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蠶桑文化是中國文明的起點,中國人的祖先從新石器晚期就開始養蠶種桑,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蠶桑文化足以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蠶桑絲織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五千年來,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蠶桑所成就的絲綢文化,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文明的象徵,時至今日,中國的絲綢製品也同樣被全世界所認可和推崇。

一、起始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遠古時代,人類以打獵、捕魚為生。當時都是穿樹葉、獸皮。並且工作、生活很不方便。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軒轅黃帝的元妃嫘(léi)祖,發現樹上有一種小蟲吐絲、結繭,先叫天蟲,後命名為蠶。她發現蠶絲織成布,代替樹、葉、獸皮,穿在身上,又輕巧,又暖和,幹活還方便。她就開始養蠶。別人見她養蠶抽絲,織布,也學著養,越養越多,人類開始種桑養蠶。從此人們擺脫以捕魚、打獵為生的單一局面,從事農耕,製作衣服,接受文明教育。從此物產豐富,減少相互掠奪,人民富足,部落得到統一,華夏文明蓬勃發展。嫘祖也被後世尊為文明始祖、蠶神。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後世贊嫘祖,

脫漁獵以事農耕,

製衣裳而興教化。

德啟三皇化干戈而為玉帛,

功高五帝養天蟲以吐經綸。

功高共日月同輝,

英靈與天地共壽。

二、蠶與詩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因古時候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發展,多數的文人筆下都有桑、蠶詩句,描寫女子採桑、養蠶勞作生活場景。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1.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代指的是女子年輕時候的樣貌,青春而美好。
  2.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指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底層人民的辛苦生活。
  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表達詩人與相戀的女子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後引申為老師無私奉獻,誨人不倦,耗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偉大精神。
  4. “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寫古代桑園枝葉茂盛,採桑悠然自得的美好景象,這應該就是古人的生態農業。
  5.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代表蠶桑絲文化是古代女子心中的重要之事。能夠養蠶、採桑、織布的女子是受到社會認可和讚揚的。

三、蠶與現代教育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以科學養蠶的模式,實踐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過程,讓實際操作有章可依,懂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為餵養小動物的形式,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以記錄操作過程的方法,使孩子注重細節,加強記憶,培養孩子善於記錄,不斷總結,繼續提升的良好學習習慣。養蠶對於青少年素質教育有深遠意義。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1. 興趣引導——對於遠離農村的兒童來說。 “養蠶”是一項既能激發兒童創造興趣,又易於兒童動手操作,調動家庭親情的教育活動。
  2. 生命教育——在養蠶的酸甜苦辣中,發現人生真諦,學會關愛,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學會生活。
  3. 人本教育——教育應當以人為本,書本與實踐相結合。引導社會、家庭關注兒童全面素質培養的科學活動。從兒童全面發展著眼.進行立體化的教育引導。
  4. 思維教育一一學習科學養蠶知識,瞭解蠶一生變化過程,對於養蠶出現的突發情況有效應對。培養青少年謀定而後動的思維。懂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5. 方法教育一一從養蠶之前的培訓,養蠶過程的諮詢,到養蠶結果的總結,填寫養殖記錄,相信科學、運用科學、善於總結,就是培養成功能力的關鍵。
  6. 人格培育一一養蠶活動的開展有益於青少年道德人格培育,有益於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盡責之德、感激之情;有益於兒童道德的養成,培育君子人格。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四、蠶與智慧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從養蠶織布,到人類文明,再到五千年絲綢文化。這些都是古代偉大的祖先,在夜以繼日辛勤勞動中產生的,是智慧的結晶。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1. 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創造了中華五千年的蠶文化、絲綢文化、農耕文化惠及民生福澤後人,這是先賢偉大的勞動智慧。
  2. 蠶經過卵生--四次蛻變--吐司--成繭--破繭成蝶。短短一生,卻有6次變化,這是事物蛻變成長的智慧。
  3. 春蠶到死絲方盡,告訴我們做事盡職盡責,竭盡所能。蠶吐絲、蜂釀蜜、草填新綠、花送清香,世間萬物都有存在的意義,一定要找到自己發光發熱點,積極努力照亮別人。這是讓生命如何體現價值的智慧。
  4. 古人講:“男必耕耘女必蠶,古人尚爾我何貪”。告訴我們生而為人,一定要勞動,勞動是光榮的,不要貪圖安逸享樂,這是業精於勤荒於嬉的生存智慧。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養蠶記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四月閒人少,採桑養蠶忙。五千年農耕文化,從養蠶開始。鶴鳴湖七彩莊園推出了以“追溯傳統,綻放生命”為主題的【養蠶記】活動,以發揚農耕文化,提高實踐能力為目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口號:養天蟲,重科學,勤記錄,多實踐。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養蠶記丨你不知道的蠶文化,該如何告訴孩子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