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記之食色性

不知道為何一提食色性經典總有林語堂的事,林語堂對《閒情偶記》極其欣賞,翻譯成英文不說,還受啟發寫了本《生活的藝術》。

其實也不奇怪,以前古代十大手抄本,一大半都是明清大名鼎鼎文人的手抄本,如李漁、紀曉嵐、楊慎和袁枚。

就像老人家把玩彈子,雅士把摩古玩一樣,文人對食色性黃書的把玩酷愛,非得親手抄本不足以盡情,把給人傳抄時,也有種風塵女子賣淫的舒展。

這一傳一抄偷雞摸狗的刺激,妖冶詭秘的痴迷,帶著極盡下三濫的愜意,就是齊人之福也無法替代的癖趣。

當李漁母親學孟母“三遷教子”時,一定想不到日後自己的兒子會寫大名鼎鼎的《玉蒲團》吧?

不僅如此,還寫了《無聲戲》、《十二樓》等著名的古代情色經典不說,帶著全家幾十口和戲班到處演出,時不時美妾還上臺客串一把。

閒情偶記之食色性

李漁一直過著拮据但不妨窮奢極侈地享受生活的細節,動盪而不清苦地今朝有錢今朝照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穿戴用都考究。

李漁閒情偶記涉獵很廣,都有價值,除了本篇提及的《聲容部》《飲饌部》,還有《詞曲部》、《演習部》、《居室部》、《器玩部》、《種植部》、《頤養部》共八部。

即使不太引人矚目的頤養部,也有好玩之處。

比如教導人四季享樂之法:過了春季,三季都是養精蓄銳的季節了,只有春天這一個季節是宣洩,但也不能竭澤而漁,得打打岔。

怎麼打岔呢?就是想要留住枕蓆的餘歡,就應該在遊覽時盡興,旅遊啊,花鳥啊,有節有奏,所謂節奏。

1

從《閒情偶記》可看出李漁對細節重的無以復加,我都懷疑當妻妾拉屎時候,他都會不厭其煩地指導擦屁股:別浪費紙,先對摺,然後四折,再八折……

不信我從《閒情偶記》摘錄兩段:“善勻面者,必須先潔其巾。拭面之巾,只供拭面之用,又須用過即洗,勿使稍帶油痕”——如果女人沒這麼講究,估計要被他嘮叨。

再轉念一想,李漁一家幾十口到處打鞦韆,家裡女人用面巾都這麼考究,說明李漁是那種捨得在精緻生活不惜血本的,女人跟著她,雖然有點動盪,也不會受罪。

“要菜鮮美的訣竅是:摘之務鮮,洗之務淨。蔬食最乾淨的,是竹筍、蘑菇、豆芽;其最穢的,則是家種之菜。

灌肥時候,勢必連根帶葉一起澆,隨澆隨摘,隨摘隨食。

洗菜的人,不過浸入水中涮涮了事。日積月累的糞肥,豈是刻涮洗幾下就能消除?”——古代老爺們五穀不分德行,幾個這麼無聊到趴廚房窗看人洗菜?說明不管怎麼動盪,在吃上是一點不能含糊的。

2

婦容篇雖然篇幅不多,卻是精華,最出名的觀點是:女人是尤物,尤物又是什麼?媚態而已。

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

惟其是物而非物,無形似有形,是以名為“尤物”。

女子一有媚態,只是三四分姿色,便可搶過六七分姿色的女人的鏡頭。

這也是你不會為仕女畫惹相思,卻對迎面而過的女子念念不忘的緣故。

這段說的太玄乎,大概是姿態、步態、體態和神態這四種而已,姿態靠品味、品味靠養精蓄銳的生活優雅;

步態跟性格和活躍度有關,體態則靠性格、自制力和修養;

神態就是前三種混合自得後的心態,當你內心充滿驕傲,你就可以謙遜地俯下身來,低頭開出一顆大白菜。

為說明上述觀點,李漁舉例說一個30歲的女子,春遊遇雨避亭中,其他女子都踉蹌而至,惟有她慢慢走至亭中,亭子人滿,立於簷下。

別人擠進亭子,都在抖擻衣衫在路上落地雨滴彼現醜態,而此婦人簷下雨侵,抖之無益,反倒一種從容。

等雨稍停,別人一鬨而散,此婦遲疑稍後,這時雨又下了,她留守得佔亭子正中位置。

別的婦女倉促而來,只能立於簷下,衣衫之溼,數倍於前。

而此婦沒有任何自得之神情,反倒幫周圍別人代為振衣。

李漁聲色俱下評論道:其初之不動,似以鄭重而養態;其後之故動,似以徜徉而生態。

這段還說明了一個刻意與隨意的細節問題,人類的刻意行為都有雕鑿的痕跡,眼睛雖看不出來感覺卻在,隨意出來的才是最宜人。

好比你覺得好笑的事,那些刻意的段子並不好笑,而是一些忽如其來的隨意。

我有次從論壇路過,看到有人發聯絡貼:有在線的沒有,進來一下。很多人的洋洋之談都沒看進去,唯有一個人說了:有盒飯發嗎?唯這忽如其來的這句讓自己忍俊不住。

3

《閒情偶記》對女人頗有研究,對女子的業餘愛好要求如下:“翰墨為上,絲竹次之,歌舞再次之,女紅乃是分內事,自不必道也”,說明喜歡讀書看字的,尤其在看這篇文的女人都是上品;

服飾方面提出了“三貴”的觀點,即“貴潔”,“貴雅”、“貴與貌相宜”,就是說如果一個女人長得賊眉鼠眼,還是別穿富貴的衣服,免得跟偷來似得;

中等姿色的,就穿素淡清新的;長得妖嬈的,不穿妖嬈點都暴殄天物了。

還提出一白遮百醜的道理:“婦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

《閒情偶記》對女人眉眼筆墨較多,古代人好像對女子眉眼特別重視,金瓶梅寫潘金蓮:“眉是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風情月意”。

再看看紅樓寫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

同是彎眉,彎法複雜些,就是多愁;彎法簡單,柳葉一樣隨便壓彎一下,也就更容易挑起勾人,這是潘金蓮的眉。

不信你讓林黛玉彎那麼多道的蹙眉拋個媚眼看看,僅打開都得半天。

李漁下結論說:“眼細而長的,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眼靈動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聰慧,所謂的明眸善睞;眼常不動而白眼球多黑眼珠少的,必近愚蒙”,

而眉毛之秀與不秀,必與目相輔相成:眼細者眉必長,眉粗者眼必巨。

接著議論說:張敞畫眉,是因為夫人之雙黛,肯定不是濃淡得宜,而是眉短可畫長,妙在用增法;

眉粗可修細,妙在用減法。都是人工斧鑿刀刻般的修飾結果啊。

其實古代齒白唇紅、眉清目秀這些詞都是對女人的相面之術。

古代人看女人作風和性能力,因為觀賞條件有限,所以只能通過相面來判斷。

比如說看女子眉毛吧,凡是一字眉的女人,都被認為缺乏羞澀而且不擅長學習提高手藝的那類;

兩邊的眉毛相系的女人,其持續力衰弱、房事起來時斷時續有氣無力;

只有眉毛叢生的女人才最喜歡陰陽交接之道,這種女人的眉叫做“眉清”;

此外,瞳偏向上方,好象怪眼的下三白眼,或使媚眼兒的女性也會令男人銷魂。這種女人稱為“目秀”。

然後再看到口齒處:齒與腎的關係很深,齒列不好的人,常因病弱而不能過度做愛。只有齒列潔白整齊的女人才有勁,這叫“齒白”;

口唇發紫的女人身體單薄、發白的則陰虛,只有紅色的口唇才是健康可以承受的象徵,這叫“唇紅”。

4

《飲饌部》更是全書精華之處,哪怕對今也有指導。

比如這段說得很到位:“至鮮至美之物,除筍之外,就是菇類,菇無根無蒂,忽然而生,蓋山川草木之氣,結而成形。凡物有形體必有渣滓,無形體就不會有渣滓,吃無形之物,猶吸山川草木之氣”。

嘮叨最多的是做飯做菜細節:“生蘿蔔切絲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後打嗝,嗝必穢氣”;

“筍是蔬菜裡必須有的,而蝦是葷萊裡必須有的,善於做葷菜的人,把煮蝦的湯摻進各種食物裡,所有的菜都很鮮,就像筍湯對於蔬菜的作用一樣”。

介紹享受美食的細節和程序的也不少:“凡是吃螃蟹,只能保持它的完整,蒸熟以後放在白色盤子裡,擺在桌上,讓客人自己取自己吃,剖一隻吃一隻,掰一條腿吃一條腿,那麼氣和味才不會洩漏掉。做別的事情,都可以讓他人代勞,只有吃螃蟹、瓜子、菱角三種東西必須自己動手,即剝即吃才有味道。”

大家都知道做飯做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收汁,現在我們只是習慣,《閒情偶記》裡卻形成理論:煮粥的水忌加,煮飯的水忌減。不善於做飯的人,用水沒有標準,多就舀掉,少就添水。不知道米的精華都在米湯裡面,瀝掉飯湯,等於把米的精華也都瀝掉了。擔心太稠又加上一些水,就像在酒裡摻水一樣。加了水,酒也就成了糟粕。

當然也少不了飲食的八卦:“過去有個善於做鵝掌的人,每次把肥鵝養到要殺的時候,先燒一鍋油,把鵝的腳放進去,鵝痛得要死就跳進水塘裡,任它跳躍。然後再捉再放,像那樣燙了又放它跳到水裡,如此四次之後,鵝掌就豐美甘甜,厚達一寸”。

5

世般閒情,既有《桃花源記》不食人間煙火的閒情,所謂散漫清淡,與世無爭;

也有《閒情偶記》這種享盡人間煙火,極盡小資的閒情;

如果去李漁仕途順利商途成功,歷史誰會記錄一筆李漁?

恰恰是不務正業的李漁,把人間煙火的傾情享受到極致後;

恰恰如自己所說:“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才乏纖洪,利於善用。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