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樓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下跌是必然的

這次新冠疫情,是一場哀死悲傷的疾病災難,更是一次檢驗中國社會、經濟、科技、民生髮展,是否硬核達標的試金石。

從疫情的初期爆發,到武漢封城,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黨和國家的英明領導,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凝心聚力,都表現得很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疫情之下的樓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下跌是必然的

隨著疫情的緩解,中國人買房邏輯是否發生變化?疫情過後大家還會買房嗎?

不得不說,目前各地關張的售樓處、開工時間待定的各項目、一片飄綠的地產股市和冷到冰點的返鄉置業,依然讓每一個房地產從業者眉頭緊鎖、心懷憂慮。

不難發現只要是二手房,統統都保持觀望。至於新房,具體樓盤具體分析,三線以下的樓市依然乏善可陳。

疫情之下的樓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下跌是必然的

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年後樓市地市都很火,要不要趕緊下手買房?年後樓市火,都是自媒體吹出來的。

拿杭州來舉例,天空之城是賣得好,但全市又有多少個天空之城呢?三月份,杭州每週成交新房約1500套,什麼水平?平平無奇根本不值得吹噓。去年3-6月,只有兩週的交易量是低於1500套的。說明大部分售樓處都門可羅雀。

樓市最困難的時候還沒來,新房要銷售回款,房企會主動優惠降價;而二手房也會因為經濟壓力,需求縮減。只要還堅持房住不炒,房價要麼陰跌要麼明跌。哪座城市都跑不了。

幾個自媒體所謂的大V嚷嚷的樓市永遠漲,掩蓋不了樓市的事實,售樓處目前的狀況就是最好的證明。

來自廣東省房協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廣東房地產市場多項指標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商品房銷售量、定金及預收款、待開發土地面積等指標同比降幅均超過三成,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0.3%,完成投資下降16.1%,而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14.4%,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同比增長21%。

疫情之下的樓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下跌是必然的

對房地產全行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疫情後的空間需求必然會催生“宅“文化加速和產品空間的升級,KOL帶貨和直播購房模式也必將成為大勢。

對於購房人來說,“後疫情“時期的購房心態和置業選擇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市場信心復甦後,如何把握政策變化與行業起伏的時機下對手、下對手,可能更需要大家擦亮雙眼,找準上車機會。

一旦疫情解除,樓市重啟,預計會有不少開發商會為“補血“而進行各種降價大促銷。而現在的房價仍然高高在上,剛需望而卻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