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為何對蘇軍第5集團軍大傷腦筋?

用戶68736148


第五集團軍的優秀表現主要得益於當時時任第五集團軍的指揮官——波塔波夫的表現,還有就是巴巴羅薩計劃最開始的戰略失誤。先從波塔波夫講起,這名將軍戰前履歷十分豐富,1902年出生,1920年剛成年就參加了紅軍,先後參加了多次戰鬥,戰鬥中表現勇猛、指揮有方,便在三年間一路從團長升到了軍長直至副司令。並且參加了二戰前的一次插曲,即諾門坎戰役,可以說是少數戰前參加過大型戰役的將領了。然後我們來看看他所率領的第五集團軍。

波塔波夫肖像照

他所率領的第五集團軍屬於蘇聯備戰前的大規模整備工作中的一部分,於1941年年初有基輔特別軍區組建。下轄步兵第15和第27軍,機械化第9和第22軍。並且所駐紮的地域還有一部分築壘地域歸第五集團軍管,分別是第二和第九築壘地域等。波塔波夫一上任就對剛剛整編完成的第五集團軍開始訓練和整理,將部隊聚集在一起進行有效的管理。當時由於大部分蘇聯將領錯誤估計德國進攻蘇聯的時間而放鬆警惕,但是波塔波夫正是那一小部分不相信德國會就此罷手的人,因此衛國戰爭一爆發,第五集團軍就一直保持著相當的戰鬥力和有效的指揮。

注意中央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中間那片沼澤地

另外就是巴巴羅薩計劃一開始的策略失誤了,巴巴羅薩計劃一開始的策劃是利用機械化部隊,迅速撕開蘇聯防線,直奔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去。可是對於南部方面軍卻不是十分的上心,因為那裡有一大片沼澤,被稱為普里皮亞季沼澤,就是這片沼澤大體的將德軍的進攻部隊分成了中央和南方兩個集團軍。而南方集團軍由於不受重視,卻要承擔著極其大的壓力,因此一開始頻繁遭受損失。問題在於,就是對於德軍來說這麼礙眼的一個沼澤,蘇聯人卻在周圍部署了兵力,第五集團軍就部署在這個沼澤地的周圍,其側翼很難遭到德軍的直接威脅,因為德國人過不去,即便過去了也有龐大的築壘防禦體系足夠讓德國人喝上一壺。這裡就要說到築壘防禦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在土地上修建大量的永固工事或者是半永久工事、碉堡、炮臺等。

蘇聯的防禦工事

波塔波夫有一個稱號就是"無與倫比的防禦大師"就是德國人送給他的,他很巧妙的運用自己的築壘地域進行防禦,所有進攻的德軍部隊都必須面對這些堅固、火力兇猛的防禦工事。而一旦不管這些築壘地域,去完成自己設想中的"包圍圈",波塔波夫又會指揮部隊徹夜奔襲,去襲擾德軍,或者是與德軍主力對抗。因此第五集團軍這種打法,給德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也是德軍最高指揮所的眼中釘。並且由於德軍戰線過長,主力軍卻並不部署在這裡,因此第五集團軍展開了多次反衝擊和突襲,一度威脅到了德軍側翼的安全。可以說此時的第五集團軍在作戰上是非常活躍的。

第五集團軍的活躍作戰給德軍造成了重創,根據記載共牽制住了10餘個師的德軍部隊,並且一度遏制了德軍的前進。在戰後西德出版《德國步兵手冊》中記錄了第五集團軍的戰績。書中說到,在與第五集團軍作戰的過程中,德國第九十八步兵師損失了2378人,第二六二步兵師損失了2593人,其他部隊各有傷亡。

由於第五集團軍的越發活躍,和南方集團軍遭受到的實質的威脅和壓力,第五集團軍便成了當時德軍最高指揮所以及希特勒的特殊"關照對象。"在七月末開始直面第五集團軍,調集重兵對其進行進攻,但第五集團軍仍舊頑強進行防禦。最終於9月份展開的基輔包圍戰中被合圍,第五集團軍就此被包圍。不過第五集團軍這個編制,在後來也有過重組。其指揮官波塔波夫運氣不佳,因轟炸負傷被俘。不過他本人也可以證明第五集團軍的作戰有多麼出色,就在這短短的幾個月間作戰中,他收穫了德國人給他的一些稱號"最傑出的將領""無與倫比的防禦大師"等,足以見證他和他的第五集團軍的優秀。


雷姐的機械空間


蘇軍這個第5集團軍正好部署在靠近普里皮亞季沼澤附近,當時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對於普里皮亞季沼澤地帶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在德軍的眼裡這種沼澤地帶是無法進行作戰的,所以德軍並沒有向這裡投入兵力。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並沒有任何的交集,戰線被普里皮亞季沼澤分割為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隸屬於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第一裝甲集群是南方唯一的裝甲部隊,擔負最主要的突擊任務,該裝甲集群將沿著普里皮亞季沼澤的南面實施迅猛的推進,由於僅靠沼澤地帶,並沒有為其部署左翼掩護部隊,結果遭到了部署在沼澤地帶的蘇軍第5集團軍的猛烈反擊,導致該裝甲集群遭到突襲,嚴重遲滯了第一裝甲集群的進攻速度。



時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對於蘇軍第5集團軍的干擾深有體會,他在戰前談論作戰方案時就對不在普里皮亞季沼澤地帶部署兵力提出了質疑,根據龍德施泰特元帥自己在一戰時的東線作戰經驗,蘇軍的騎兵是可以在普里皮亞季沼澤地帶作戰的,如果這樣的話,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進軍意味著敞開側翼坐等遭受蘇軍的反擊。龍德施泰特元帥的擔憂最終得以發生,而且遭受進攻的還是關鍵的第一裝甲集群,整個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主要就是依靠該裝甲集群的快速挺進,從而達到合圍蘇軍主力的目的,第5集團軍的突然反擊確實嚴重影響了南方集團軍群的作戰行動,南方集團軍群在國境線附近圍殲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的企圖失敗了。



蘇軍第5集團軍的部署位置也確實比較刁鑽,部署在沼澤地帶靠南的地區,北面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雖然早已經推進到該集團軍的側後方,卻由於沼澤的隔離而無法對蘇軍第5集團軍形成真正的側翼威脅,而南面的德軍第一裝甲集群由於要向西南轉向以合圍蘇軍西南方面軍主力,也無暇顧及左翼的態勢,只能加強暴露的左翼防禦來應付蘇軍第5集團軍。所以在整個蘇軍全面被擊潰的局面下,蘇軍第5集團軍卻能堅守陣地,在德軍的戰線上形成一個明顯的三角突出部,致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無法向基輔全力進攻,因為愈向前則左翼暴露的越長,需要更多的掩護兵力,這讓龍德施泰特元帥倍感壓力。



而希特勒對於第5集團軍的存在更加敏感,戰前希特勒就主張將主攻方向放在烏克蘭方向上,主要是擔心部署在烏克蘭的蘇聯轟炸機群對羅馬尼亞油田實施轟炸,戰爭爆發後,蘇軍轟炸機群確實對羅馬尼亞油田展開了頻繁的空襲,給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希特勒的神經隨著蘇軍空襲的加劇而愈加繃緊,他對於南方集團軍群的進展就越加關注,而蘇軍第5集團軍就對成為了希特勒重點的關注對象。當然這個集團軍並沒能堅持到最後,已經到達斯摩稜斯克一線越過了沼澤地帶的中央集團軍群轄下的第二裝甲集群突然向南轉向,最終截斷了第5集團軍的退路,將其大部殲滅,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也終於形成了連貫的戰線,並共同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基輔合圍戰。


戰略論


原因很簡單,蘇軍第5集團軍在蘇德戰爭的早期給德軍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這支部隊的在其司令官波塔波夫統率下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在關鍵時刻,組織起了有效的防禦,對德軍展開了一場有效的防禦作戰,在當時的蘇軍部隊當中是非常少見。

這支軍隊做了許多些讓人吃驚的事情。其指揮員沒有墨守成規,在關鍵時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他發現到達前線,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發現問題之後,竟然主動留下來,組織起防禦工作。這種靈活性在當地的蘇軍中太少有了,而且在行動上也相當成功,對蘇軍來說他的部隊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惜在戰爭當中,這支軍隊沒有堅持到最後,閃有免於德軍的包圍的命運,但是在失敗之前,依然不能低估作用。


麥田軍事觀察


主要是波塔波夫指揮有方,這位被希特勒稱之為"無與倫比的防禦大師"的第五集團軍司令員,在堅守中,在退卻時,總是能不斷組織中小規模的反突擊,嚴重擾亂了德軍南方集群部隊的集中、編組,使其不能從整體上執行一個全面的戰略方向上完整任務,反而陷入了被動的中小規模戰術攻防戰鬥中,嚴重遲滯了巴巴羅薩的預期進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