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和“洋女婿”,刺痛的是民眾的“仇富”心理?

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最近新增病例全部為境外輸入。而國外疫情則開始爆發,正如二月初大批“明星”逃到國外“避難”,現在外邊的又開始拼了命想回來。趨利避害人之本性,可如此做派真的是自私自利得令人髮指,難不成這世界上只有你們是聰明人,國內有難了,你們不想著同舟共濟也就罷了,現在祖國安全了,你們又想“帶毒”而歸?

“小留學生”和“洋女婿”,刺痛的是民眾的“仇富”心理?

小學生留學究竟為哪般

就拿這兩天大家熱議的“小留學生”事件來說,他們的父母竟提出由國家包機接回孩子。面對網友的反對,又潑婦罵街般指責這是普通人在“仇富”。之後網上傳出這些孩子之所以這麼小就去英國“留學”,是因為在英國居住滿十年即可獲得永久居住權,且後續可以獲得英國國籍。至於我們該不該接回這些將來的洋人,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發表過觀點,大家可以共同討論。且說我們本著同胞情誼將這些小留學生接了回來,勢必要統一安排隔離,我們知道的有1.5萬,我們不知道的又有多少呢?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一旦這些孩子中有人攜帶病毒,那麼我們醫護人員用生命換來的勝利將前功盡棄,這樣做對得起才剛剛打完勝仗返程的英雄嗎?

“小留學生”和“洋女婿”,刺痛的是民眾的“仇富”心理?

小留學生

正當大家為此事熱議之時,某居委會竟又爆出因“洋女婿”不願集中隔離而為其特殊安排,甚至當成正面典型宣傳。不成想又招來網友一邊倒的批評。這麼小的孩子就去國外上學,只為獲得一個外國國籍或者“海歸”身份;洋女婿在就可以取得特權,還有去年某大學為外國人提供的“學伴”。只要與“洋”沾邊,在中國就如天堂一般。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人自己。國內多地人才認定政策中都明文規定,有留學經歷的人才相比於同學歷更高級,留學研究生與國內的博士生享受同等待遇,甚至更高。還有很多高校招老師時非留學人才不要。

“小留學生”和“洋女婿”,刺痛的是民眾的“仇富”心理?

洋=好?

當然,這其中有一些從國外名校回來報效洋人國的人才,可更多的只是去了國外一些野雞大學混了個“留學生”身份。正如這些“小留學生”去國外能學到的只有中洋混雜的語言一樣,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個“洋”字。那這些家長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學不到真才實學嗎?他們當然知道。但他們也同樣知道,洋身份就是在國內就是高人一等。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太自卑,人越缺什麼就越想標榜什麼,但他們沒有洋人的血液啊,怎麼辦呢?送孩子去留學,把孩子變成假洋人不就行了。


細細想來,我們華夏民族不是一直以龍的傳人自豪嗎?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文化有五千年的沉澱還不值得我們自信嗎?為什麼要自卑?西漢時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響徹千年,至今聽到仍然令人熱血沸騰;大唐盛世引萬國朝賀被尊為“天可汗”……是何時不再自信的呢?

“小留學生”和“洋女婿”,刺痛的是民眾的“仇富”心理?

是了,清末被西方國家堅船利炮打碎的,不僅僅是清朝的防禦。整個屈辱的近代史,同時打碎的還有某些軟骨之人的自信以及膝蓋。但我中華民族向來不缺脊樑,先輩們浴血奮戰將入侵者趕走,踢碎“東亞病夫”的標牌。但是卻趕不走洋人留下的陰影,扶不起被打碎的膝蓋。即使現在每天都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強調文化自信。跪習慣了的人卻始終無法站起來。

“小留學生”和“洋女婿”,刺痛的是民眾的“仇富”心理?

凡此種種,刺痛的絕對不是窮人的“仇富”心理,而應該是已經生根了站不起來的膝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