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我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1988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

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

真是出乎意料的回答,但仔細回味,別有感觸。

從古至今,國內國外的教育家們都說過類似的觀點: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羅素說: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


諾貝爾獎得主:我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 = 後期教育花1噸之力。

1. 從語言開始文明習慣的培養

從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開始“瘋狂”地向生活的環境學習語言,大人們和他說什麼,大人們之間在說著什麼,他都不分好壞地全盤吸收。一個孩子正是從“謝謝、請、對不起……”這些不起眼的日常詞語開始他的語言成長之路。

如果父母平日說話就是溫和禮貌,再加上日後親子閱讀裡多給孩子接觸詩歌、經典、文學作品等,那麼孩子的語言修為一定不會差。美好的語言才能慢慢孕育出說話和氣、舉止文雅的氣質。

我們的孩子也將是一個懂禮貌、有教養、舉止文雅的人。


諾貝爾獎得主:我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2. 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社交習慣

合不合群?愛不愛跟小朋友玩?是不是樂意和別人分享?會不會欺負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這些都是大多數父母關注的問題。

希望孩子是樂於跟別人交流,友好相處的,那麼父母要多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去接觸世界。

在相處中,引導孩子與別人友好相處、幫助別人、與別人分享、考慮別人的感受。日子久了,這些好習慣內化在孩子心中,孩子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一個不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別人感受,善於溝通、善待別人的人。


諾貝爾獎得主:我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3. 衛生習慣是一生健康的基礎

當孩子從小就習慣了按時按點地做每一件事:起床、吃飯、喝奶、上幼兒園、運動、閱讀等……到了上小學時才能自律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加有規律地進行娛樂和學習,達到兩者的平衡。

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習慣。好身體是一切的關鍵,這一點越來越得到現代人的認同。幼兒時期的作息習慣對小學階段的過渡來說特別重要,家長們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比如不要亂吃零食,不亂碰亂摸。

4. 運動習慣是一生健康的保證。

你也許想不到,有些小學生跑步姿勢不夠協調、易摔、不會跳繩、唱歌跑調、發言口吃、字寫得不好看、看上去聰明學習成績卻不如意,其實都和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缺乏、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生命在於運動。若該動不讓動,上學必多動;學前任其活動,動夠上學不動。

其實運動協調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智力。


諾貝爾獎得主:我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5. 閱讀習慣是一生的財富

現在的童書比以前精彩多了,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後再培養容易的多,也會在閱讀中更加容易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麼離習慣就不遠了,堅持就會受益無窮。


諾貝爾獎得主:我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習慣不是一天養成。

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 = 後期教育花1噸之力。

不要忽略生活的日常,點點滴滴都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好時機,多用一些耐心和愛,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