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橋黃土嶺幸福指數3466?建一鎮種養殖項目帶動貧困戶越過越甜



大石橋黃土嶺幸福指數3466?建一鎮種養殖項目帶動貧困戶越過越甜

扶貧產業興起來,群眾的日子好起來。近年來,建一鎮注重產業扶貧,立足當地實際,發揮種養殖產業優勢,集中資金力量,建設了一批助農增收的好項目,讓貧困戶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甜。
建一鎮官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班淑華患有腰脫多年,不能外出務工,生活拮据。自從村裡搞起了特色蘑菇種植項目,班淑華每天坐在大棚裡,動動小剪刀,就能掙到錢。
同期聲:建一鎮官屯村村民 班淑華
要是手快的話,能剪200來斤。要是手慢也能減一百四五十斤。像咱們都歲數大的人,體格都不好,多虧政府整這個蘑菇棚子,咱才有機會脫這個貧。常年這個時候沒有活兒,都在家閒著。這不挺好嗎,自食自立。
採集一斤蘑菇工錢一毛八,剪蘑菇根兒一斤,可掙四毛錢,積少成多,每個工人一天的收入都能達到70元以上。有了蘑菇種植產業的帶動,貧困戶們脫貧勁頭兒十足。
低保戶楊洪偉身體殘疾,妻子身體也不好,住在銅匠峪村的他們得知鄰村有這好項目,也慕名前來打工賺錢。


同期聲:銅匠峪村村民 楊洪偉
咱倆能掙100多塊錢兒吧。低保戶沒有什麼收入,在這兒能掙點兒零花錢。這個活兒挺好,挺輕巧的。歲數大的呀,沒有多少勞動能力的都可以幹,能有點兒收入。
今年,建一鎮官屯村20棟大棚中的滑菇喜獲豐收,在這裡打工掙錢的貧困戶也跟著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
去年,在村兩委班子的鼓勵下,貧困戶許家凱承包了一棟滑菇種植大棚。種植成本不用自己出,還能帶動其他貧困戶脫貧,許家凱別提多高興了。
同期聲:建一鎮官屯村村民 許家凱
成本不用我拿,村兒裡頭和公司給我拿錢。那心情相當不一樣了,高興啊,多掙錢,感謝咱們政府。貧困戶兒在我這兒有四個我帶動他們,我承包大棚,他們在我這兒採蘑菇,剪根兒,他們都是掙工錢,按斤計件。採蘑菇就是一毛八一斤,剪根兒就是四毛錢一斤。
許家凱口中的公司,就是村裡去年招商合作的度者生態有限公司。滑菇的整個生產流程中,公司投入400萬元建好大棚、備好菌棒,交給村裡有種植意願的農戶和貧困戶寄養承包,滑菇成熟後公司進行統一回收,種植者不擔風險,收入穩定。

同期聲:建一鎮官屯村村民 許家凱
我這一棚子現在賣了一萬四五千斤蘑菇。每斤他們公司回收給咱們兩塊五。這一茬蘑菇照一萬斤算,能出五茬,這五萬斤就是十二萬五千元。除了費用,一年剩個三萬五萬的。
藉助好機遇,利用自身地理環境優勢,建一鎮官屯村在滑菇生產中持續發力,為貧困戶提供百餘個就業崗位。務工貧困戶月增收1500元以上,收入水平穩步提高。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建一鎮松樹村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把發展驢養殖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目標。貧困戶王桂英和老伴李方運,最愁的就是醫藥費問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的醫療扶貧好政策解決了王桂英家的難題。
同期聲:建一鎮松樹村村民 王桂英
咱家那個心臟病又出過車禍,我還血管瘤、腦血栓,甲狀腺結節要手術。就拿醫療卡,建檔立卡那個卡,不花錢,就減輕咱不少負擔。
在享受醫療扶貧政策的同時,村裡精準扶貧幫扶單位又免費給村裡貧困戶一家發了一頭母驢,王桂英一家通過養驢實現了脫貧致富。

同期聲:建一鎮松樹村村民 王桂英
一年能進1萬來元,感覺挺好,感謝國家、鎮裡和村裡。一個驢崽,這麼大就是五六千塊錢,再大了就能貴一點。關鍵是要下母驢啊,過年再過二年,它又繁殖崽兒了。
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關鍵在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建一鎮發揮食用菌產業和養殖業優勢,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實施全程幫扶,讓貧困戶有效融入產業發展之中,實現了扶貧方式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據瞭解,建一鎮共有貧困戶799戶,貧困人口1504人。2016年至今,建一鎮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金融扶貧、低保兜底、企業扶貧、駐村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等扶貧舉措,讓貧困戶疊加享受扶貧政策,目前已實現減貧754戶,1426人,銷號省市級貧困村2個。
記者:辛欣 趙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