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倫諾爾境內各牧場簡考


多倫諾爾理事同知廳為大清王朝的直隸省最北之行政建制。該廳代表清政府在內外蒙古廣袤大地上直接行使行政、司法、軍事權力,對內外蒙古地區的邊疆防務、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安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口北三廳志》載:多倫諾爾同知理事廳(司法)轄地東西廣六百二十里,南北袤四百四十里。多倫諾爾理事廳駐地西南至宣化府五百五十里,至京師七百四十里。多倫諾爾理事同知(司法)管轄區域近七萬平方公里(不包括雍正年間所行使的在外蒙古管轄蒙漢交涉事務轄區)。

清代,多倫諾爾境內各牧場簡考

(乾隆七年的多倫諾爾地圖)

多倫諾爾理事同知所屬與各旗蒙民交涉界限為:

東一百里至烏蘭哈爾哈與熱河圍場交界;

西五百二十里至喀喇鄂博圖與正黃旗察哈爾交界;

南二百二十里至赤倫巴爾哈遜(即石柱子)與獨石口交界;

北二百里至博落溫杜爾與蒙古阿霸垓扎薩克旗分交界;

東南七十里至森吉圖與熱河土城子交界;

東北一百四十里至格勒蘇臺與蒙古克西克騰扎薩克旗分交界;

西南三百四十里至嘛泥壩與張家口交界;

西北六百一十里至杜胡杜克與蒙古蘇尼特扎薩克旗分交界。

除了司法轄區十分廣袤之外,多倫諾爾廳自身轄區內的草原也是非常廣闊的。當然,這些草原不是無主之地,而是被大清皇帝賞賜給了封建王公和活佛們。

據《大清一統志》記載,雍正十二年(1734年),多倫諾爾廳境內分佈著六處王公私有牧場和兩處寺廟牧場。它們分別是:和碩誠親王牧場、和碩怡親王牧場、豫親王牧場、信郡王牧場、貝勒豐素牧場、齊弩渾公牧場。匯宗寺、善因寺兩寺牧場。各牧場皆有“總管、章京專司其事”。

和碩誠親王牧場在獨石口梳妝樓南和多倫諾爾西扎哈蘇臺。牧場應該在今天的正藍旗南部和河北沽源以北地區。

和碩誠親王是聖祖仁皇帝(康熙)脈下支脈,屬鑲藍旗,始祖為聖祖仁皇帝第三子允祉(雍正皇帝胤禛繼位後,為避“胤”字,其兄弟均將“胤”字改為“允”)。允祉,康熙十六年二月二十日午時生,生母榮妃馬佳氏。允祉專呂、歷、算法,頗精文事。三十七年,封誠郡王;三十八年,因在敏妃(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喪百日中剃頭,降為貝勒;四十八年,封晉親王。雍正二年,其世子宏晟得罪,削世子。六年,以索蘇克濟贖罪,降郡王。八年二月復封。雍正八年五月,以怡賢親王允祥薨時,與喪後至無戚容,得罪八款,圈禁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五月十九日時薨,年五十六歲,以郡王例殯葬。乾隆二十二年追諡曰隱。位於多倫諾爾境內的和碩誠親王牧場應在康熙年間,由其父康熙皇帝封賜。

和碩怡親王牧場。和碩怡親王牧場分為東西兩處。西處在多倫諾爾西南正藍旗察哈爾境內哈里揚貴地方;東處牧場四至為:北至洽土敖包,南至轉山子,東至灤河,西至哈爾樹立各庫勒,其地南北長一百餘里,東西寬八十餘里。和碩怡親王,大清世襲罔替之十二位親王(即鐵帽子王)之一。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允祥被雍正皇帝封為和碩怡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此後,該世系共傳了九位和碩怡親王。多倫諾爾境內的和碩怡親王牧場為雍正皇帝所賜。

清代,多倫諾爾境內各牧場簡考

(和碩怡親王牧場一帶地圖)

豫親王牧場。在多倫諾爾西北,與多倫諾爾廟香火地、和碩怡親王牧場毗鄰。大體位於今天的正藍旗五一牧場以北等地。豫親王,滿清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後人。

信郡王牧場在多倫諾爾東正藍旗察哈爾境內烏蘭哈爾哈山和西巴里臺地方。信郡王,多爾袞後人。據筆者分析,位於多倫諾爾境內的信郡王牧場非雍正時期所賜,應為乾隆中期所賜;

貝勒豐素牧場在多倫諾爾西南四十里庫特力地方。豐素貝勒,世系不詳;

齊弩渾公牧場在多倫諾爾西南五十里哈達馬爾地方。齊弩渾公,世系不詳。

匯宗寺、善因寺兩寺牧場在多倫諾爾西北四十里的插汗布拉克口北,以及兩寺周邊地方,陸續為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所賜。

清代,多倫諾爾境內各牧場簡考

(多倫諾爾匯宗寺舊圖)

除此之外,在道光、咸豐年間,皇帝賞賜給和碩恆親王允祺後人牧場若干塊,及地處今多倫與正藍旗、沽源縣交界處的毓森牧場等。另外,清朝歷代皇帝還賞賜了駐紮在多倫諾爾的各位活佛多處牧場以及驛站的牧場,由於這些牧場分佈散碎,在此就不加敘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