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常被鄰居孩子打,卻不敢還手,該怎麼教育自家孩子?

老白一說


給孩子報一武術班,鍛鍊孩子的自信。

找個親戚家的大孩子,讓你孩子和親戚家的大孩子一起生活幾天,讓鄰居家孩子看到,然後親戚家的孩子警告鄰居孩子一下。

以後鄰居孩子就不敢了。


愛家胖大姐


學功夫?還手?孩子不缺還擊手法,缺的是膽子

被攻擊不敢還手的孩子,我們不能想當然的就告訴孩子打回去,或者指望著送孩子去學一些武藝他就不會被攻擊了。

送孩子去任何地武藝都有一個過程,即便是最快見效的跆拳道(個人觀點)那也要幾個月的鋪墊,能不能堅持下來學習是一回事,學得怎麼樣是另一回事,學會了敢不敢還擊才是重點。

他並不是缺乏打回去的技巧,試想他的對手也不過是“王八亂打拳”,孩子是沒有勇氣還擊,好比一個身懷絕世武功的人但沒膽子使用自己的武藝。

另一個方面,當我們不明就理的要求孩子還擊、打回去的時候,其實對孩子是另一份傷害,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一種狀況:

孩子被欺負了,父母告訴孩子打回去,結果孩子回來還是鼻青臉腫的哭訴,父母再次認為孩子不爭氣,跟著訓斥起了孩子來。

孩子本來在外就面對著難受的事情,到家裡又面對父母的不理解乃至指責,他還能依靠誰?最終不過是讓孩子更難受,更自卑。

造成孩子不敢還手的根源性原因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被欺負而不敢還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原因:

1. 太聽話

太聽話的孩子,是沒有自我的,他們總是在於他人、尤其是與父母衝突的時候選擇了聽從他人的意見而壓抑自我。“不要吃糖,蛀牙”,孩子就真的不吃糖了,連一句“我想要”都不願意去表達。

2. 太嚴苛

馬戲團裡培養大象是這樣子:從小把小象用鐵鏈綁住腳,鐵鏈另一頭綁在柱子上,小象一開始爭執著反抗著,但始終沒有辦法掙脫,還會換來一頓打;到了成年後,即便把鐵鏈解開,已經長成了大象的它,已經忘記了自己要反抗,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在家庭中,當孩子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家長就會攻擊他,久而久之這孩子就被訓成了“奴隸”一般的存在,往後面對任何地不公對待,即便他能力不弱於對方,也會讓他始終害怕反抗。

3. 包辦溺愛

太聽話的孩子還有個聽話的過程,始終內心有需求的;被嚴苛教育大的孩子也曾表達過自己的需求;

而被包辦溺愛大的孩子,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需求的,因為他根本就不需要思考,沒餓之前就有飯菜、沒渴之前就有水,總而言之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提前滿足了,以致於他自己根本不知道需求是什麼。

但凡事有例外,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包攬孩子的一切,但當孩子走出家門家長就無能為力了,孩子根本沒經歷過“思考”,沒有了自己的應變能力,面對他人的攻擊他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樣做,可以怎麼樣做。

4. 多子家庭中處於劣勢地位

在一些多子家庭中,給孩子的地位是不同的,又或者是家長無意造成的。

例如大哥總被要求要讓著小妹,因為大的要讓小的,如果他與妹妹有爭執的話,吃虧的永遠是他。

5. 多子家庭中處於強勢地位

與前者相反,一些孩子在家庭中處於強勢地位,但他的方式是:哭。

例如小妹只要一哭訴、一找藉口,就可以讓家長不批評她,甚至安慰她,滿足她。

孩子不敢還手的教育方式,往往要從其家庭教育中去尋找問題,唯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而後加以改變,才有讓孩子勇敢起來的機會。

造成孩子不敢還手的技能性原因

家庭被譽為孩子的第一教育場所,父母被譽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並不是說家庭、家長就是對孩子教育唯一重要的,對孩子的教育還包括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

不論是何原因造成孩子被打而不敢還擊,最終所體現的就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不足,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做好示範:

1. 包容情緒

當孩子回家哭訴的時候,第一需求並不是找爸爸媽媽解決問題,而是告訴家長自己不開心了。所以請先包容孩子的情緒。

這也是對孩子的一次很好的人際交往示範:當你的朋友不開心的時候,你可以怎麼樣安慰她;

也在教會孩子更容易找到癥結的所在:那個人打人,是不是他不開心?

2. 及時介入,親身示範

沒有什麼教育方式比言傳身教更為直接有效了,我們通過直接的介入,直接的示範,讓孩子明白原來自己還可以這樣做。

當然我並不是叫你去打對方孩子,而是通過大人的介入,提供新的規則,讓他們能和睦相處。

而如果對方確實是頑劣,我們大可以選擇不和他交往。

從而,孩子就從我們的身上學會了如何處理矛盾,如何擇友,當然,別忘了和對方家長表明自己的立場。


淅爸育兒記


我也頭疼這件事,今天我兒子跟小表哥玩,小表哥屬於愛打人,愛搶東西比較霸道型,我兒子又愛叫愛哭型,今天就為易拉罐鬧矛盾,每個人兩個一樣的,他小表哥玩著玩著就把我兒子的搶走一個,我又給我兒子找了兩個,每個人三個,結果那孩子又搶走幾個,我兒子氣的就大聲叫,他爸爸他奶奶就在邊上看著,笑著,還說你怎麼就知道叫啊,哭啊,有什麼用。明知道他家孩子厲害愛搶東西,也不攔著,也不叫住他,搶一次又搶一次,我生氣又不能發火,只能拉著我兒子走……


MM_32063013


我兒子小時候也有這種情況,每當有這種事發生時,我就會笑嘻嘻地跟鄰居講事情的經過,讓鄰居管管自己的孩子。畢竟大家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事情鬧翻了,相互看見時,心裡添堵。再說大人關係沒好,小孩就又在一起玩了。有時遠親還不如近鄰,基於這些問題的考慮,所以我和鄰居關係還挺好的。關於你家孩子事,你也可跟我學一學,去找一找鄰居。前提是你要忍耐,面帶和氣,以禮相讓,鄰居會感到不好意思,他肯定會管教自己孩子的,你兒子不用你安慰,他心裡也舒服了。


老媽也可愛


先禮後兵,我會去和他的家長交談,如果說對方的家長說小孩子的事自己了大人不管。那麼我就會告訴自己的小孩拿出自己的勇氣給我打回來,讓他知道你不是懦弱無能常受欺負的主兒


千蕁3


孩子被打了,首先我們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關心一下孩子有沒有被傷到要害,不要責罵孩子,並詢問事情的經過。並告訴孩子我們不能無故被欺負,也不能無故被別人欺負,遇事好好說,假如對方罵罵咧咧不能好好說話,那果斷走開。假如對方先動手,我們要看對方實力,如果旗鼓相當,那就要有所還擊(但不能傷到別人要害),如果不是對方對手,走為上策。

孩子被打不敢還手的原因:

①孩子性格太軟

性格太軟的孩子,在成長的家庭中多半是逆來順受習慣了,太過於聽話沒有主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培養,要讓他有主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意識,讓孩子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孩子太瘦弱,沒有爆發力

太瘦弱的孩子,細胳膊細腿,孩子沒有爆發力反抗能力就弱。只有孩子有爆發力了,才不容易被人欺負。我們要注重孩子爆發力的培養,怎麼培養呢?就是在孩子四歲開始,週末父親帶著孩子去跑步,並長期堅持這一習慣,長跑能鍛鍊孩子的耐力,增長肌肉,才能有更好的爆發力。

③孩子社交溝通能力弱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有話好好說,不能動手,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假如遇上語言暴力的人,那就遠離他。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給社會添麻煩才能不給自己添麻煩!


泡沫96183


我兒子小的時候經常被同事家的孩子欺負,有時候眼睜睜的看著他家的孩子欺負我兒子,他不吭聲,我心裡也很氣。既然他看到了不管他孩子,那我去說的話,他肯定護著他孩子。大人因為這事吵起來孩子看著也不好,關鍵是我覺得他既然能放任他孩子欺負別人,那麼他這樣的人我也惹不起。我經常教孩子,別人故意打你的時候,你可以打回去。但是無論我怎麼教,我兒子都不會還手。

我兒子一直不喜歡他家的孩子,基本上不跟他家孩子玩,即便住對門,也不跟他孩子玩。

我一直以為我兒子被他打怕了,現在孩子大了,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跟××玩?”

我兒子說“我不喜歡跟他玩,他從小就愛佔小便宜,他的爸爸媽媽也不說他。他們一家人我都不喜歡,就不跟他玩,我又不缺朋友,為什麼非要跟不喜歡的人玩。”

我覺得我兒子這樣挺好的。

孩子被欺負了,不一定非要教孩子打回去,畢竟社會上的“渣人”也不少,你要讓孩子懂得有些人能講道理,有些人不能講道理,有些人是“小壞”,而有些人是“大惡”,讓孩子知道:如果被狗咬了,就咬吃一塹長一智,遠離他,而不是去咬他。雖說邪不壓正,但是有的時候邪也會佔上風。

可能我說的有些離題,但是總歸一句話,孩子身邊有一兩個這樣的人也不錯,讓孩子自己判斷,畢竟小孩子,吃虧也吃不了大虧。


萍姐jia


孩子被別人打了怎麼辦?

媽媽的問題:兒子上幼兒園了,從小就告訴他不能打架,打人是不對的,造成現在別人打了不還手,只知道哭。現在懷疑之前的教育是錯誤的,以後該教他適當還手還是繼續叫他不還手?

BABY智造家:其實關於兒童教育的很多問題,家長都知道該怎麼解決。之所以解決不好,原因是。遇到自己的孩子,往往就不知道怎麼辦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裡面叫做你情轉移現象。

父母有時候會把孩子身上發生的際遇與自己聯繫起來。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因為過多的情感糾結而影響的理智的和智慧。

大家不信來試一試。假如你和鄰居家的孩子遇到同樣的問題。然後交換孩子之後來教育,當你同樣面對別人家的孩子被打了,只知道哭,你會怎麼做呢?

你可能會選擇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告訴孩子,沒關係,這次你輸了,下次打回來。如果不會打,下次帶你去參加一個跆拳道培訓班。咱們不主動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讓別人欺負。

第二種是。用輕鬆愉快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詢問孩子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然後和孩子討論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避免下次被其他孩子打了。

第三種是。首先用輕鬆愉快的方式直接告訴孩子,那個打你的孩子他是不對的。你可以選擇告訴老師,也可以選擇告訴父母來幫你解決。同時也告訴孩子我們也不能去打別人。但是我們也需要學會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下次帶你報一個跆拳道培訓班如何?

大家察覺出什麼了嗎?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上述三種方式都可以。但之所以很多父母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是因為他們不能做到解決自己孩子問題時,舉重若輕,同時又能夠做到舉輕若重。

他們往往會把孩子被打與你自己人格被羞辱聯繫起來。你會失去理性,這個時候你的態度會直接讓孩子敏感的察覺到。孩子會慢慢的模仿習得你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的方式反而變得不重要了,因為態度決定了你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一旦態度是偏激的,認知就會產生偏差。所以什麼方法到了你手上都不會做的好。

其實,人和人之間交往,包括孩子和孩子交往。往往最重要的要點是在於應對方式的態度。你的態度會讓對方察覺到,因而改變對待你的方式,這才是人際溝通中最核心的要點。就像是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態度說出來,對方,接收到的信息會完全不一樣,應對的方式也會完全不一樣。

這就好比一個人過於看重自我,往往就會處置不當。一個人,總是能夠輕鬆愉悅的應對任何事情,他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如果不把這件事情當回事兒。你就會發現很多孩子被打了,他也不會有任何反應。他並不把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打鬧遊戲當做是一種傷害。因此這種傷害也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育和他心理的成熟。

如果你觀察全世界的孩子,會發現,其他國家的孩子在上學期間的打鬧嬉戲比我們的孩子還要嚴重得多。關鍵在於你把這看作是一種打鬧嬉戲遊戲,還是把它看作是對自己的傷害。孩子們會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慢慢學習,慢慢成長。只要這一切並不構成對她心理的傷害。不構成嚴重身體傷害的前提下,有時候打打更健康。


順康


先要問清原因,假設是鄰居家的孩子總是無理取鬧的話,先叫自己的孩子離他遠點並警告對方一次,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孩子警告對方。因為如果他在認為他危險的時候向你求助,你卻沒有替他做主,他會覺得家是沒有安全感的,這一點很可怕。如果警告後對方還打他,你就帶孩子去找對方的家長。一般的家長都會表示理解,然後把自己的孩子說一頓或是叫自己的孩子道歉,若是碰到不講理的了那就再次警告不要發生衝突轉身回家。第三次對方若仍無收斂,那就不必客氣了。一定要給對方一個下次再也不敢的教訓。第一要讓對方知道他這樣不對,第二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你可以保護他!這很重要。中心目的就是為了讓孩知道家是安全的充滿愛的,在外面有了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一定要跟家裡人商量對策,因為這才叫家。

說點題外話,我小的時候也經常被一個大我兩歲的孩子欺負,而且是在我家門口。我家人就從來不管,當時我的感覺是很無助的。現在想想很可憐。有一次他在我家衚衕裡打完我後轉身回他家的時候。我記得我抓用一把沙子從後面跳到他後背上把沙子往他眼睛裡揉。然後就瘋了一樣爆發 打了他一頓把他打哭了。再後來我又打了他兩次,都是無厘頭打的。就是看著他跟別人玩呢不說話過去就打。因為這我爹還揍了我一次,我到現在都覺得自己的事自己解決,不願跟家人商量。其實這樣不好。






提著啤酒夢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