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近日,科學家們在15只赤蠵龜身上驗證了海洋塑料的氣味誘惑力——海洋塑料垃圾被藻類與微生物覆蓋後散發的氣味與真正的食物氣味一樣可以吸引海龜,引發海龜聞嗅覓食的動作。


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這是一隻手掌大小的海龜和從它消化道中取出的104塊塑料碎片。圖源:Gumbo Limbo Nature Center, Inc.


對海洋動物來說,這些漂浮在海中的致命“香氣”,說到底是人類對塑料應對不善帶來的惡果。減少“白色汙染”、減輕環境壓力,也已逐漸成為世界共識。


中國無疑是限塑的積極踐行者。從2008年的限塑令,到2020年年初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減量、回收、替代3個主要方向貫穿其中。在限塑新政的指引下,我國塑料的使用和回收將要迎來怎樣的變化呢?


塑料減量化,提高利用效率


北京朝陽的李女士近日網購了幾雙襪子,收到包裹後,她哭笑不得。3雙襪子,商家用了足有3米長的塑料氣囊來包裹,之後裝進紙盒子,再拿塑料快遞袋裝好,最後用塑料膠帶像粽子一樣層層纏繞。


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這個例子看起來有些誇張,但卻是商品包裝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塑料垃圾隨之堆積如山。從源頭減量,是限塑要面臨的首要課題。


《意見》從不可降解垃圾減量出發,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根據地區現有條件,分部有序地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從而實現塑料垃圾的源頭減量。


我國塑料減量空間仍然較大,一般商品包裝需要“瘦身”。江南大學包裝工程系教授王軍介紹,以500毫升的礦泉水瓶為例,北美國家平均塑料消耗7g/個,我國則高達12g/個,用量高出70%左右。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瘦身後的塑料瓶每年將節省100萬噸塑料。


另外,過度包裝也是造成資源浪費和塑料汙染的原因。減少二次包裝,能大大減少塑料垃圾產生量。一塊月餅3層包裝,一顆糖果的包裝重量大於其自身10倍,一次外賣用掉5個餐盒以上……另外,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於消費者偏好,導致商品包裝大而多,造成資源浪費。這些例子都說明部分商品的包裝已經超出合理範圍。


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過度包裝的可樂。圖源:網絡


科學的數據分析是促進塑料減量化的利器。王軍介紹,電商已經開始通過銷售大數據來分析消費者偏好,從而進行合理包裝,減少塑料垃圾產生量。例如,某電商平臺發現消費者一次性購買兩瓶某品牌洗髮水的情況較多,就隨即推出兩瓶裝的原發包裝,減少包裝次數,從而達到塑料垃圾減量。

打通回收渠道,避免一次丟棄


塑料垃圾產生不可避免,如何實現回收處置,關係到塑料汙染的輕重。在塑料垃圾的治理方面,打通回收渠道、規範科學處置是一道重要的命題。


去年上海垃圾分類政策讓垃圾回收處置話題離人們生活更近了一步,加強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清運,需要全維度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汙染。回收渠道變得暢通,回收鏈條大大縮短,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成本有望隨之降低,從而讓塑料回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


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但塑料回收不僅是居民和市政的責任,生產商和使用商同樣有責任使之資源化利用。


瑞士食品行業巨頭雀巢日前表示,將在將在未來5年內投資20億瑞士法郎(21億美元),將原始塑料的使用量減少1/3,並將設立一個具有2.5億瑞士法郎的風險基金,投資於從事回收行業的初創公司。雀巢首席執行官馬克·施耐德說:“任何塑料都不應填埋或亂扔。”但再生塑料食品安全是該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雀巢更加希望實現閉合環路,使更多的塑料能夠無限回收。


王軍介紹了一種回收塑料的新模式——當量回收。生產商在包裝時使用多少一次性塑料,就要通過投放回收裝置等方式從市場上回收等額塑料,多出來的差額可以到市場上進行交易,讓回收塑料形成高價值鏈條。王軍同時建議,要推行包裝產廢大數據和智能化監管,比如垃圾分揀行業利用機器人、數控、機床、內容識別等方式,以提高資源回收效率。


創新利用方式,尋求多方替代


日前,耐克集團舉辦了2020東京奧運會創新產品發佈會,環保成了主旋律。在全球最受矚目的賽事來臨之前,耐克也首次為所有運動員推出了採用可持續性環保材料製成的新系列產品。耐克方面表示,他們7成以上的鞋服均已經採用可回收材料,而這些運動裝備,很多源自廢棄塑料瓶、廢棄紗線和回收尼龍。另一運動裝備巨頭阿迪達斯方面也表示,將在2024年實現鞋服產品完全使用再生聚酯纖維的環保目標。


這種高附加值的塑料回收利用讓人們看到了塑廢行業的另一種可能性——塑料垃圾不僅可以通過簡單再生技術製作應用廣泛的桌椅板凳等塑料製品,同時可以運用改性再生技術,拓寬應用渠道,提升利用價值。


下游產業附加值低一直以來是塑廢產業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而提高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創新方式,提升產業鏈綜合價值,才能提升市場積極性,從而讓塑廢成為有希望的產業。


在限制和回收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同時,仍需推出多種替代品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王軍說:“要推進供給側改革,禁止和替代有序推進,讓新品研製和供給持續支持限塑。”例如,京東物流採用的可循環快遞箱可以使用20次以上,破損後可以“回爐重造”,對環境0壓力;可循環生鮮保溫箱替代了生鮮運輸過程中的一次性塑料消耗,每年可減少3339萬個白色泡沫箱使用。

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我國塑料飲料瓶年消費量約為2000億個:減量仍有較大空間

可循環生鮮保溫箱。圖源:網絡


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除了環保布袋、紙袋、紙箱等非塑料製品,可降解塑料備受關注。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可以來源於秸稈、玉米等自然界中的植物,它們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與傳統石化塑料相比,不僅減少石化原料的使用,提升了對農副產品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源的浪費情況。不可降解塑料逐步被替代,循環經濟不斷產生新實踐,才能在不降低生活方便程度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減塑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