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書:紙短情長抵萬金

3月18日,內蒙古援湖北醫療隊首批202位醫護人員圓滿完成任務,救治護理患者均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他們將在鄂爾多斯市集中隔離14天后返回各自的家鄉。過去1個多月時間裡,身在異鄉的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千里之外的家人和同事。短暫的通話無法完全表達真摯的情感,一封封書信成為連接兩地的精神紐帶。來自市第四人民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包冬梅與妹妹包詠梅的兩封往來家書,傳遞了疫情期間彼此深深的牽掛。

家國至上,醫者無疆

敬愛的領導、親愛的同事朋友,還有我日夜思念的家人們:

你們好嗎?

忙碌的工作讓我忘卻了時間,偶得片刻閒暇,翻開日曆,才發現一晃已是兩旬有餘。靜下心來,特寫家書一封,向在家鄉默默關心我的領導、同事、朋友及家人們報聲平安。

自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紛紛行動起來,誓要打贏這場抗疫總體戰、阻擊戰。身為黨員、護理工作者,我義不容辭。2月14日,我隨呼倫貝爾援湖北醫療隊離開家鄉奔赴前線,15日順利抵達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投入工作。來到沙洋縣的第一天,我的內心其實是忐忑的,但在與當地政府、醫院領導的談話之中,我漸漸安下心來。這裡雖然是抗疫一線,可各級防護部門的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各級領導的戰疫決心異常堅定。

所謂心有所思非己莫能察,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同身受。在同志們奮起抗疫的氛圍中,我也迅速進入狀態。熟悉新環境,與當地醫院領導及護理部主任對接,瞭解病患詳細情況並與包鋼醫院感控醫生張春梅制定我們醫療援助隊隊員未來工作流程及工作計劃,針對該院感控工作提出意見並快速落實執行。只有準備工作到位,才能事半功倍。

正式開始工作後,在語言交流、氣候差異、飲食習慣等方面我們每位內蒙古隊員都受到了考驗,但這並未成為我們工作的障礙。攻堅克難、敢打必勝正是我們勇於站在這個崗位上的底氣。

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們得到了當地政府、醫院的一致肯定,也多次受到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各級領導、組織的慰問,我深深感受到湖北人民對醫護工作者的關懷,時刻感受著來自家鄉的惦念。

回想當初接到通知的畫面,時間緊、任務重,醫院各部門同事在院領導的指揮下密切協作,火速全面地幫我準備好了醫療物資、藥品及生活用品。在這20多天裡,每當我拿起這些物資時,耳邊總是迴響起院領導的句句叮嚀,腦中總是閃過同事為我奔波時的身影,還有家人在我身後默默地付出。我能讀到他們眼神中對我奔赴前線的不捨,我把它更多地理解為毫無怨言的支持。

我特別感謝同事、朋友、院領導以及各級領導對我的支持鼓勵。戰疫過程中,我和王暉同志並不孤單,我們滿懷全院同事的期盼與祝福。一同參戰的隊員,他們或來自不同崗位、或來自不同地方,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有一顆勢必取勝的決心、持之以恆的耐心、治病救人的醫者仁心。

我們一定不負重託,不辱使命!

最後,再次感謝各級領導、同事、朋友對我和家人的關愛、幫助,願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深深思念你們的:包冬梅

2020年3月5日22時書

春暖花開,待你歸來

想念的大姐:

你還好嗎?

這些天,通過便捷的信息傳遞,我們溝通了很多,知你已經平安抵達鄂爾多斯市,全家很是欣喜,懸著的心終於放下。回顧這些天你去湖北的日子,真是難忘又難熬。我們雖時有聯繫,但總怕打擾你的工作,尤其是咱老爸,一直叮囑我們少給你發信息,讓你安心工作。

話雖這樣說,每有你的信息,他就戴著老花鏡,用手指戳動著手機屏幕,一遍遍地看著你的來信,然後才能放心地睡覺。得知了你在沙洋縣的生活工作情況,瞭解到你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況,家人們忐忑的心終於有了些放鬆。

姐,我永遠記得,那天你義無反顧地簽上了“請戰書”,成為呼倫貝爾市第一批“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中的一員。出征前你安慰家人:“80多歲的鐘南山專家,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他們都能去湖北,我還年輕,必須去。”你的這句心聲,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悲傷恐慌,只有你心中不變的職責和一名護理工作者的擔當。

出征的那天,你佩戴著標有“最美逆行者”字樣的胸卡參加到隊伍中,堅毅的身影和兒子戀戀不捨的那句“媽媽,等你凱旋迴家!”,這一幕讓我們百感交集。

在這些等待的日子裡,我們不斷地關注各種媒體公眾號並搜索與你相關的信息。老爸像小學生一樣定時觀看咱們呼倫貝爾、內蒙古和中央電視臺的新聞,搜索著所有出征人員的信息,在裡面找尋著你。

這段時間,我總是回想起我們小時候。咱爸出差在外,咱媽一邊工作一邊操持家務,還要照看咱們姐妹4人的生活學習。你總是帶領我們幾個分擔咱媽的辛苦,甚至丟掉了女孩子的柔弱,用扁擔挑起很重的水桶,來幫咱媽分擔家務。現在你是兒子的航標,是姐夫的知心愛人,是老爸的想念與依靠,是我們姐妹的力量源泉。

姐,當我們看到你終於在忙碌之中給我們發了報平安的照片,你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臉上由於長時間佩戴口罩而產生了勒痕,我們看著心疼你啊!可是你卻告訴我們,一切都好。你給我們家族一個大大的鼓舞,我們要做你最好最堅強的後盾。

你說,參加醫療隊是無上榮光的事。疫情的好轉,是你心中的希望,可我們最大的希望,是你平安回家。等你回來,我們要補一頓過年的團圓飯。

祝一切安好,春暖花開,平安歸來!

妹妹:詠梅

2020年3月20日書

在這場戰疫中,無數個平凡人書寫著無數個不平凡的故事。醫護在一線,家人在後方,在疫情面前,他們構築起了一條特殊的抗疫戰線。

面對疫情不是沒有恐懼、不是沒有擔憂,但高度的敬業和奉獻精神讓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如今萬家燈火重燃希望,父母迎回遠征的孩子,孩子等來許久不見的爸媽。

讓我們在這溫暖的3月裡,感謝每一位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拼過命的醫護人員,他們像鐵血戰士一樣衝鋒陷陣使命必達。也感謝每一位“逆行者”的家人,你們用期盼和支持寫下了無悔的堅守。

冬梅和詠梅名字中深藏著濃厚的冬意,傲立雪中抗過凜冽寒冬,春分時節大地復甦,又是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本報見習記者 劉乃心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