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近日,第92屆奧斯卡各項大獎一一揭曉,大熱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也創造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


為何偏偏是《寄生蟲》?它到底好在哪裡?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第92屆奧斯卡頒獎現場 圖源 | 三聯生活週刊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寄生蟲》何以成為最大贏家?

不過是道出了階層真相


《寄生蟲》是奉俊昊將類型片、強情節和戲劇元素玩得爐火純青的一部電影,除了榮獲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外,它還曾被戛納主席墨西哥導演岡薩雷斯視作最沒有爭議的金棕櫚作品。


那麼,這部影片講了個啥?


《寄生蟲》以半喜劇的形式,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發生變化……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寄生蟲》劇照 圖源 | 新京報書評週刊


隨著基宇得到豪宅女主人認可,一家四口便設計周密計劃,紛紛隱瞞身份,陸續趕走豪宅原僱工,潛入這家豪宅做了英語家教、司機、保姆,以獲得更多經濟來源。


而故事的驚悚轉折,在於被趕走的前保姆雨夜再次回來祈求開門,以看望深藏在豪宅隱秘地下室長達四年的逃債丈夫,兩個貧苦家庭的“地盤競爭”從此戲劇性拉開。


而這場競爭到最後並沒有真正贏家,豪宅男主人被領盒飯,地下室夫婦雙亡,基宇妹妹搶救無效、爸爸困於地下室……三個家庭都付出了沉痛代價,追根究底不過是因為不同階層的貧富矛盾和同一階層的競爭矛盾被激化。


《寄生蟲》電影在探討韓國社會日益嚴重的階層問題,是一部呈現韓國社會階級差異癥結的寓言片。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寄生蟲》劇照 圖源 | 新京報書評週刊


而透過影片的現實主義和戲劇性,我們足以窺見——


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貧苦家庭的孩子,過的真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影片在每個細枝末節都做了鮮明對比,從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父母的地位和能力等方面揭露了這種巨大差距:


一邊是陰暗潮溼、一場大雨足以淹沒的地下室,這裡房間窄小,物品隨意丟放,蟑螂橫行,醉酒漢隨處撒尿;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影片裡基宇一家居住的地下室環境 圖源 | 三聯生活週刊


另一邊則是寬敞明亮、出自大設計師之手的豪宅別墅,這裡明媚陽光、鳥語花香,可以搭帳篷,可以邀賓客舉辦party。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影片里豪宅環境 圖源 | 三聯生活週刊


而在這兩種環境中生活的孩子,他們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所處的教育環境差別也巨大:


一邊是,哥哥基宇升學連考4次失利,妹妹基婷學美術也是“半吊子”、早就輟學在家,一家人靠疊披薩盒子賺取微薄收入,食不果腹是常態,更不談參加什麼補習班了;


另一邊則是,豪宅女主人願意付昂貴价格給女兒多慧請英語私教,隨時滿足她在學習上的要求,給小兒子多頌請美術私教,小兒子可以在偌大的房間走廊裡掛上自己的畫作,可隨處練習射箭。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影片里豪宅小兒子多頌正在畫畫


地下室的孩子,雖已長大,卻渾渾噩噩,前途茫茫,平凡的父母更幫不上什麼忙;而豪宅裡的孩子,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優渥的教育資源,想怎麼學就怎麼學,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這或許就是影片裡最讓人絕望的“差距”。


然而,影片的結尾才是點睛之筆。


基宇的父親,因為長久以來忍受著豪宅男主人樸社長對低層人們的某種鄙視,所以在宴會當天,他舉刀捅向樸社長,也因此,他被迫逃進豪宅地下室,不敢面世。


如何拯救身心皆被囚禁的父親呢?導演在最後給基宇勾畫了未來藍圖,為他迷茫的人生指引了方向:


重拾課本,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賺很多很多的錢,然後買下這座豪宅,如此父親就能光明正大地從地下室裡走出來了。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對於基宇來說,這個藍圖可能太好高騖遠了,但這卻是他終其一生最有價值、最可行的辦法!


因為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唯有讀書,唯有通過有模有樣的教育,才能改變自己,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真實的韓國:

越富有,越重視教育


真實的韓國,是越有錢越補習,越富有越重視教育。前段時間,韓國瘋狂“補習班一條街”刷屏網絡。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韓國,位於首爾江南區的大峙洞以“韓國最高端補習班一條街”著稱,街區內各種名目的補習班多達1057家,佔江南區所有補習班數量的近一半,每年創造約20萬億韓元的補習班市場經濟。


這裡一年四季都熱火朝天,每天都有大量學生進出各大補習班。這裡的家長和孩子有多拼?舉幾個例子:


  • 開學期間至少要上四五個補習班,放了假就更多;
  • 每晚10點補習班下課時,大峙洞街區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圍堵得水洩不通;
  • 每逢報名季節都需通宵排隊拿號,即使拿到號,若孩子未通過補習班入學考試,也等於白辛苦一場;
  • 超前學習,提前學完下學期甚至高年級的教材內容,而後通過反覆做試卷來鞏固所學內容。


而讓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每天奔走在大峙洞補習班的,絕大多數是韓國的富裕家庭。


要知道,這些補習班收費不菲,請大峙洞補習班的明星老師一對一進行輔導的費用或高達數十億韓元,足以買一處高檔房產。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圖源 | 上海反邪教微博


是的,富人更重視教育,更想拼盡全力為孩子尋找更棒的學習資源,因為他們認為——


學歷、學識很重要,只有名校畢業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將直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要拼命送子女上補習班、讓子女考上名牌大學,以保障自己的財富與社會地位順利延續至下一代。


這樣的真實現象,早在2018年底熱播的韓劇《天空之城》中就有深刻描述,該劇就講述了韓國上流家庭是如何砸錢請私教、將子女送進名牌大學的。


然而實際上,全世界富裕且有遠見的父母大抵如此。


正如《寄生蟲》導演奉俊昊說:“《寄生蟲》是一部十分韓國式的電影,但同時也有全世界所處同一境地的當今時代非常普遍的問題。”


而這個普遍問題,便是普通家庭與富裕家庭存在很大差距,而他們的下一代也會繼續站在這一輩能提供的教育起跑線上,背道而行,越走越遠。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每個孩子的人生軌跡

會因為教育而大有不同


BBC推出過一部探究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差異的紀錄片: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

又譯《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這部紀錄片裡,兩組分別就讀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孩子,與對方進行了為期一週的交換,通過學生們的視角,來看看這兩類學校之間到底孰優孰劣,有什麼不同。


與其說“學校交換”,還不如說富人家的孩子與窮人家的孩子短暫地交換了人生。


在影片中,私校的孩子是這個畫風——“時髦,擁有一棟府邸,50輛車”。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圖片截取自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而公立學校的同學,還在為溫飽而擔憂。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圖片截取自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通過孩子們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公立學校貝姆羅茲和私立學校沃明斯特,在培養方式、教育理念、教學設施、開設課程、校紀校規等方面有著天壤之別:


  • 私立學校沃明斯特:有嚴苛的校規約束學生,培養其學習思維、習慣和冷峻的“牛津”氣質,有豐富的課內外資源,校長會請名人來演講,有多達12個網球場,有多達42個興趣小組,有優渥的師資配備,對每個學生個體都予以充分重視和尊重。


  • 而公立學校貝姆羅茲:課堂紀律渙散,學生目無師長,自律能力差,很多孩子根本無心學習,放學早、作業少,回家就玩電子遊戲。


可以斷言,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培養模式下,孩子們的人生軌跡會大有不同:


公立學校貝姆羅茲出來的學生,可能學無所獲,前途更是渺茫;而私立學校沃明斯特出來的學生,便是學術學霸、行業精英,延續家族的榮耀,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在紀錄片中有一個特別的細節:原本就讀於公立學校的普通孩子布瑞特明確表示,自己覺得私立學校太棒了,他想永久地留在那裡學習讀書。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圖片截取自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可以試想,倘若把優渥的教育條件給到這個孩子,他的未來也一定有所改變,甚至會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


因為,教育可以塑造和成就任何一個孩子,富裕孩子如此,普通孩子更是如此。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唯有教育,

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這樣看下來,《寄生蟲》真正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揭露了韓國階層差距和真實社會,更在於導演給了普通家庭孩子一個靠譜的答案:


只有通過踏踏實實的讀書、學習知識,才能成就自我,改變自我,其它任何坑蒙拐騙的辦法都是行不通的。


最後,艾老師認為,之所以富貴有根,是因為富裕家庭、精英家庭更深諳一個道理:競爭社會從來都是優勝劣汰、“成王敗寇”的,唯有嚴於律己、唯有教育才能讓孩子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他們拼盡全力把孩子託舉至更高段位,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實力,為下一代開創一個更有保障的未來,這是作為每個父母、每個家族再正常合理不過的想法和行為。


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躊躇不前、怨天尤人皆不可取。正視階層差距的存在,並且迎難而上,才是最美的競爭姿態。


同時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通過接受教育,通過讀書、學習知識來爭取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教育,是提升自己、縮小與別人差距的成本最低的途徑,是通向更好層次最便捷的通道。


最後,用那句老掉牙的網絡雞湯結尾:“有錢人”都那麼用功,你憑什麼不努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