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簡愛》這部書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簡愛和羅切斯特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它不僅有著文字魅力,還有著藝術氣息和人生哲學。它既滿足了底層人民的生活幻想,又指導了大家在謀生之旅中如何積極進取。

這部小說雖然是1847年的作品,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仍有激勵的力量。無論我們出生如何卑微,只要我們多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以優秀的人作為榜樣,假以時日我們也能和他們一樣變得更優秀。

簡愛自幼父母雙亡,福利院把她託付給舅舅。舅舅去世後,她很艱難,被舅媽送到遙遠的洛伍德學校學習,學校環境惡劣,是傳染病滋生的溫床。她幸運的躲過了疾病的侵襲,積極進取,最終如願嫁給了她愛的羅切斯特。

雖然簡愛的童年很不幸,但是她又是幸運的,最終靠著自己的勤奮,改變了未來。《簡愛》裡主人公從挫折到人生最終的如願以償,其實隱含著四個心理學的維度。在她自卑和倔強的背後,卻藏著進取和愛。

《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偶然與必然:從四個心理學維度看簡愛的成長之路

在簡愛曲折而又最終獲得幸福的人生之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她所有的一切並非是偶然,而是背後有著心理學上的效應。在心理學的作用下,簡愛走上了起起伏伏的人生,並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愛與美好。

1、嫉妒效應:裡德太太的嫉妒讓簡愛陷入生活的苦難

簡愛童年時光的不幸,是由於裡德太太對簡愛的嫉妒。在她眼裡簡愛做什麼事她都看不順眼,最好眼不見為淨。也從不考慮簡愛的處境,不想讓簡愛的日子過得幸福。甚至她的快樂建立在簡愛的痛苦之上。

在簡愛的童年時光中,一直與舅媽一家生活在一起。簡愛的爸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染病去世了,因此可憐她的舅舅對簡愛愛護有加。但這引起了舅媽裡德太太的嫉妒效應。她對簡愛是敵視的,舅媽恨舅舅對簡愛太好,她擔心簡愛搶了自己兒女的父愛和財產,只考慮自己孩子們的利益。

儘管簡愛很乖,還是被裡德太太的兒子約翰痛打,額頭被砸出血,書被搶走。裡德太太懲罰了簡愛,把她一個人關在舅舅曾經去世的那個房間裡。簡愛向裡德太太求救,但裡德太太認為她在撒謊,不準任何人為她開門。

簡愛身體不如裡德家的伊麗莎、約翰和喬治娜強壯,她感到丟臉,自卑。簡愛拼命看書,以贏得裡德太太的愛。但無論簡愛如何努力討她歡心,都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裡德太太對她的嫉妒。

嫉妒是一種非理性的自我防禦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把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歸結於他人

即把嫉妒表現為“借題發揮”、將失敗歸結於他人,而不是從自身尋找原因,產生埋怨他人的心理。運用這種防禦機制,可以達到心理上的平衡,消除焦慮。

合理化作用

即通過歪曲現實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合理化不是欺騙,而是他本人相信這是真的,運用這一機制能使自己得到心理平衡。當面對他人比自己優秀的情況時,採用合理化防禦機制,就表現為嫉妒,認為別人的成功或比自己優秀是非正常的,是運用不合理手段得來的。

巴金《滅亡》裡說:“不過一般小人總有嫉妒賢者的心思,因此有些不滿意他的人便造了不少的謠言來毀謗他。”

對於一個敵視簡愛的人來說,裡德太太為了自己得到心理平衡,看不到簡愛的優點。她縱容兒子打簡愛,縱容女兒甚至是家裡的傭人看輕簡愛,其實這都是她內心想做的事。因為過度的嫉妒,她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也造成了簡愛童年的不幸。


《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2、奮起效應:面對挫折簡愛沒有失去希望,反而燃起奮起的鬥志

裡德太太聽從勞埃德先生的建議,把簡愛送了離家很遠的洛伍德學校上學。學校裡環境非常惡劣經常餓肚子,還因傳染病死了很多人,包括她的夥伴海倫。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甚至在全校師生面前宣佈簡愛是說謊者,讓簡愛抬不起頭。

但是,善良的譚波爾小姐耐心安慰了簡愛,並寫信給勞埃德先生,幫簡愛洗刷了“罪名”。譚波爾小姐的舉動,改變了簡愛的人生軌跡。

簡愛領悟到,唯有改變自己過去的自卑和固執,激發起改變現況、奮力向上的意志,才能融入集體更好地生活。

譚波爾小姐給了簡愛無私的愛和教導簡愛成才。簡愛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激起了她的奮起效應,獲得了進取的力量。簡愛從此發奮學習,積極人生感悟,學校的知識都被簡愛納入囊中。

譚波爾小姐像指南針一樣為簡愛指引前進的道路,但是當她結婚後,簡愛發現自己再一次陷入孤獨。至此她才明白,

唯有自我的奮起,才能像譚波爾小姐一樣改變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人生。於是她登報找工作,讓自己獲得生命的力量。

所有的事情沒到最後一步都有轉機的可能,奮起效應就是我們最後的王牌。


《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3、墨菲定律:羅切斯特先生的擔心最終成事實,他與簡愛的戀情遭遇波折

在墨菲定律中,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有四個方面: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簡愛與羅切斯特先生之間的戀情的分道揚鑣,與墨菲定律相契合。

簡愛紮實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阿黛爾耐心教導,贏得了阿黛爾的好感,也引起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注意。他對簡愛刮目相看,對毫不起眼的她有了興趣。他跟簡愛接觸越多越喜歡她,發現簡愛和他過去所認識的女人們都大相徑庭。

雖然羅切斯特先生的身份,地位都高高在上,可是從小父親欣賞他哥哥,他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一個瘋老婆,打擊很大。因此他無比害怕簡愛知道真相後會離開,因此迫切地想讓簡愛承認自己愛他。

但是根據墨菲定律,越擔心的事越容易發生。他和簡愛去教堂舉行的婚禮被中斷,理查·梅森證明他妻子伯莎·梅森還活著,就住在桑菲爾德莊園。簡愛不想揹負著破壞別人婚姻的罪名,離開了羅切斯特先生。

在墨菲定律的影響下,羅切斯特先生親手毀了他與簡愛的愛情。沒有被克服掉的心理障礙,造成了愛而不得的命運。

《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4、鯰魚效應:聖約翰的出現,讓簡愛意識到對羅切斯特的愛,有情人終成眷屬

鯰魚效應一般用於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同樣適用於人的感情。

離開了桑菲爾德莊的簡愛被她表哥聖約翰一家收留,表哥很強烈地表達了要她做自己的妻子,幾乎是命令的口氣,目的是陪他去印度做傳教士。

簡愛意識到聖約翰只是通過結婚的理由來綁住一個聽話的傳教士助手。他就是“鯰魚”,與羅切斯特對自己的愛形成鮮明相比,形成了鯰魚效應。

至此簡愛終於明白,自己愛的一直都是羅切斯特,她對聖約翰只有兄妹之情。於是簡愛迫切地想見到羅切斯特,她非常思念他。見了羅切斯特之後,她發現羅切斯特成了殘廢。

但是即便對方雙眼瞎了,一隻手被截肢,愛意沒有被磨滅。簡愛消除了自卑和倔強,兩人互訴衷腸,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年輕又帥氣的聖約翰對簡愛的追求,使簡愛看清自己的內心。在鯰魚效應下,她終於找回了自己的愛情。

《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克服心理學障礙,才是把握我們當下的人生

簡愛的故事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唯有勇敢面對人生不斷奮進,才能活出我們的精彩人生。

①嫉妒是人生的負面情緒,必須克服它的存在。

嫉妒的人生並不快樂,所以我們克服這樣的心理。

我們要開闊自己的心胸,把眼光放遠一些,不要過分計較得失。當嫉妒心理萌發時,要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和問題,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感情。

②挫折無處不在,唯有合理利用奮起效應,才能幫助我們找到解決辦法。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很容易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出現消極心態。克服這一切,需要我們做到以下五點:

一是別把挫折絕對化。有挫折也就有新的機會。

二是別把挫折概括化。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否定了自己和他人從前和以後的成績。

三是別把挫折擴大化。不要對事情過分在意和擔心,一定有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四是懂得自我調節。進行正確客觀的多角度分析,找出自己的優勢。

五是學會接受外部的誘導勸說,以外部的激勵和積極引導戰勝當前的困難。


《簡愛》:在艱苦人生中,她用進取和愛來融化自卑和倔強

③墨菲定律只是概率,我們不必過分擔憂。

任何事只要你能假設到它會發生的情況,那麼都會有發生的機會。要打破墨菲定律的“詛咒”,就要有堅定的自信,穩定的心態,積極的心理暗示。

我們不用過分的擔憂,克服心理的障礙,相信凡事自有安排。即便遭遇挫折,也要有“盡人事聽天命”的覺悟,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勇敢應對,始終以正面、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

④利用鯰魚效應,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

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鯰魚效應。雖然鯰魚代表的人物不同,但是他們都一樣體現了:果敢,說話一言九鼎,三思而後行,多維度分析,敢於改革和創新。

因此,我們必須有跳出舒服區的決心和勇氣,在生活中讓自己積極向上突破,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才能在社會的浪潮中勇往直前,增強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寫在最後

簡愛的人生成長是一種自我救贖的過程。

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再也沒有小時候被踩在腳底下的羞辱感,而是在原諒別人的傷害的同時也癒合了自己的傷口,在自我的進取和擁有的愛中贏得了自己的人生。

在其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哲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借鑑和警示意義。人生只有不斷努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才能活出我們燦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