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真實案件可以拍成懸疑片?

小方說歷史1990


隨著現代物證檢驗能力的逐漸發達,很多原來的迷案或懸案變得很容易破獲,但在90年代中期的美國,一起案件在DNA檢測都應用的基礎上依然成為懸案。期間華人神探李昌鈺也親自出手,但只能給無法說通的證據提供一個思路,這案子的撲朔迷離簡直比任何懸疑電影都緊張。一切都要從1996年12月26日那個凌晨說起.....

勒索信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拉姆齊一家剛剛度過聖誕節,在那天之前,一切都那麼美好。拉姆齊夫婦收入穩定,育一子一女。10歲的兒子波克聰明懂事,6歲的女兒瓊貝妮特剛剛獲得全國選美小小姐的桂冠,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童星。

結束聖誕狂歡的一家人沉沉睡去,次日清晨5點,拉姆齊夫人準時起床給家人做早餐。在下樓時她發現樓梯上多了一封信,信中聲稱女兒瓊貝妮特已對方手上,要求贖金11萬8千美元,那正是選美比賽的獎金數額。驚恐的拉姆齊夫人趕緊衝進女兒的臥室,發現孩子確實不見了,這不是惡作劇!

5點52分,她撥通了911報警電話。警察很快趕到現場,他們首先檢查門窗,未發現強行進入的痕跡。之後封鎖了瓊妮貝特的臥室,沒發現任何線索,門窗都完好。他們又對勒索信進行檢查,紙筆都用的是拉姆齊自己家的,而且沒有檢驗到任何指紋。隨著消息傳開,拉姆齊家的親屬和瓊貝妮特的粉絲也趕到現場,這種情況很容易破壞證物。

9點15分,拉姆齊先生將贖金準備好,等待綁匪下一步指令。部分警察則開始擴大搜索範圍,將排查擴展到全市,可是依然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沒有目擊者、沒有監控記錄、沒有異常輪胎痕跡,聖誕節的風雪似乎連足跡也被消滅掉了。博爾德名義上是一個市,但實際體量比鎮子大不了多少,劫匪能把自己和一個六歲的孩子藏在哪呢?

地下室

警方驚覺自己犯了燈下黑的錯誤時已經是下午,他們回到拉姆齊家中進行仔細的搜查,在地下室發現了瓊貝妮特的屍體。小女孩嘴上被膠帶封死,雙手和脖子用尼龍繩綁著,身上蓋著白色的毯子。

心存僥倖的拉姆齊先生趕緊把孩子抱上樓,他也犯下了重大錯誤,現場被部分破壞掉了。法醫的屍檢報告非常操蛋,它表明女孩死於頭部重擊,但又無法排除是尼龍繩過緊窒息的可能性;沒有傳統性侵的證據,但女孩下身卻有傷害痕跡,只是被用布清潔過;沒有發現男性體液,卻在女孩的秋褲和內褲上提取到了男性DNA。

這一塌糊塗的法醫檢查唯一能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起兇殺案,這種法醫要是在天朝早就被人打死了。

第一個嫌疑人

警方第一個納入懷疑對象的是瓊貝妮特的父親,約翰·拉姆齊,原因很簡單,沒有發現外來入侵者的痕跡。殺死女孩的尼龍繩和固定尼龍繩的畫筆都是家裡的物品,勒索信也是家裡紙筆寫的,那麼可以排除外人作案的可能。

警方有理由相信約翰是個變態,他想侵犯自己的女兒,卻不小心失手殺了她。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他把一切偽裝成了綁架案。並且警方第一次搜索的時候他沒有主動提起家中地下室,第二次搜索時是他拿鑰匙開的門,還是他在地下室抱起瓊貝妮特破壞了現場,這個人非常可疑。

然而拉姆齊先生表示自己也不是職業偵探,怎麼可能明確警察到底要檢查什麼?你讓一個突然看見女兒屍體的人邏輯縝密,這是強人所難吧?但警察不管這些,他們衝進拉姆齊的公司,搜走大量有他寫字的文件,最後發現約翰和勒索信的字跡完全不同,無法形成最決定性的證據。

第二個嫌疑人

不用說了,不是父親就應該是母親,拉姆齊太太也做個筆跡鑑定吧!筆跡鑑定結果,無法確定是她,但也無法排除是她,等於沒做一樣。但輿論不管這麼多,紛紛把矛頭對準拉姆齊太太,要求對她進行徹查。

拉姆齊太太承受了巨大的社會壓力,連家門都不敢輕易出,她的辯白是自己是女人啊,瓊貝妮特衣物上的DNA明顯是男性的啊!但媒體不管這些,他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屍檢報告表明女孩在死前幾小時有吃菠蘿沙拉類的食物,那種食物拉姆齊家裡也有,並且碗上留有女孩和哥哥波克的指紋。

那麼真相很簡單,哥哥殺死了妹妹,母親為了幫兒子脫罪,偽造了這起案件。這下一家人活著的誰也別跑,都有作案嫌疑,然後美國不靠譜的官僚系統居然真的要以虐待兒童致死的罪名起訴拉姆齊一家。還好檢察官靠譜,認為證據不足,拒絕了這個提議。

足足折騰了一年,DNA檢測結果才還了這家人清白,瓊貝妮特衣物上的DNA不屬於他們中任何一個人。警方一再強調的細節媒體終於開始披露,地下室氣窗的玻璃又被破壞的痕跡,罪犯很可能是通過那裡進出,所以才沒有門窗破壞痕跡。詭異的是氣窗下的陳舊蜘蛛網卻是完好的,又無法完全確定真的有人通過。

當地檢察官給拉姆齊一家正式發了一封致歉信,其實他不必那麼作,因為他一直堅持證據不足不能起訴的底線,才沒有讓冤案發生。但這封信卻又太遲,拉姆齊夫人當時已經因為癌症去世,她沒能等到想要的清白,只能安葬在女兒的身邊。

神探出場

又過了幾年,華人神探李昌鈺對這個案子有了些興趣,他仔細查閱了相關卷宗後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但這個思路並沒有讓真相浮出水面,相反,把之前所有解除嫌疑的人再次拉回了深淵。

這個思路就是瓊貝妮特衣物上的DNA並不是來自兇手,而是來自紡織廠的工人,證據是某些未開袋的衣物確實可以檢測到DNA。靈感可能來自讓德國警察把臉卡碎的海爾布隆幽靈,那一系列被併案處理的DNA其實是棉籤廠的女工。

可惜李昌鈺參與的時間太晚,這個案子太多的細節已經無法復原,他只能把排除嫌疑的人再拉回來,卻根本無法準確找出真兇。

柳暗花明後的無奈

2006年8月15日,涉及多起兒童案件的約翰·馬克·卡爾在媒體面前公開承認自己殺害了瓊妮貝特,他的原話是“我對發生在瓊貝妮特身上的事十分抱歉”。隨後他供述自己在吸毒後侵犯並殺害瓊貝妮特的經過,似乎這個十年懸案終於可以完結。

然而他的供述沒有脫離眾所周知的事實,供述內容中給瓊貝妮特灌藥一項也與屍檢結果矛盾,DNA又和衣物上的不符。最終只能以證據不足將他釋放,很多人認為他的供述只是調戲警方而已,這件案子再次成為懸案。


歷史吐槽機


“英籍女子帕梅拉·維爾納於1937北平被殘殺案”

這樁謀殺案真的是非常完美地貼合了很多戲劇性懸案所夢想的要素:一個漂亮的外籍少女、一段戰火紛飛的敏感歲月,相關人員還是馳名中外的風雲人物;而且兇手手段殘忍堪比開膛手傑克,案件涉及多國外交,轟動一時。
“帕梅拉謀殺案“發生在1937年1月(七七事變同年)的北平,一個年僅十九歲的英國女孩帕梅拉·維爾納(Pamela Werner)的遺體被人發現出現在老北京明代城牆的東便門角樓下。頭西腳東的遺體死狀恐怖,頭蓋骨被打碎,心臟、膀胱、腎和肝臟均已被割走,臉也被刀劃破難以辨認。死者的下體處有多處刀傷,難以斷定是否遭遇性侵。現場沒有血跡,因此被認定為拋屍在此。
帕梅拉的鑽表還戴在手上,證實這並非謀財害命的案件。
你願意回到民國,走在石板路上,做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優雅姑娘嗎?emmmm……相對於英國女孩帕梅拉,沈崇的遭遇還算輕的。(注:民國沈崇案即轟動一時的北京學生遊行抗議美軍強姦中國女學生暴行事件)
帕梅拉·維爾納
當時的北平大約有700多名外國人,其中著名的埃德加·斯諾夫婦就是帕梅拉家的鄰居。斯諾1937年出版的《紅星照耀中國》,斯諾夫人在1984年出版的自傳《我的中國歲月》。兩家人住在離15世紀的東便門角樓不遠一條狹窄街道上的中式庭院裡。
斯諾夫婦
帕梅拉是漢學家和退休英國外交官愛德華·維爾納夫婦的養女(也是唯一的孩子),維爾納夫婦是從北平的葡萄牙修女所領養的俄羅斯人後代帕梅拉(時年兩歲)。帕梅拉可以講流利的中文。據悉在案發一天晚上,帕梅拉最後一次被人看到是在溜冰場和兩個女友在一起,後來天晚帕梅拉與朋友道別離開溜冰場。臨行前她說自己是回家吃飯。
有認識帕梅拉的人描述她是個膽大的姑娘,敢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在當時還很亂的北京到處逛,去其他白人女孩不敢去的地方,這為她的悲劇埋下伏筆。
由於是名人之女,中英警方聯手試圖偵破此案,甚至成立了聯合調查組。這在1937戰火紛飛的時代,實屬罕見。英國的《泰晤士報》、中國的《北華捷報》都對帕梅拉的慘死進行了密集報道。
1922年愛德華·維爾納的妻子去世,他把全部的愛傾注在養女身上,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據稱愛德華與當時在北平的外國人關係都不怎麼樣,因此他極力融入中國人的圈子。但是愛德華被認為有暴力傾向,不管是哪國人惹了他,他都有可能揮拳相向。正因為如此,警察把愛德華本人也當作嫌疑人排查了一番,最後排除了他作案的嫌疑。
愛德華·維爾納和妻子
愛德華·維爾納雖然是個漢學家,但是發現養女帕梅拉結交了一個名叫韓壽慶(Han Shou Ching音譯)的中國男友後卻堅決反對。帕梅拉死後,其中國男友一度被懷疑為兇手,但是沒有證據證實。
由於帕梅拉是斯諾夫婦的鄰居,因此有人懷疑是蔣某人派人暗殺斯諾的妻子,但是搞混了對象才導致帕梅拉遇害。
警方後來在盤查一位座位上有血跡的黃包車伕(該版本是車伕稱搭載過一名受傷的士兵)以及家中藏有帶血匕首的加拿大人潘夫德的時候都遇到了麻煩,當時沒有證據證明他們和帕梅拉案件有關。
但是這個加拿大人的供述讓警察發現了重要線索,潘夫德與風流成性的美國牙醫普倫迪斯過從甚密。這位牙醫有一所私人別墅,據說經常邀請少女去跳難登大雅的裸體舞蹈。
據帕梅拉的傭人回憶,帕梅拉曾經說自己要去拜訪牙醫。於是嫌疑人美國牙醫溫特沃斯·普倫蒂斯(Wentworth Prentice)進入調查範圍,他被認為有惡俗的性癖好。但是普倫蒂斯表示自己不認識死者,案發時他在電影院看電影。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警方採信了普倫蒂斯的話,沒有繼續跟蹤調查此人。
這位牙醫被認為是普倫蒂斯
案件調查進入僵局的時候正是日本人兵臨城下、人心惶惶的時刻。警方無暇繼續調查,只能草草結案認為帕梅拉可能死於找不到妓女的北平地痞無賴之手(認為兇手是中國人的可能性最高)。因為當時中日戰爭一觸即發,大量難民湧入北平,流民、乞丐和地痞流氓充斥街道,隨機作案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帕梅拉的養父愛德華拒接相信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他覺得如果是戰火下的地痞隨即作案,不可能不拿走女兒身上的貴重財物,而且也不至於砍壞死者面部。愛德華堅信兇手是西方人,可能是帕梅拉的熟人。由於戰亂,警察不肯繼續調查。於是愛德華自己出錢僱傭偵探查找兇手。
終於,一位身在北平的俄國妓女找到維爾納,稱案發當晚看到美國牙醫普倫蒂斯和另外兩名男子帶著一個金髮女孩來到妓院,之後就聽到樓上傳來慘叫。妓院的另一名妓女也證實了這個說法。那個俄國妓女之所以認出了牙醫,是因為自己也曾去那個牙醫的別墅跳裸體舞。
更加離奇的事情還在後面。最初被警方傳訊的黃包車伕也被維爾納找到,車伕告訴他案發時他拉著三男一女幾個外國人前往妓院,兩小時後又見到這夥人。女孩衣不蔽體,臉被擋住,車伕拉著他們去了角樓,而且路上被乘客持刀威脅不許說出搭載他們的事情。車伕說警察找到他的時候,他把一切和盤托出,但不知怎的到了維爾納這裡成了搭載受傷士兵的版本。
最後維爾納得出結論,女兒因為涉世未深被牙醫普倫蒂斯灌醉,一夥人誘騙她至妓院想進一步發生兩性關係時遭到拒絕。場面失控導致帕梅拉被鈍器砸死。至於毀容挖去內臟,是兇手擾亂警方視線的迷魂陣。
西方白人在老北京城的戰火中犯下如此駭人聽聞的罪行,這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會是驚天動地的巨大丑聞。維爾納強烈要求重啟調查此案,但卻遭到英方相關機構的拒絕。
1943年維爾納竟然在北京偶遇普倫迪斯,情急之下老人追逐高喊兇手!普倫帝斯落荒而逃,四年後死去。維爾納在1951年離開傷心的北京,回到英國故鄉,1954年辭世。
2012年法蘭奇的非虛構偵探作品《午夜北平》問世,在2013年獲得了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所創立的埃德加·愛倫·坡當年最佳實錄犯罪小說獎。
但是有人認為這本書過於傾向老維爾納“美國牙醫 Wentworth Prentice 為真兇”的結論,因而忽視了在案發當時更多更有可能的線索。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2002年10月,美國華盛頓連環槍擊案。

(遇害者)

美國華盛頓阿斯本山地區,10月2日下午5點多,一家工藝品商店的玻璃,忽然被子彈擊中,店裡的人們驚慌失措,索性無人傷亡。但是,僅僅一個小時後,格倫蒙特地區一家商店外的停車場裡,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分析師詹姆斯·馬丁,遭遇槍擊身亡。

華盛頓警方完全沒有想到,一場大屠殺正在展開。

10月3日上午,馬里蘭州郊區的一名園藝師被槍殺;很快,一名出租車司機在附近的加油站遇害;1個小時之後,一名在坐在室外長椅上的女性被槍殺;1個半小時之後,另一人也遭遇槍擊身亡;當天晚上9點多,72歲的退休木匠帕斯卡·夏洛特在華盛頓街道散步時被槍殺……一天之內,5位無辜的人死亡了。

華盛頓警方立刻追查,但是短時間內查不到有價值的線索。

10月4日,家住弗吉尼亞州的卡洛琳·希維爾在給貨車裝貨時,遭遇槍擊受傷。

10月7日,伊安·布朗遭遇槍擊受傷。

在此之後,又有三人被槍殺。

整個10月份,華盛頓和周邊地區人心惶惶,大家不知道兇手在哪裡,也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殺人。所以,恐慌的居民都躲在家裡,儘量避免出門,孩子們都開始接受“臥倒掩護”的訓練。

美國警方如臨大敵,面對這個神秘的連環槍手,警方出動了3.6萬名警察、1.5萬名國民警衛軍、26架直升機、15架軍用飛機……大量的警力都被調集過來,也提供了專門的報警熱線。


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不到一個月時間,數萬條線索彙集過來。這其中,確實發現了疑點。

(兩名兇手)

華盛頓州的一名舉報者稱,自己所住的小區裡,深夜經常能聽到槍聲,似乎有人在練槍。他早就報告給了當地警察,但是沒有受到重視。

弗吉尼亞州的一位牧師,舉報稱第十二起槍擊案發生之後,有一名黑人男子攔住他,聲稱自己就是兇手。

警方甚至接到了自稱槍手打來的嘲諷電話……

將一個個的線索彙集在一起,警方開始注意那個出現“深夜槍聲”的住宅區。在這裡,一所房子被警方鎖定,房主是約翰·穆罕默德。不過,此時他並不在家。

阿拉巴馬州的警方在調查的時候,發現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的槍擊案現場,有一本被人丟棄的雜誌,在上面警方提取了一枚指紋——來自牙買加非法移民約翰·馬爾沃。

警方立刻鎖定這兩人,並且在全國通緝他們。

10月24日凌晨,一名卡車司機發現了一輛可疑車輛,於是立刻報了警。兩個小時後,警方把正在車內休息的約翰·穆罕默德和約翰·馬爾沃抓捕歸案。


正是這兩個人,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駕車四處隨機殺人,造成了華盛頓及周邊地區的極大恐慌。

41歲的穆罕默德出生在華盛頓,母親很早病逝,父親也離家出走。穆罕默德先是由爺爺撫養,爺爺去世後又被生活在貧民區姑姑養活大。可能是童年的不幸經歷,讓這個孩子脾氣古怪,充滿暴力。

18歲的時候,默罕默德進入國民警衛隊服役,但是曾經三次被軍事法庭處罰。

1991年,默罕默德跟隨部隊來到伊拉克戰場,1994年,默罕默德從軍隊退役。

離開軍隊的之後的生活,穆罕默德完全無法適應,工作不順心,還和妻子離婚,並且無法和自己的3個孩子生活。

憤怒的穆罕默德在2000年的時候,偷偷地帶走了自己的3個孩子,到安提瓜島生活了一年才回到華盛頓——很快,兒童保護機構找到了3個孩子,並且強行帶走,送回了默罕默德前妻身邊。這件事讓默罕默德極其憤怒,他揚言要殺了前妻。

18歲的約翰·馬爾沃,出生於牙買加,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都是非常聰明、努力,且受到讚揚的好孩子。

後來,馬爾沃的母親帶著他,來到安提瓜島居住。在這裡,他們遇到了默罕默德和他的3個孩子。於是,兩家人越走越近,甚至共同生活在一起。

可能是長時間的相處有了感情,穆罕默德在回到美國的時候,順道偽造了相關檔案,把馬爾沃也帶來了。

正是從這時候開始,馬爾沃開始受到默罕默德影響,並且開始練習射擊,準備製造恐怖事件。

2002年10月2日至24日,兩人潛伏在車裡,對路邊的行人進行“任意狙擊”,最終造成了10人死亡,3人受傷。

默罕默德到底為什麼這麼做?他的辯護律師稱,默罕默德因為在戰爭的經歷,得了“海灣戰爭綜合徵”。而她的前妻說,默罕默德就是想槍殺她,殺害這麼多人,是想讓人認為自己只是一名隨即受害者。

不管怎麼樣,默罕默德都在2004年被執行了死刑,而馬爾沃也被判處了終身監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