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據中國高血壓調查最新數據顯示,2012~2015 年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已達到 27.9%(標化率 23.2%),這就意味著,平均每 4 個成年人裡,可能就會有一個高血壓患者。並且此次調查與過去的 5 次全國範圍內的高血壓抽樣相比,患病率總體呈增高的趨勢。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讓我們回顧學習一下這份《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訂版》吧。


1、我國人群高血壓發病重要危險因素


  • 高鈉、低鉀膳食:是我國人群重要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研究人群 24 小時尿鈉排洩量中位數增加 2.3g(100mmol/d),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中位數平均升高 5 ~7/2~4mmHg。現況調查發現 2012 年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調鹽攝入量為 10.5g,較推薦的鹽攝入量水平高了 75.0%,且中國人群普遍對鈉敏感。《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提出目標到 2030 年人均食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 5g。
  •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顯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風險,同時也是高血壓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發病關係的隨訪研究結果發現,隨著體質指數(BMI)的增加,超重組和肥胖組的高血壓發病風險是體重正常組的 1.16~1.28 倍。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患病率關聯最顯著。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 過量飲酒:限制飲酒與血壓下降顯著相關,酒精攝入量平均減少 67%,SBP 下降 3.31mmHg,DBP 下降 2.04mmHg 。目前有關少量飲酒有利於心血管健康的證據尚不足,相關研究表明,即使對少量飲酒的人而言,減少酒精攝入量也能夠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 長期精神緊張:長期精神緊張是高血壓患病的危險因素,精神緊張可激活交感神經從而使血壓升高。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 其他危險因素:除了以上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外,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年齡、高血壓家族史、缺乏體力活動,以及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近年來大氣汙染也備受關注。


2、高血壓的診斷性評估

診斷性評估的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 確立高血壓診斷,確定血壓水平分級;
  • 判斷高血壓的原因,區分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
  • 尋找其他心腦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以及相關臨床情況,從而做出高血壓病因的鑑別診斷和評估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程度,指導診斷與治療。

3、診室血壓測量步驟


  • 要求受試者安靜休息至少 5 分鐘後開始測量坐位上臂血圧,上臂應置於心臟水平;
  • 推薦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水銀柱血壓計將逐步被淘汰;
  • 使用標準規格袖帶(氣囊長 22~26cm、寬 12cm),肥胖者或臂圍大者(>32cm)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
  • 首診時測量兩上臂血壓,以血壓讀數較高的一側作為測量的上臂;
  • 測量血壓時,應至少測量 2 次,間隔 1~2 分鐘,若差別 ≤5mmHg,則取 2 次測量的平均值;若差別 >5mmHg,應再次測量,取 3 次測量的平均值;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該加測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在臥位改為站立位後 1 分鐘和 3 分鐘時測量;
  • 在測量血壓的同時,應測定脈率;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4、評估靶器官損害


在高血壓患者中,評估是否有靶器官損害是高血壓診斷評估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檢出無症狀性亞臨床靶器官損害。早期檢出並及時治療,亞臨床靶器官損害是可以逆轉的。

提倡因地因人制宜,採用相對簡便、費效比適當、易於推廣的檢查手段,開展亞臨床靶器官損害的篩查和防治。


心臟: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獨立的危險因素,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其他評估高血壓心臟損害的方法還有胸部 X 線檢查、運動試驗、心臟同位素顯像、CTA 、MRI 及 MRA 、冠狀動脈造影等。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腎臟: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高血壓患者,尤其合併糖尿病時,應定期檢查尿白蛋白排洩量,監測 24 小時尿白蛋白排洩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大血管: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可預測心血管事件,粥樣斑塊的預測作用強於 IMT。而大動脈僵硬度增加預測心血管風險的證據日益增多。

眼底:視網膜動脈病變可反映小血管病變情況,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眼底鏡檢查尤為重要。常規眼底鏡檢查的高血壓眼底改變,按 Keith-Wagener 和 Barker 四級分類法,3 級或 4 級高血壓眼底對判斷預後有價值。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腦:頭顱 MRA 或 CTA 有助於發現腦腔隙性病灶、無症狀性腦血管病變(如顱內動脈狹窄、鈣化和斑塊病變、血管瘤)以及腦白質損害,但不推薦用於靶器官損害的臨床篩查。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5、高血壓分類與分層


高血壓定義: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收縮壓(SBP)≥140mmHg 和(或)舒張壓(DBP)≥90mmHg。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將高血壓分為 1 級、2 級和 3 級。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根據血壓水平、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臨床併發症和糖尿病進行心血管風險分層,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4 個層次。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6、高血壓降壓目標與策略

高血壓治療的根本目標是降低發生心腦腎及血管併發症和死亡的總危險。降壓治療的獲益主要來自血壓降低本身。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應根據高血壓患者的總體風險水平決定給予降壓藥物,同時干預可糾正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和並存的臨床疾病。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採取強化降壓的治療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獲益。

降壓目標:一般高血壓患者應降至 <140/90mmHg(Ⅰ,A);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進一步降至 <130/80mmHg(Ⅰ,A)。

降壓達標的方式:除高血壓急症和亞急症外,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應根據病情,在 4 周內或 12 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Ⅰ,C)。

降壓藥物治療的時機: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 ≥140/90mmHg 和(或)高於目標血壓的患者應啟動藥物治療(Ⅰ,A)。

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應及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並對並存的危險因素和合並的臨床疾病進行綜合治療;


中危患者,可觀察數週,評估靶器官損害情況,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壓仍不達標,則應開始藥物治療;


低危患者,則可對患者進行 1~3 個月的觀察,密切隨診,儘可能進行診室外血壓監測,評估靶器官損害情況,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壓仍不達標可開始降壓藥物治療。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初診高血壓患者的評估及監測程序

6、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高血壓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療,其目的是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

生活方式干預對降低血壓和心血管危險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應採用,主要措施包括:

  • 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鉀攝入(Ⅰ,B);
  •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Ⅰ,A);
  • 控制體重,使 BMI < 24; 腰圍: 男性< 90cm; 女性< 85cm(Ⅰ,B);
  • 不吸菸,徹底戒菸,避免被動吸菸(Ⅰ,C) ;
  • 不飲或限制飲酒(Ⅰ,B);
  • 增加運動,中等強度; 每週 4~7 次; 每次持續 30 ~ 60 分鐘(Ⅰ,A);
  •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Ⅱa,C)。



降壓藥應用的基本原則

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建議根據特殊人群的類型、合併症選擇針對性的藥物,進行個體化治療。

應根據血壓水平和心血管風險選擇初始單藥或聯合治療。

一般患者採用常規劑量;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初始治療時通常應採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根據需要,可考慮逐漸增加至足劑量。

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時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對血壓 ≥160/100mmHg、高於目標血壓 20/10mmHg 的高危患者,或單藥治療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進行聯合降壓治療(Ⅰ,C),包括自由聯合或單片複方製劑。

對血壓 ≥140/90mmHg 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劑量聯合治療(Ⅰ,C)。

常用降壓藥物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 ARB、利尿劑和 β 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複方製劑。

本指南建議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初始和維持用藥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亞臨床靶器官損害以及合併臨床疾病情況,合理使用藥物,優先選擇某類降壓藥物。這些臨床情況可稱為強適應證。

此外,α 受體阻滯劑或其他種類降壓藥有時亦可應用於某些高血壓人群。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中國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來了解高血壓的防與治


本文首發:心血管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