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畬 抱琴訪友


思維觀點百花齊放的現在,是多元而又繁榮的時代。


個性的、尖銳的、深沉的、跳脫的,正在成長的一代和已有所成長的一代,個性分明,思維跳躍,是靠近現代的成熟,而遠於古代的稚嫩。


而當傳統文化吸引到一部分人的注意,它就是個不錯的開始。


不管是詩詞大賽中的飛花傳令,還是漢服漢文化走出國門,亦或是年輕一代,開始被古詞古韻吸引,追星文化也多了對儒雅風度的追捧,這都可以算是一種汲古的現代影響。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唐伯虎 悟陽子養性圖 局部



汲古,汲取的是一種傳承,是一種由古及今的思索,是一種中國文化的氣質。


最容易最觸手可得的汲古方式,莫過於讀書。為什麼有言道,一看就是書香門第,或是當今所說看著像是讀很多書的人。此處,不是貶義,這種感覺就是書卷氣。


書卷氣是一種獨特的氣質。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石濤《堤畔煙雨》


它是不能言語直接概括的一種感覺,其濫觴可推至宋代。清代文學家劉熙載《遊藝約言》中說:“書要有金石氣,有書卷氣,有天風海濤、高山森林之氣。”


古代文人多用“書卷氣”和“金石氣”來分析書法作品,評論高下,魏晉開始,人們漸漸把文人士大夫書法筆下的效果與他們的文化知識修養,與他們的精神氣格聯繫起來。


書卷氣一詞,於《現代漢語詞典》中釋:書卷氣,指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


書卷氣從讀書中來。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畬山水畫


如果說書卷氣,是一種高雅的氣質風度,良好素質的外在表現,那麼這種書卷氣,多源自於書卷,得益於文化。


劉熙載《論書》雲“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氣之所棄也。”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畲作


書卷氣,是於書中長期浸潤、潛移默化的留存。


於書中觀描述解思辨,於妙處拍案而起,這和收藏者久尋而得一好物,遊戲玩家通關,其興奮之意除對象外,沒有什麼不同。


何可觀古人意,隔千百年如面相對,思其思,想其形,這是一種古意今人的時空相知,也是書卷之內的氣場交流,道相同,可以言。


溫文爾雅,文質彬彬,有書文做基,腹內有詩書,氣自華也。


書卷氣從修身中來。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畬 江干吟詩圖



清代蕭掄謂作《讀書有所見作》中言: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亦有言「五日不讀書,筋力欲衰老。十日不作文,心思已枯槁」(清代: 郝懿行《勵志》)


而讀書,不能只是讀書,只是單純的“書生”“學究”,“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是一種論點,而是一種感慨。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畬 松溪高士圖(局部)


如果當做觀點它就是一種謬論,但如果,只是針對於書面文字,而不能付諸實踐,“愧無半策匡時難”,它也有一定論點依據。


故,書卷氣來自於書山識海,但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以書修身,以文醫愚。


書卷氣,不是書生氣,不是掉書袋,不是酸腐氣,而是以古觀今,以文觀己,不是活在紙卷中,而是活在現實生活中。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畬 滄波獨泛


藏書在架,會心閱覽,行有度,止有法,久之,氣質生也。它藏在舉手投足,微笑點頭,藏在說出的話、做過的事中。


摹書中馳騁性情、縱恣筆墨,融會貫通,用以修身、修性,除去傲慢、卑微、驕奢、陋俗、市儈,棄外而重內,留蘭在幽野、溫潤如玉、如沐春風。


願以書卷氣,踱步此生長路。


書卷氣,是一種內在素養

溥心畬 秋山策杖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