧牲兒子,太子於是脫險。

周厲王出逃後,召穆公與周定公共同執政,史稱周召共和,開啟了中國歷史的編年記錄。後來,擁立周宣王即位,並盡心輔佐。曾征伐淮夷,開闢疆土,遂有《詩經·大雅·江漢》所詠"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闢四方,徹我疆土"

這首詩是寫召公在治西方的時候,勤政愛民,深得人民愛戴。人們因為懷念他,連他種的樹都不忍心破壞。全詩言語簡明,真摯懇切,體現了人民對召公的讚美和懷念。


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詩中的三組動作和三種狀態的層次變化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這與《詩經》中常見的重章疊句有所區別,其它詩情感往往由淺入深,動作往往的由簡至繁,來體現對主題的逐層深化。但這首《甘棠》在動作和狀態的遞進上選擇了先重後輕的描寫。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他詩煉字一層深一層 ,此詩一層輕一層 ,然以輕而愈見珍重耳。”

一、動作的變化

首章中的"伐"是齊根砍斷;次章中的"敗"是壞其枝葉;第三章中的"拜",攀爬使樹枝彎曲砍斷——折斷——折彎,動作愈來愈輕。伐倒是不行的,折斷枝葉也不可,既使是攀爬弄彎也是不行的,這恰恰能夠說明了人們對甘棠樹的珍重態度。

二、狀態的變化

首章中"茇"是居住的意思,居住是較長一段時間內的狀態;次章中"憩"是休息,休息是較短時間內的狀態;末章"說"指停下車駐足。居住——休息——停車,狀態的持續時間越來越短。這說明別說是召公居住的地方 ,就是他曾經立足、流連的地方也會神聖起來,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召伯的尊敬。


詩經之美(16)——《國風·召南·甘棠》(念召伯)


名家點評

轅固《齊詩》: 召公,賢者也,明不能與聖人分職,常戰恐懼,故舍於樹下而聽斷焉,勞身苦體,然後了與聖人齊。"又說,"為民愛力,不奪須臾,故召伯聽斷於甘棠之下,為妨農業之務也


顧廣譽《學詩詳說》:丕言愛其人,而言愛其所茇之樹,則其感戴者益深;不言當時之愛,而言事後之愛,則懷其思者尤遠。


朱熹《詩集傳》雲: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方玉潤《詩經原始》:他詩煉字一層深一層 ,此詩一層輕一層 ,然以輕而愈見珍重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