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廊橋無言

卻可跨越千年

記述歷史的變遷

靜靜佇立在深山古道間

就這樣跨越了無數個春夏秋冬

見證了多少的人來人往

滿懷著對廊橋的喜愛

踏上尋覓美麗廊橋的旅途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木拱廊橋以其“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獨特橋樑樣式,被譽為世界橋樑史上的“活化石”。

漫步在廊橋上,剎那間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

目前全國僅存木拱廊橋百餘座,寧德是保存最完整的集中地之一,共55座,分佈在壽寧、屏南、周寧、古田等縣。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而壽寧以其廊橋之多、保存之完整,被稱為廊橋之鄉。在這裡也曾經上演了一出悽美的愛情故事——《愛在廊橋》。

《愛在廊橋》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路戲以及獨特的廊橋文化和民俗景觀為原型,講述了發生在廊橋之鄉壽寧縣的一段執著堅守和悽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一場車禍將小鎮上人們唯一的生活寄託——北路戲化為烏有,多位演員喪生,戲班班主林福坤失蹤,只有女演員依妹被暗戀她的廚師阿旺所救,得以倖存。

二十年後,曾經戲班的成員、依妹的青梅竹馬長生突然回鄉描畫廊橋彩繪,勾起了依妹內心對過去歲月、對曾經摯愛的福坤的想念。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她雖被阿旺深愛,卻又難以釋懷與長生、福坤的少年愛戀,在現實與過去中徘徊不定。於是她開始以北路戲為載體,在小鎮重新傳戲。

未死的福坤最終出現,卻又離世;長生為了她的幸福,也選擇遠離了她的生活。她最終和阿旺結婚,而她對過去的歲月的回想,則在孩子們口中傳唱的北路戲中,得以延續。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影片立體呈現了閩東獨特的廊橋文化和“北路戲”等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也激發了人們對廊橋的關注。

廊橋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樑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品類,它是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就是傳統木構橋樑的代表之一。不過與之相比,閩東的廊橋風格還增加了橋屋。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橋上建造屋簷,一來可以增加橋身的重量、避免日曬雨淋;二來可以為行人擋風遮雨、提供休息的場所。不但獨具匠心,也充滿了人情味。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廊橋,是橋樑的一種形式。最為獨特的當屬她的製造技藝,這些廊橋採用特殊的榫卯結構,不用一釘一鐵,編木為虹,屹立千年。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廊橋雖說是橋,可是她作為交通通道的功能已成為次要功能,當地風俗賦予她更多的文化內涵。乘涼、娛樂、議事、宣傳,村裡的大事都常在廊橋上辦。

廊橋還是村裡的一個地標,出門在外的遊子他鄉遇故知時,必然提到的就是家鄉的廊橋。千百年來,人們和時間賽跑,保護著、傳承著這美麗的廊橋。

在閩東的這些深山中就藏著各具特色的木拱廊橋。

現存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萬安橋(又名龍江公濟橋)始建於宋代,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橋。橋長98.2米、寬4.7米,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為10.6米,最長拱跨為15.2米。橋屋內兩側設木凳,供人休息小憩片刻。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橋下5個青石墩立於河中,一條自然橫貫兩岸的青石帶上,遙望形似長虹臥波,非常壯觀,現已列入國家級歷史保護文物,上游有廣闊的灘島,灘中古松蒼勁挺拔。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橋廊的結構十分精細,看起來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坐在橋上小休片刻,吹著風,聽著河水敲打岩石的聲音,望著四周的風景,這一刻,你擁有了整個世界。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現存單拱跨度最長的廊橋

鸞峰橋始建於明代,清嘉慶五年(1800年)重建,1965年由壽寧工匠重修,總跨度37.2米。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為民為客休安過,天下惟有木廊橋”,作為一座廊橋,巒峰橋造型獨特,別具一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座橋都是下黨村和鄰近村通往壽寧縣城的通道,算是當時的交通要衝。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鳥瞰鸞峰玉帶飄,御風遮雨仰清標。若將貫木拱橋論,天下無橋長此橋。南來北往百餘年,橋下仙岩證夙願。猶記當時從此過,清流洩雪雪花旋。”一首《廊橋吟》,把盛名之下的鸞峰橋通過詩歌的表現方式展現於人們眼前,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寧德境內最古老木拱橋

花橋是一座造型獨特歷史悠久的精美廊橋,始建於北宋徽宗崇寧五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

古時,花橋為古田、屏南去霍童的通衢大道。《寧德縣誌》有載,明萬曆年間,寧德縣丞範節題額,贊此橋為“寧陽第一橋”,可惜如今此題額現已遺失不見。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清乾隆三十四年,花橋屋頂坍塌,在四十三年由邑人林姓重修,重修後花橋更為精緻美觀、雕樑畫棟,因而將原名“沉字橋”改為“花橋”。

九百載歲月隨橋下流水匆匆而過,花橋橫於西水尾,古往今來不知曾為多少人避暑納涼,遮風擋雨。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典型的江南木拱廊橋

壽寧可是全國廊橋數量最多的縣。楊梅州橋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座,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二次重修,現在留下的是1939年募緣再重修而成的。

一座楊梅州橋,連接著兩省。這是一座典型的木拱廊橋。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她靜靜地橫臥在溪床之上,猶如天地間的一道彩虹。橋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四十多米,但走過廊橋,就從福建壽寧這頭走到了浙江泰順那頭。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在未通公路之前,這座廊橋連著一條古驛道,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如今,時過境遷,人都散盡了,只有楊梅州橋孤獨的駐守在此。好在,還有這裡的花鳥魚蟲陪著它,山風、溪流還記得它。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歷經歲月,橋頂的瓦已然黯淡,橋身的木也褪去了光澤,變得粗糙。可你就是能從這種素面朝天的古樸中感受到一絲永遠為匆匆行路人遮風擋雨的堅韌。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走進楊梅州橋的內部,樑上墨書捐款人、工匠等豐富人文資料,都保存尚好。

橋簷底下的木凳曾給無數人提供過片刻休憩之所,坐在木凳上,聽著呼嘯而過的風聲,陽光透過橋身的孔洞,打下光怪陸離的印記。

你只覺得這刻十分安好。

那些散落在閩東深山的廊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

很多時候,我們熱愛自然的風景,更熱愛經歷了歲月飽含故事的風景。別錯過這一座座橋樑史上的“活化石”。

這些如珍珠般撒落在鄉間的木拱廊橋,凝結著我國造橋智慧的結晶,過去連接了無數深山古道,現在為小城增加了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

廊橋如一個靜靜等待的美人,只為了能在途中與你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