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漢中,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它是秦蜀之咽喉,是關中、巴蜀共享的天然門戶和緩衝地帶,也是南北政權的樞紐重要銜接地帶。秦末時,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他在漢中韜光養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後出擊關中,攻滅項羽,統一天下。三國時,劉備拼力奪取漢中,以保益州,丞相、大司馬、大將軍皆屯漢中。後期魏國也是經漢中入蜀,攻滅蜀漢,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眾多歷史人物在漢中留下了許多遺蹟。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古漢臺,位於漢中市漢臺區東大街。歷史上,這裡曾是劉邦在漢中當漢王時的王府。公元前206年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今漢中市漢臺區)。”如今,這裡已闢為漢中市博物館。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拜將壇,亦稱拜將臺,位於古漢臺西南約200米處,由南北兩座石臺組成,臺高3米多。面積與古漢臺接近,是當年劉邦駐漢臺拜韓信為漢大將軍,舉行隆重的授印儀式時所築的紀念性建築。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位於漢中市留壩縣留侯鎮廟臺子街的張良廟,是明、清建築,有6大院,房舍150餘間,為陝西大型祠廟之一。張良與蕭何、韓信為“漢初三傑”,劉邦曾稱他“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外”。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勉縣武侯祠位於漢中市勉縣,它與武侯墓隔漢江遙遙相峙。它建於景耀六年春,由當時的皇帝劉禪下詔修建,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整個祠廟佔地80餘畝,歷經1700多年,融古建、園林、文學、藝術、書畫、雕刻、彩繪於一體,是一座代表陝南地方傳統建築風格的千年古祠。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的馬超墓,又稱馬超廟、馬公祠,是東漢末年軍閥、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墓地。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升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即現勉縣老城)。公元222年,47歲的錦馬超病逝並安葬在此。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青木川古鎮,位於漢中市寧強西北角,地處川、陝、甘三省交界處,襟隴帶蜀,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最西邊的一個鎮。因一個川道內有棵青木樹而得名,又因人物魏輔唐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

此城為秦巴咽喉、襟隴帶蜀,歷史遺蹟眾多,風光旖旎

漢中市,有112萬畝油菜花,每年春天,盛開的油菜花與鑲嵌其間的麥苗及青山綠水相互掩映,構成漢中盆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百萬畝油菜同時怒放,天地之間,浮光躍金直把漢中裝綴成一隻巨大的山水盆景,因此有“中國最美油菜花海”之譽。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