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多看書,是看什麼書呢?

傳承-誓言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英國 培根

記得在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就聽過培根的這句話了。但當時的我由於年紀小,很多東西都不是太懂,對於這句話我大概只明白是說要多讀書,看不同種類的書,而對於“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乃是一頭霧水。這裡的“性格”並非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活潑可愛,開朗等狹義的性格,而是形容一個人內在的氣質,涵養,品格等意思。

作為人類,作為擁有著不同身份和職業的“社會”人,作為有思想和靈魂的超越其它物種的“地球人”,我們要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故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從前人的知識經驗中汲取營養,豐富自我,並不斷努力進步,超越前人。

那麼我們應該看些什麼書呢?

英國哲學家思想家培根的這句話為我們提供了指導和見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便印證了開頭提到的這句話。正所謂“知識不分國界”,無論中外,只要是對我們有幫助的書籍我們都應該拿來看。而我們看書時也講究方法。讀書應該分為泛讀和精讀,對於一般的故事`小說相對來說思想價值較低的書籍,我們可以選擇前者,但如果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知識,選擇精讀會更好些。

在精讀的時候,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專業需求,選擇一些與專業性相關的讀本,`名著進行閱讀或者是閱讀一些極具影響力的`專業性和學術性較強的報刊`雜誌。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史書來啟迪智慧,博古通今;我們可以學習詩歌陶醉心靈,陶冶情操;我們可以學習數學和邏輯學提高邏輯能力和計算的周密性;我們可以學習科學瞭解自然,社會以及我們人類自身,我們也可以學習倫理學以人為善。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年齡,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讀的書籍,畢竟,浩瀚書海和短暫人生不能成正比。我們不可能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看過全部的書籍,掌握人類所有的知識。

弱水三千,我只取那一瓢。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既要廣泛涉獵,又要學有所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