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互聯網+”新業態 浙江溫州線上喚春歸

<article>
疫情催化“互聯網+”新業態 浙江溫州線上喚春歸

甌海區委書記王振勇直播帶貨。甌海宣傳部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互聯網+”新業態 浙江溫州線上喚春歸

中新網溫州3月24日電(記者 潘沁文 見習記者 周悅磊)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日漸“式微”,“上網不知買點啥、出門不知何處去、工作不知找啥好”成了擺在大多數中國普通民眾眼前的難題。

而對於多地政府而言,疫情發展至今,如何刺激宅家的民眾“雲消費”,如何引導社會各層面有序恢復運作,亦成“疫外”來臨的“附加題”。

以復工復產熱情逐漸升溫的浙江溫州為例,其借勢當前正火的“互聯網+”新業態,政府、企業“雙手”交握“雲端”,讓這座民營經濟之都喚得復市暖春歸,同時此間民眾的生活方式也因之悄然重構。

楠溪江上“兩朵雲”飄來經濟復甦“及時雨”

3月22日,“2020雲上世界永嘉人大會”在當地廣電演播大廳和巖頭麗水街同步舉行。海內外50萬名永嘉人“雲上”相聚同時,該地還首次通過“雲招商”引聚11個總投資達191.3億元的項目落戶永嘉。

藉此契機,永嘉楠溪“行”雲平臺同步啟動,開設春遊楠溪、世界名品、楠味農產等十大板塊,民眾足不出戶即可“雲遊、雲購、雲享”。

“為啥叫楠溪‘行’?一方面我們想引導大家來楠溪江畔行遊踏春,另一方面,永嘉當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雙向推進,超30天無新增疫情,永嘉一定行!”永嘉縣委書記王彩蓮說道。

活動當天,王彩蓮同永嘉縣長林萬樂趕往當地各直播推介點,化身“帶貨網紅”,分頭向網友推介起永嘉本地特產,為永嘉“打call”。

“疫情大考之下,如何運用好‘互聯網+’新業態,是地方政府值得思考的問題。”王彩蓮說,永嘉復工復產速度很快,民眾生活消費逐步復甦,“我們要通過‘雲遊’‘雲購’‘雲推’的方式,讓永嘉的經濟活起來。”

區委書記直播帶貨消費市場“疫”中升溫

縱觀當下,各地“一把手”走上臺前,上鏡吆喝帶貨似乎已然成為一種“潮流”,且效果不俗。

3月中旬,在溫州甌海一場為期五天的雲購物節上,甌海區委書記王振勇帶頭自費下單,通過鏡頭向網友推介起了當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內的進口貨品。僅14日當天,該區雲直播平臺就創下了銷售額7313.62萬元、訂單量221.82萬筆的佳績。

借勢“互聯網+”新業態,購物節期間,甌海當地10個商業綜合體、海內外9000多個品牌上萬件商品不間斷供貨,600多家工廠店線下“連軸轉”,網絡達人在線講解。

當前國家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解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著力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而眼下甌海的這場“雲購物節”正與之相合。

“此次雲購物節通過‘線上+線下’並舉,就是要增強市場業態信心,促成商家快速恢復營收市場。衝擊一季度,實現‘半年紅’。”王振勇如是說。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得利”

政府搭起“雲舞臺”,邀請企業“唱大戲”,最終讓百姓“得惠利”,這樣“三方聯動”的方式,在溫州已成常態。而此間除了琳琅滿目的貨品“飄上雲端”,人才招聘、專家指南,甚至是即將來臨的清明祭祀都紛紛“觸網生變”。

3月20日,“智匯溫州·才聚兩區”千企萬崗雙線招才月“空中面試大會”啟動,在線推出1741家企事業單位共12396個崗位,其中半數以上的崗位年薪超10萬元。截至當日16時30分,首場活動便收到簡歷48871份,開展面試8215個。

而在農業大縣泰順,春耕時節,27名派駐泰順的省、市級科技特派員通過線上遠程問診,線下送種寄物資等方式,為山區農民送去春耕“及時雨”。

“這裡我們都祭掃乾淨了,還送上了公益獻花,你們安心在國外居家,做好防護措施。”清明將近,在“僑領之鄉”玉壺,代祭祀員胡志朗和視頻電話那頭的海外華僑說道。

受疫情影響,僑鄉文成縣首批14個公墓點提供“雲祭祀”代辦服務,方便海外華僑、在外人員線上緬懷先人。

疫情大考未完待續,溫州“借網發力”“奮筆疾書”同時,亦需思量,未來“雲端漫步”棋落何處。而正如許多人所言,作為“改革良田”的溫州,城市發展,守正創新,任重道遠。(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